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魏忠贤不在了,明朝也打不赢后金了?-趣历史网

为什么魏忠贤不在了,明朝也打不赢后金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4/1/14 6:02:17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毫无疑问,魏忠贤当权的时候,明朝在军事上对后金是有优势的。而当崇祯皇帝把魏忠贤赶下台后,明朝对后金(满清)在军事上就居于弱势了。后金因此步步紧逼,一直打到山海关,乃至于兵围北京城。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肯定是非常多的。但魏忠贤的存在,肯定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魏忠贤的存在,后金在对明朝的作战中,才不占优势。显然,魏忠贤在明清之间的战争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说这个话,并不是故意夸大魏忠贤的作用,并不是为魏忠贤翻案,给魏忠贤洗白,并不是认为崇祯皇帝处决魏忠贤是一件错误的事。明朝是一个皇权社会,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必须从当时的语境出发,从当时的价值观研究问题。假设我们用现在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去思考明朝末年的问题,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皇权社会里,正统思想就是皇帝是绝对的权威,任何大臣,如果他的权力大于了某个皇帝,对于朝廷来说,显然是不合道统的。因此,崇祯皇帝扳倒魏忠贤,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为什么魏忠贤存在,会使得明朝和后金在作战的时候,军事上占优势,而魏忠贤不存在了,明朝也打不赢了?

可以说,魏忠贤执政,遇到后金来侵犯的时候,他是非常用心地去打那些仗的。而且对于他来说,和后金打仗,是只能胜不能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魏忠贤掌权,属于得位不正。魏忠贤是一个太监,朱元璋早就明确说明,太监是不能干预朝廷事务的。虽然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改变了这一条决定,设立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之类。但是无论是秉笔还是掌印,实际上都只是皇帝的秘书,是帮皇帝起草文稿,帮皇帝拿管理印章,帮皇帝递送文件的。他们是没有管理朝廷事务的权力的。

而魏忠贤已经完全超越了掌印和秉笔的职权范围,直接干涉朝廷事务。他相当于当了大半个皇帝,由于朱由校忙于木匠事务,可以说他就是个实质性的皇帝。魏忠贤对外自称九千岁,看起来离一万岁,还差了一千岁。但其实有这么一个称呼,他就表明自己已经是万岁了,只不过他不敢直接称呼自己是万岁而已。毕竟在皇权社会,某个人一旦敢称自己为万岁,那也就意味着他夺了皇帝之位。那样一来,性质就变了,麻烦就大了。

魏忠贤想不想夺皇位呢?他想,但是不敢。而且这样有太多的麻烦,他也坐不稳。再说了,一个太监,当皇帝也没什么意思,不可能有三宫六院,江山也传不下去。因此对于他来说,确保在朝廷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是比较恰当的一个选择。

但其实,要保持在朝廷中绝对的统治地位,非常不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难。他保持这个地位,与朱由检、朱由校等人当皇帝,完全是两个概念。朱由校、朱由检当皇帝,哪怕当得再糟糕,也没人对他们说三道四。

明朝的皇帝,大都不务正业,万历几十年不上朝,正德只想当个大将军,嘉靖又想当道士,朱由校想当木匠。但不管他们怎么折腾,大家可以指责他们,说他们的不是,但是,没人敢说让他们下台,让有能力的人上去干。一旦这么说,就是谋大逆,就要诛九族的。

而且,大家往往还不会过多指责他们,都是指责他们身边的人不对,说这是因为奸臣当道,这是因为红颜祸水,更多地为他们开脱。

但是魏忠贤不一样。魏忠贤执政,如果他能够保持国家的和平安宁,保持边关的稳定,依然会被人批评,说这就是奸臣当道,权臣把持朝政,而且批评太监,仿佛身为太监就是原罪。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太监身份造成的。

但假如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他派出的军队又打不赢。这样一来,魏忠贤所遭遇的舆论压力,将变得空前巨大。大家都会一致认为,打不赢后金,就是魏忠贤造成的。魏忠贤必须下台,只要他下台了,问题就解决了,朝廷就能打胜仗了。尽管实际上没有试验过,但是大家都坚信这一点。

魏忠贤自己也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无论如何,他不会给别人口实。他会更加勤政,对国内管控会更加厉害。国内出现了农民起义,他必定会派兵严厉打击。后金入侵的时候,他一定要派出能打胜仗的军队。

