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羽和张飞被称为“万人之敌” 万人敌指的是兵法还是人-趣历史网

关羽和张飞被称为“万人之敌” 万人敌指的是兵法还是人-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15 更新时间:2024/1/10 10:45:23

对关羽和张飞并称万人敌,这个万人敌到底是指兵法,还是说他们勇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万人敌”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在教项羽读书和剑术时,项羽都是学了几天就没兴趣了,还说“读书学到能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习,要学就要学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教项羽兵法。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这里的万人敌很明显指的是兵法,而这一代称在后世也有不少人加以引用。

关羽、张飞也曾经被称为“万人之敌”

而在《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中,提到程昱等人把关羽和张飞称为“万人之敌”。

(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在《傅子》中也,也记载了傅幹、郭嘉都曾经把关羽和张飞称为“万人之敌”。

嘉言于太祖曰:“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傅幹曰:“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

不过关羽、张飞的万人敌和《史记》中的意思并不一样,是指他们两人武艺过人。

在《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中说关羽、张飞是“万人之敌”时,前面一句是“(张)飞雄壮威猛”。雄壮威猛这个形容词显然用来描述关张二人身强力壮,武艺高强,并非是精通兵法。

这一点也可以从刘晔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周瑜说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得到验证。

而在此后不久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常用关羽、张飞来形容猛将。

比如说刘遐每次出战都身先士卒,“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西晋李庠善于骑射,武艺出众,被人称为“一时之关、张也”。檀道济手下的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勇猛过人,“时以比关羽、张飞”。

还有被称为南北朝第一猛将,勇冠三军的杨大眼,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也不过是和关羽、张飞相当,“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后来还出现了“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的说法,由此可见关羽、张飞武力之强,在三国以后是非常有名的。

从关羽、张飞的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程昱、郭嘉对曹操说关羽、张飞是“万人之敌”,是在刘备被吕布击败,不得不投被曹操之时。

在这之前,刘备先是依附公孙瓒,手下不过一千多人马。后来到了徐州改投陶谦,也不过扩充到了五千人马。刘备好不容易等到陶谦死了,得到了徐州,实力有所增强马上又遭到了袁术的攻击,并很快因为吕布叛变,袭取了下邳,因此惨败,只剩下几千人马。

刘备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向吕布输诚,得以在小沛安身。结果没待多久,吕布又再次翻脸,派兵攻打小沛,刘备抵挡不住,才去投了曹操。

很明显,关羽、张飞在这段时期里要么没多少兵马可带,要么就是一路战败,不可能有机会展示他们在兵法上有多少造诣。倒是他们凭借自己的武勇,带着小部队作战表现出色,打出一身威名才比较合理。

关羽、张飞的实战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白马之战中,关羽作为先锋冲入袁军阵中,斩杀了袁军主将颜良

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颜良虽然在《三国志》中没有什么事迹记载,不过荀彧、沮授都曾经提到他武艺高强,素有“骁勇”之称,也是当时公认的猛将。而就是这么一个猛将,却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被关羽直接杀死,最后还被砍了脑袋带回来,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而张飞的战绩也不差。当阳之战刘备战败时,张飞带二十骑兵断后,在长坂桥据水断桥,向追兵挑战,结果追兵无人敢靠近,刘备得以顺利脱身。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历史上的当阳之战曹军虽然不像演义中有五十万之众,只有五千骑兵。不过这五千骑兵是曹操从曹军中精心挑选的,其中还包括了曹军最精锐的虎豹骑。

虎豹骑号称“天下骁锐”,是从军中百里挑一而成,其战斗力绝非普通士兵可比。在曹操平定河北的战斗中表现卓越,南皮之战杀死袁谭,北征乌桓又俘获了单于蹹顿。

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精锐部队,挟大胜之余威,面对张飞和二十骑兵却居然不敢上前,不战而退。从这里可以看到张飞威名之盛。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旁人的评价,还是关羽、张飞的实战表现看,他们的“万人之敌”这个称呼显然是形容武艺高强,而不是说兵法。

