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刘备手下出现的叛徒最多?他不是最得人心吗?(刘备为什么手下叛徒最多)

为什么刘备手下出现的叛徒最多?他不是最得人心吗?(刘备为什么手下叛徒最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48 更新时间:2023/12/15 14:45:17

如果要问三国时期谁最受欢迎,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可以说是"大众期望"之后,刘备被委以恢复汉室的重任,刘备非常"仁义"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刘备其实是假仁义,只是为了征服人心。但不管刘备的仁义是真是假,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

确是汉奸最多的。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刘备最受欢迎,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开他?

1.刘备善于收买人心吗?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刘备无疑是一位仁者君子。他不仅像爱儿子一样爱人民,而且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下士。他非常善于收买人心,深受人民爱戴。相传有一个人非常讨厌刘备,于是花了很多钱任命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刘备用自己的真诚影响了刺客。他没有被杀,反而让刺客告诉了幕后的人,可见他是一个仁政的君主。

刘备对人民和盟友也非常慷慨仁慈。陶谦在徐州时病危,但几次想把徐州割让给刘备,都被拒绝。刘表死在荆州,把荆州托付给他,刘备还是婉言谢绝了。后来在益州时,庞统进谏,下令偷袭刘璋,刘备不为所动。这一切都显示了刘备的大度和善良。

刘备待人接物的态度很适合收买人心,可以让人愿意全心全意的跟随他。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跟了刘备一辈子,诸葛亮也为他努力了一辈子,庞统法正黄忠等人都为他的事业拼死拼活。可见刘备是一个很得民心的仁者君子。然而,在统计三国时期的汉奸时,结果却非常令人吃惊。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汉奸出现得最多。

汉朝本来是以孝治天下的。那时候的人最注重的是忠诚正直,所以很多人宁死不屈,更不要说成为被唾骂的汉奸了。三国时期,汉奸不多,大部分都以悲惨收场。就连五杰中排名第一的于禁也被逼得抑郁而死,但刘备手下还有几个叛徒,命运悲惨。

2.为什么刘备手下有那么多汉奸

孟达是蜀汉王朝最著名的叛徒。他当年在刘璋手下效力,后加入刘备,领兵入川,却在襄樊之战后背叛刘备投靠曹魏。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叛徒。除了孟达,还有襄樊之战后投靠孙权的糜芳、傅士仁两位将军,夷陵之战后投靠魏国的黄权,投靠东吴的潘军,杀死张飞的范强、张达。这些人有着不同的身份,从卑微的士卒到极受器重的将领,甚至还有皇亲国戚。其中很多都是刘备欣赏和看重的。

总的来说,在重视诚信的汉朝,很少有人愿意当汉奸。另一方面,刘备手下的这些人虽然投降时面临一些困难,但并不是一定要投降。这些人不是被迫成为叛徒的。一向善于收买人心、拉拢人才的刘备,手下将领的忠诚度为何如此之低?

其实关键因素还是在刘备本人。诚然,刘备在拉拢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能招到很多人才,但在用人方面似乎有所欠缺。曹操用人赏罚分明,而刘备过于宽厚仁慈,有利于招贤却不利于用人。

比如孟达投靠曹魏后,其家人并未受到特殊对待。黄权投靠曹魏后,他的家族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提升。糜芳兵变后,糜竺亲自登门谢罪,刘备没有处罚他,而是像以前一样宽大对待他们一家。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人即使投降也没有后顾之忧,犯罪成本几乎为零,这让这些汉奸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另外,刘备招募了很多人才,但真正能被重用、融入核心圈的寥寥无几。刘备最信任的军事统帅是赵等人,文官是诸葛亮、庞统、等。韩曙集团虽然人才济济,但与刘备的关系比较疏远,对刘备的其他用人方式也很不满。

3.刘备手下有多少汉奸?

刘备部下的叛变主要发生在夺取西川之后,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关羽失荆州。这个关键角色的叛徒是糜芳和傅士仁,其中糜芳是刘备的妹夫。当关羽出事时,最近的援军是尚勇的刘封和孟达,其中刘封是刘备十多年的养子。关羽派廖化去求援,他不为所动。张飞为关羽报仇,在出兵吴栋前夕,被范强、张达斩首...

从上面可以看出,蜀汉叛军一旦造反,都是级别高,影响大,对蜀汉当局来说后果严重。为什么最善于笼络人心的刘备在这件事上翻船最多?

