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文正是什么人?朱元璋将他幽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朱文正是什么人?朱元璋将他幽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3/12/9 22:12:26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朱元璋的亲侄儿,。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有人说,想把事情看彻底,就应该多读历史,想让自己更优秀,还是要多读史书。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做法,其实不自觉地都在效法古人。历史上有多少帝王将相,他们的一生都在你我的指尖划过,但每翻一页,你或多或少都能领悟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今天说说元末明初,陈友谅60万大军惨败的故事。

当年,朱元璋区区20万大军,为何能敌陈友谅60万大军,今天看来,除了朱元璋知人善任,有魄力,会打仗之外,陈友谅自己也存在诸多战略失误。朱元璋这边,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朱文正。如果没有此人,朱元璋也很难取胜。

一、堂侄被委以重任

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亲率天下义士,渐起风云,成为元末一方强劲势力。此时,朱元璋很得人心,很多亲朋好友都前来投奔,希望能得到朱元璋的援引,得个小官做做。

在这些人当中,就有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堂侄。朱元璋自小和大哥朱兴隆(南昌王)感情很好,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去世,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侄子当成亲儿子看待。朱文正最后成为朱元璋集团核心人物。在侄子前来投靠他后,朱元璋对其委以重任,没想到朱文正最后领军力阻陈友谅60万大军,实力逼人,这让朱元璋更加对其刮目相看。

二、陈友谅做事不地道,不得人心,终酿祸患

洪都(今南昌)、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拥兵60万,为何会被朱文正区区20万大军给破了?这里说说陈友谅都干了什么。我们跟朱元璋做一对比来叙述。

元末,除了朱元璋割据一方,陈友谅也拉了一支队伍。甚至说,陈友谅起义军在当时是实力最强悍的一股势力。他一路攻城,占领了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所到之处当地农民纷纷投靠于他,麾下猛将也不少。而朱元璋打生打死才拼下浙江、皖南等部分地区,所管治的人口和地盘都低于陈友谅数倍。

但陈友谅跟朱元璋的作战攻略大不同。陈友谅主张极力扩张,到处征战,不顾及战线拉多长,而且几乎向全势力宣战,树敌众多。朱元璋则十分低调,主张养精蓄锐,在众多势力面前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并且表示自己不想争名夺利,所以其他起义军就忽视了朱元璋,认为他不足以构成威胁,转而把注意力都放在陈友谅身上,专心对付他去了。朱元璋这招“蓄势待发”,足见其高明。

陈友谅本来一手好牌,却稀里糊涂,乱打一气,这“乱弹琴”的节奏,最终失了人心,也葬送了自己。

当年,在起义兴起之际,陈友谅最先加入了倪文俊的部队,在其麾下混迹了一番,随后陈友谅反戈杀掉自己的大佬徐寿辉,待积累够发家资本就自己独立出来单干了。后来,倪文俊战败,拖了一支残兵败将无路可去,听说陈友谅在黄州混得可以,本以为自己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于是就跑去投靠陈友谅,殊不知陈友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除掉了自己的前任大哥倪文俊,还接着把对方的义军部队给收编了。

陈友谅到处散播谣言,说倪文俊的不是,并借助武力,最后平息了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安抚了军心。

徐寿辉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是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本性难改的陈友谅,很快就对自己的得力干将赵普胜下手了。赵普胜非常能打,就连朱元璋都忌讳他,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乃陈友谅军队的灵魂战神。所谓功高震主,所以陈友谅准备先下手为强。最终,在一场“鸿门宴”中,赵普胜还没缓过神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被陈友谅给暗算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陈友谅的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的种种做法,不得人心,一直被别人吐槽。

三、鄱阳湖之战以后,陈友谅60万大军终破灭

话分两头,我们再说说朱元璋的这个侄子。

朱文正一个农村娃,自投奔了朱元璋后,很快被大城市的花花世界给迷了眼,整天出入青楼,寻花问柳,令属下们个个都为之不耻。不过,尽管他私生活萎靡,打起仗来却有着奇高的天赋。

待群雄混战打到后期,陈友谅的军队已经发展到60万,这些收编的起义军虽然都是精兵强将,但多是陈友谅用狠毒手段合并得来,很多将士归顺陈友谅都是迫于他的淫威,其最终导致军队上下不齐心,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下一个赵普胜,所以陈友谅几乎没有心腹和忠臣。

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率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

战前,朱文正一改浪荡不羁的作风,召集所有的兵将,说是自己知道兵将都不喜欢自己,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家人,一旦战败,家人都遭殃,为了保家卫国,唯有血战。将士们听完朱文正的说法,个个觉得有理,就算再怎么不喜欢朱文正,也不能拿自己的家人开玩笑。因此,个个对他都放弃成见,一心一意准备打仗。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较大,朱文正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朱元璋发去慰问电,让朱文正务必坚持住,说自己很快就会搬救兵。最终,在朱元璋的助攻下,朱文正防守成功,逼得陈友谅只能放弃攻击洪都。后来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最终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骄傲自大和心狠手辣买了单。