当然,这不是说关羽、张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曾经击败曹操手下名将曹仁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而张飞则击败过让诸葛亮都颇为忌惮的曹魏名将张郃,还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

因此关张二人的指挥能力也很出色,只是早期刘备实力太弱,以至于很多人只注意到了他们骁勇善战的一面。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觉得汉朝的和亲政策是屈辱的,是前期打不过匈奴才不得已以公主作为代价去换取和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年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率军围困了七天七夜,为了解围,采取了陈平的计策,具体的计策是秘而不

  • 唐朝时期做和尚是什么样的 剃头发就可以做和尚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在唐朝,想要当和尚还得有“出家许可证”?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到得戒台宝寺,何不彻悟洞天。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人。”这是出自李鸿章与六王爷之间的对话,当是时也,戒台宝寺钟声响起,东方红日猖獗,北洋困局不断,李鸿章居然产生了出家的念想。当时看到这

  • 乾隆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会选择传位给永琰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乾隆是比较长寿的皇帝,在他传位给他的第十五子永琰之后,又过了三年的时间他才去世。永琰也就是嘉庆帝,嘉庆帝的存在感好像略低一些,说起来这位皇帝,大家暂时只能想到他除掉和珅一事,对他的为人和处事风格并不太了解。嘉庆帝也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平庸无奇,资质也只能说一般。乾隆有那么多的儿子,为什么会选择传位

  • 秦始皇功过到底如何?为何后世称其为“暴君”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很多人称其为暴君,对他的功绩是轻描淡写,对他的过错却无限放大。秦始皇的功绩是广为人知,诸如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经济制度、实行郡县制等。秦始皇的过错同样是为人所熟知,诸如滥用民力等。然而秦始皇的统一天下岂能等同于汉高祖、隋文

  • 诸葛亮以外,还有人适合统率大军北伐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很多人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无论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如何,我们都不能质疑他,一是因为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又有托塔天王李靖为其背书;二是因为会被喷。诸葛亮像萧何像张良,唯独不像韩信,其用兵过于谨慎,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当然这跟他面临的客观环境有关,蜀汉的士兵实在是死不起,一

  • 须贾负荆请罪,范雎是如何处置他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那须贾负荆请罪,哭着求见范雎一面。他打着自己耳光,说道:“大人,我不是人,我须贾对不起你”。范雎这时,已经换好了衣服,叫来自己的护卫,把大堂装扮的庄严肃穆,听见须贾在外面快哭的背过气了,就让人喊他进来。须贾见到范雎,赶紧跪到地上,额头磕破了血,耳光打的啪啪响,哭道:“张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我须贾有眼

  • 战国时代,魏国首先变法,为什么最后却走向失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战国时期的魏国,其实是人才大国,并且在战国时代,魏国首先变法,为什么最后却走向失败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原因。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也是后来秦国商鞅变法的根源所在。商鞅基本就是从李悝那儿学来的那一套,他入秦的时候,手里只带着李悝的那本《法经》。李悝变法使得魏国变得

  • 吴懿是什么人?蜀汉后期的小五虎将之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话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曾给长史参军杨仪推荐了五个人,这五人便是王平、廖化、张翼、张嶷、吴懿,后人呢,称他们为蜀汉后期的小五虎将,前四位都算还不错,可唯独吴懿这个人在正史或者演义中都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为何这么说呢?咱们来细细分析一二。吴懿字子远,是衮州陈留郡人,他的叔父吴匡是大将军何进的下属官员

  • 赵武灵王当初被困长达三个月 期间为何没有一个人去救驾-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3个月,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赵武灵王就是赵雍,是历史上第一个推行“胡服骑射”的君王。因为赵雍的臣民都穿着胡人的衣服,赵国的军事也因为骑射的方便,在战国时期十分的出名。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赵雍很快就

  • 晋阳之战,为什么赵襄子最后可以反败为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晋阳之战是古代一场著名战役,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地而结束,那么赵襄子最后能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当时的赵氏已经有皋狼、晋阳、长子、楼、温等十几座城池,赵襄子最终选择的城池无疑透露出其超高的智慧: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