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竦从一个地方小吏升至宰辅之臣,最主要还是凭借着什么?

夏竦从一个地方小吏升至宰辅之臣,最主要还是凭借着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95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9:04

夏竦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4岁开始读书,在少年时期就以文采出众而远近闻名。《宋史》中称他“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从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夏竦也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夏竦19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夏承皓在同契丹人作战的时候牺牲了,夏竦就这样成了一位烈士遗孤。朝廷为了表示抚恤,任命夏竦担任丹阳县主簿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

夏竦才学出众,自然不满足于在小小的县主簿位置上苦熬资历。20岁刚出头,他就通过应试朝廷的贤良方正科而被擢升为光禄寺丞、通判台州,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市长。由于政绩和能力都非常出众,夏竦成为了朝廷的重点培养干部。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夏竦的职务稳步上升,到了宋仁宗在位时期,他已成为了朝廷的中枢大臣,历仕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户部尚书等要职。

康定元年,时年56岁的夏竦被任命为宋朝西北方面的最高军政长官,主持对西夏的战事。朝廷还给夏竦安排了两个非常能干的副手,他们是:范仲淹韩琦

夏竦在西北主政期间成绩斐然,他在分析了敌我形势后认为对付西夏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坚守城寨的策略,通过长期消耗,逐渐将国力贫弱的西夏给拖垮。他的这一想法与范仲淹不谋而合,可是韩琦却不干了。

韩琦认为宋朝打西夏就好比是大人打小孩,直接重拳出击就可以,根本没必要搞什么长期消耗。韩琦和范仲淹本来是极为要好的朋友,结果却因这一攻守方面的问题闹出了矛盾。

韩、范两人同为二把手,所以都没有最终拍板的权力,于是韩琦便去找夏竦来定夺。经过几十年宦海浮沉,夏竦此时早已是官场的“老油条”了。他在心里虽然与范仲淹的意见一样,但却并不否决韩琦的提议。当韩琦怒气冲冲地跟夏竦吐槽范仲淹的不思进取后,夏竦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韩琦,你去京城吧,直接向官家提议出兵事宜。”

听到夏竦松口,韩琦非常高兴。夏长官身为最高军政长官自然不能离开防区,派他前往京城那就是给他帮了天大的忙,然而韩琦却没看通夏竦的心思。

夏竦让韩琦去京师,将来如果出兵打了胜仗,夏竦作为西北地区的主官自然功不可没。如果打了败仗,这意见是韩琦提出的,决定是皇帝拍板的,关他夏竦什么事。这手一石二鸟的套路,夏竦算是玩到了炉火纯青。不过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夏竦算是把韩琦给坑惨了。

韩琦去京师后很快就成功说服了宋仁宗同意出兵,然而结果却是灾难性的。韩琦所属的军队在一个叫好水川的地方遭西夏人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战后朝廷追究责任,韩琦作为这场战争的军事主官,自然难辞其咎。

不过就在韩琦落难之际,夏竦却出面了。原来在“好水川之战”发生前,韩琦曾写下公文交给手下武将任福,要求他小心行军,可是任福忠勇有余,智谋不足,结果贸然出兵才中了西夏人的圈套,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惨剧。

夏竦以西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名义上书给皇帝,表示此战失利主要责任不在韩琦。于是韩琦仅仅是被降职为右司谏、知秦州,与全军覆没的结果相比,这样的处罚可以说只算是“罚酒三杯”了,韩琦对夏竦感激不尽自不必说。

夏竦重视人才,除了在韩琦落难之际为他出头外。他还提拔过范仲淹、宋庠宋祁等多位仁宗朝的重臣。他为官数十载,政绩颇丰,从一个地方小吏升至宰辅之臣,主要还是凭借其出色的个人能力。

然而,夏竦在个人品行方面的瑕疵也很多,除了一生风流,喜欢到处沾花惹草外,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这种事情也没有少干。总体而言,夏竦为人比较滑头却并不狡诈,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持原则,但离传统义正言辞的士大夫形象还相差甚远。

皇祐三年,夏竦病逝,终年67岁。朝廷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赐谥“文正”。不过有大臣提出:“世谓竦奸邪,而谥为正,不可。”于是改谥号为“文庄”。

标签: 夏竦宰辅之臣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宋仁宗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为何却能开创出了仁宗盛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仁宗盛治,文史百科

    宋仁宗在位期间,将宋朝带领至鼎盛时期,史称“仁宗盛治”。而仁宗盛治有一个数据十分的可怕,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全国人口净增加了379万户,这等于是贞观时期的总户数,而且税收更是唐朝最高时期的四倍。从这些数字上来看,仁宗盛治要强于贞观之治,可以说其中大部分领域都是领先的。不过宋仁宗和唐太宗相比,唐太宗明显

  • 元顺帝真是“昏君”吗?那他怎么在权力斗争中掌权如此之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顺帝,昏君,文史百科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他留给后人的印象就像他的王朝一样,奇特、陌生且短暂。人们记得的只是,1368年,明王朝的军队高歌猛进,由南到北彻底终结了蒙古人在汉地的统治,而元顺帝作为其王朝谢幕时的末代君主,逃往草原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

  • 即使损失颇多良将,但刘裕率大军分哪四路北伐后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后秦,文史百科

    说道史上最能打的帝王,刘裕当仁不让。在他掌握东晋全部势力后又前去灭后秦。此后长安失守又夺回,即使损失颇多良将,但是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尽归刘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义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后秦皇帝姚兴逝世,姚泓继位,内部叛乱迭起,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灭亡后秦的良机。八月,

  • 鉴赏古代的一叶扇面,人们首先是从哪个方面来评估?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扇面,文史百科

    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下面小编就

  • 宋初是“先南后北”的政策,什么原因让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先南后北,文史百科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普遍短命的结局,开启了中原又一次统一的进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赵匡胤代后周自立之后,他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是他的痛处,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未能将其消灭,这个国家就是北

  • 长孙无忌为何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只因他被定为功臣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文史百科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

  • 有哪些证据表明,赵光义的继位至少合法性是不足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光义,继位,文史百科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享年不到五十岁(虚岁五十)。然而,赵匡胤的死亡是非常不正常的。按理来讲,赵匡胤这样一个身体健硕,无任何疾病史并且养尊处优的皇帝而言,在这个年纪去世,可以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遍观宋史,找不出丝毫赵匡胤在去世之前有身体不适的记载,甚至在去世前的几个月,赵匡胤还出宫参加各种

  • 文人画的题材多以哪些为主?在古代又有什么风格和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人画,古代,文史百科

    文人画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山水画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涌现出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

  • 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去泰山封禅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真宗,泰山封禅,文史百科

    宋真宗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情,沉溺封禅便是其中一件。当时的宰相王钦若看出宋真宗好大喜功,便建议真宗举行封禅,这件事对于宋真宗来说当然高兴,但他又自知自己分量不够,担心官员反对。结果宋真宗直接伪造天书,让封禅之行名正言顺,还带着百官一起上泰山。但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一场虚伪的闹剧,至此宋

  • 曹操历来是生性多疑,那么谁才是他最为信任的文臣武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文臣武将,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月旦评创始人之一的许邵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语用在曹操的一生实在是准确无疑,东汉末年又是一段持续几十年的乱世,所以曹操也被称为“乱世之奸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奸雄的本意就是奸诈的英雄,其实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能在乱世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直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