事实上,刘备虽然在笼络人心方面做得很好,但他显然没有足够的手段来治理人民。比如刘备伐吴栋失败后,他的黄权被困江北,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投降曹魏。这时,曹丕吩咐黄权赶紧把你的家人带到魏国,以免受到牵连。黄泉自信地说,刘备做不出这种事。糜芳投降吴的后果更严重,但他的弟弟糜竺是正义的"蒙着脸认罪",很容易从刘备那里交代过去。

所以,作为主公,刘备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管理,而刘备自己也有多次造反的记录。曾在公孙瓒手下效力,后来离开公孙瓒,投降曹操密谋铲除曹操,投降袁绍不辞而别,后又企图放弃。自然,这样的事情不足为奇。

标签: 刘备汉奸孟达

更多文章

  • 清朝六部是哪些六部尚书有大小之分吗(六部尚书和三省六部制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兵部,吏部,六部

    我们经常在各种电视剧里看到古代官员有分"六",各部门的一把手叫"尚书"。电视剧来源于很多古籍。那么,在历史上,六部是哪些部门呢?你知道所有这些部门吗?他们分别做什么?六书中,六部大臣有什么不同吗?这六位大臣是同级的还是不同级别的?让我们来看看。六部是礼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吏部。首先需要明确的

  • 寒假计划作文英语词(寒假英语学习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些,寒假,我会

    寒假计划80字作文英语随着寒假的临近,我很高兴能离开学校,花时间做一些有趣和有成效的活动。首先,我计划去一些新的地方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其次,我想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玩游戏,开怀大笑。第三,我将通过参加在线课程和练习我的英语技能来继续学习新事物。最后,我会经常锻炼,尝试一些新的运动来保持身体

  • 白起都七十岁了为什么秦昭襄王还要赐死?(白起为什么不听秦昭襄王命令)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王,赵翔,秦国

    说起秦国,大家都知道,统一中国真的很难,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我们都不知道。当然,更多的是士兵在战场上死亡的结果。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田雷将军,他真的很厉害,从来没有输过一场战斗,有着无与伦比的战功。但最后,每个人都知道田雷的结局,他在七十多岁时被秦王赵翔处死。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也来分析一下其中

  • 秦桧杀了岳飞为什么没杀韩世忠(秦桧杀岳飞是谁授意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世忠,宋高宗,秦桧

    南宋时期,国家危在旦夕。然而岳飞作为著名的抗金名将,却以冤死收场。原因之一是他的主张不同于秦桧和宋高宗。岳飞是主战,用实际行动证明。但岳飞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鹰派,韩世忠比岳飞更积极。但为什么秦桧只陷害岳飞,而不陷害更为活跃的韩世忠呢?韩世忠和岳飞有什么区别?他们为什么能逃脱?陕西有句民间谚语"米脂的婆

  • 秦始皇有皇后吗?为何历史上没有记载?(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楚国,皇后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完成封建社会大一统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君主。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无论是什么史书还是史料,对秦始皇的家世记载都很详细,没有人有关于秦始皇的皇后或妃子的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基本不可能漏掉,有人推测是秦始皇故意抹掉的,那秦始皇为什么要这

  • 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文姜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江,齐国,女儿

    文姜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但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姜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有乱伦关系。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历史上很多美女都会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文姜也有类似的情况。历史上的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齐诺有两个女儿,被《诗经》以各种方式赞美,都成了当时有名的绝色美人。关

  • 人脸识别验证功能的做法有什么意义(人脸识别验证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人脸,验证,识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人脸识别验证功能作为一种高安全性的认证方式,意义重大。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验证功能的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一、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人脸识别验证以面部特征作为识别标志,通过对用户面部图像的分析和比对,确认用户的身份准确性。相比

  • 乐此不彼和乐此不疲哪个正确(乐此不彼和乐此不疲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活动,投入,其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许多不同的经历。这些不仅涉及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还涉及我们在业余时间做什么。乐在其中和乐在其中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我们对一项活动的投入和热爱。一:享受这个而不是那个。对此高兴与否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表达,用来形容一个活动超越其他活动的喜爱。当一个人享受一项活动时,他会把大

  • 社戏是什么体裁(社戏课文体裁是)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社戏,戏曲,表演

    社戏又称“赶场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南方的民间戏曲。社戏起源于宋代,流传于南方各地,尤其是江浙闽粤一带。社戏剧本结构简单,情节感人,歌舞通俗。什么体裁的社戏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戏的表演通常在乡村或城镇的广场或集市上进行,故取名“集市上”。与其他传统戏曲相比,社戏的演出

  • 慈禧为什么废除满汉通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通婚,禁令

    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清统治,当时有很多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禁止满汉通婚,而且实行了很多年。但直到清末八国联军进来,慈禧太后才想废除这一禁令,提倡婚姻。为什么?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吗?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1.慈禧取消满汉联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世纪之交,一场轰轰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