魏忠贤派去打仗的人,往往都是魏忠贤的最贴心的党羽。当魏忠贤派他们出征的时候,魏忠贤会告诫他们,你们不是为朝廷打仗,是为你们自己打仗。如果你们打了败仗,大家都会说,你们是我魏忠贤的人,是我魏忠贤用人不当,只用一些趋炎附势的人,才会这样。大家会把责任推到我身上,认为都是因为我魏忠贤掌政的原因。这样一来,我可能就被大家给推翻下台了。一旦我被推翻下台,没有地位了,你们也没有地位了,你们的前途也断了。

带兵打仗的将领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是为朝廷打仗,而是为他们自己打仗。所以打起来特别拼命。

再加上明朝末年,魏忠贤尽管权势滔天,但是他们所面临的舆论环境,却是极为恶劣的。尤其是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反对党们,都在不断批评魏忠贤掌权。而且东林党们都是一些清流知识分子,他们认为维护道统是他们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们从来不怕杀头坐牢。所以他们都在盯着魏忠贤,只要魏忠贤打仗打不赢,东林党们一定会严厉批评,而魏忠贤却对这些不怕死不怕坐牢的人毫无办法。

可以说,正是因为魏忠贤集团所处的舆论环境极为恶劣,这反过来促成了魏忠贤非常拼命地工作,一定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后来,当崇祯皇帝上台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们以袁崇焕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袁崇焕出征的时候,反复给崇祯皇帝交代,希望崇祯皇帝给予他更大的权力。他向崇祯皇帝表态,在五年之内就能够实现平辽的目的。崇祯皇帝当时信誓旦旦表示要给予他更大的权力,还把尚方宝剑给了他,表明他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一旦袁崇焕为了整顿纪律,把毛文龙杀掉后,崇祯皇帝立刻就怀疑他,觉得他有造反的迹象。根本就没给袁崇焕五年,只给了他一年多一点,就把袁崇焕抓了杀掉,还是用凌迟处死的酷刑。

崇祯皇帝杀掉袁崇焕后,北方的那些将领们在打仗的时候,就不敢再用全力去打了。因为要用全力,就要整顿纪律,保持军队的向心力,甚至要和皇太极假意讲和,借此打击皇太极。但是这样一来,必然会遭到崇祯皇帝的猜忌,认为他们这是在和皇太极眉来眼去,所以谁也不敢使用计谋。

打败仗没有关系,如果为了打胜仗,采用了一些非常的手段,就一定不会有好的下场。

可以说,那时候的明朝将领,打仗不是为了打胜仗,而是打给崇祯皇帝看的。这样的军队,还能战胜强大的后金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魏忠贤在台上的时候,明朝对后金在战争上保持着优势,而当魏忠贤下台后,明朝打仗就不行了的根本原因。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瑜和孙权之间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拖累至死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翻开历史的画卷,

  • 孟昶是个勤政爱民的明君,为何却成了亡国之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是个混乱的时代,这个时期政权更迭十分频繁,而很多君主不是凶残嗜杀、贪财好色,要么就是沉迷享乐,然而在这些皇帝中却有一个另类,他就是后蜀皇帝孟昶。孟昶不仅爱民如子,还勤于国政、任用贤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下场却非常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 审食其为什么能当上丞相?他与吕雉之间是什么关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在西汉初年的诸位丞相中,审食其是个特殊的存在,他虽为左丞相,但不管理政务,而是像郎中令一样在宫殿内监视,官僚奏事通过他的决裁。审食其之所以如此特殊,全都因为他与吕雉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审食其之所以能与吕雉关系如此密切,刘邦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刘邦亲手促成了二人的密切关系。审食其与

  • 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是什么样的?对楚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是什么样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381年,已经步入战国时代的楚国,发生了一件楚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事。这一年,楚国的第33位楚王,楚悼王,因病去世。楚悼王去世之后,楚国高层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替这位楚王送行。但是,就在葬礼刚刚开始后不久

  • 刘备是汉室后裔建立蜀汉 该政权为什么不属于汉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建立的蜀汉,为什么不属于汉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较强盛的时代之一。对于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究竟是谁造成这乱世局面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底是谁引起了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十分严重,百姓居无定所,民不聊生。在这个复杂的乱世,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权势以及地位,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凡事

  • 明朝时期,为何很多宗室王爷的名字都是少见的生僻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侯君集多次宣称自己要谋反,为何唐太宗却手下留情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君集公开说自己要谋反,唐太宗为什么没有做

  • 在魏延和杨仪的内斗中,为何蜀汉朝臣一致支持杨仪?-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当魏延和杨仪公开冲突时,蜀汉朝臣为什么会一致反对魏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十二年(234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诸葛

  • 在周襄王落难时,秦穆公为何将“勤王”机会送给晋文公?-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穆公为什么把“勤王称霸”的天赐良机拱手送给了晋文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