四、朱文正战功赫赫,朱元璋为何将其幽禁之死

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十分高兴,他问朱文正要什么赏赐。朱文正客套回答,自己什么也不要。

“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

意思是,只要朱元璋他富贵,自己也就富贵了。如果先给亲戚嘉奖,又怎能服众呢。朱元璋龙颜大悦,对这个侄子格外看重了。所以,朱元璋真的没赏赐朱文正任何东西,夸了他几句就让他走了。

可朱文正回过头,越想越是生气,没想到朱元璋如此不会做人。连续几日,朱文正始终无法消除怨气,竟私通朱元璋的敌人张士诚,企图和他联手对抗朱元璋。

知道朱文正和张士诚走近后,朱元璋痛心疾首,将朱文正幽禁起来,导致朱文正郁郁而终。朱文正死了,朱元璋却对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很是欣赏,将其封为靖江王,世袭罔替。

200多年后,崇祯吊死煤山,李自成在北京领军造反。朱文正的第十一世孙朱亨嘉坐不住了,处于乱世之中,居然穿起龙袍,自称监国,用洪武作为年号,可惜没几个真的认同他。仅仅几十天,势力就被隆武政权给灭掉了,自己也被活活勒死了。

好书共分享。如果明史看起来觉得枯燥,不妨看看《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丛书是对明史的一种解读,用诙谐的语言将有趣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人们喜爱的方式解读出来。全本明朝白话史,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

这套书,更是众多教师强烈推荐的课外读物,深受历史爱好者和学生的喜爱。点击下方链接便可购买,书不贵,一套9册,一本十几块钱。拓展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让孩子出色于同龄人。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为何年羹尧想造反都没有机会?你看雍正的驭人之术有多强多周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虽然没有起兵造反,但他的大逆罪就高达五条。年羹尧或许有造反的勇气,但雍正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雍正治人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犹如温水煮青蛙。雍正的驭人之术雍正上台时,九子

  •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凭什么固守江东52年,又为何迟迟不称帝,看孙策遗言就知道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剧照人们对三国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作者给孙权集团的评语是占了“地利”的便宜。这句评语的确不假,但东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一种不健康

  • 白波军的建立者是谁?这支军队是如何崛起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支著名的叛军:白波军。不过,很多人对白波军的起源及崛起的过程并不是很了解,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白波军由于起源于西河的白波谷而得名,因此这批人也被很多史料称为“西河白波贼”。白波军的建立与黄巾起义密不可。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郭太作为黄巾军的一员

  • 古代游牧民族都吃什么 顿顿吃肉连青菜都吃不起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的游牧民族日常都吃些什么,是不是吃根青菜都非常奢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北方草原地区的美食,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有想到奶制品与牛羊肉,在乳畜业繁荣的草原,肉和乳制品,自然就是草原民族的主要食物。在现代的生活当中,肉类与乳制品在其食谱当中,还是占据了主要部分。

  • 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孙策为何还传位给弟弟孙权-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孙策临终前为何传位于弟弟孙权而非儿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孙权对待哥哥孙策的后人就只能用四个字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断子绝孙,没错,孙策的后人在最后确实断子绝孙了。孙策临死时坚持让弟弟孙权继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吴大帝孙权的基业其实是承袭于他的哥哥

  • 孙权明明有七个儿子 孙权最后为何选择七岁的孙亮做太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对公元250年,有7个儿子的孙权,为何选择年仅7岁的孙亮当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孙权犯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明明有7个儿子,最终却选择最小的儿子孙亮,来继承他的皇位。孙亮7岁成为太子,10岁登基为帝。因为过于年少,无法处理军国事务,所以东吴

  • 如果北伐的人是庞统,结果会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传说,所谓“奇”也仅仅是传说。庞统一生中最有名的就两件事:第一,在荆州时,庞统力劝刘备取益州。这

  • 刘备入川时,为何没带上关张等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刘备夺取益州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带什么将领,带多少兵马应该都是算计好了的。刘备论实力,是无法强攻益州的,只能玩手段,空手套白狼。这应该就是兵法上说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

  • 东汉建立后,刘秀又是如何西汉皇室成员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是十分昌盛的,一个是唐朝,一个就是汉朝。汉朝被分为两个时期,东汉和西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汉与后汉。东汉就是我们所说的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朝,而后汉则是刘秀创立的汉朝,说起这个刘秀呢,就大有说头了。按照古代的宗法来排的话,他根本就不算做皇亲国戚,因为他已经排到了五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