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三国时期的战役中,“十万大军”真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吗?

在三国时期的战役中,“十万大军”真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20 15:46:13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在正史中,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受战乱、灾荒、瘟疫等影响,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据历史学家葛剑雄估计,三国初年的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汉桓帝时期东汉人口接近6000多万,人口数量相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另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有士兵10万、东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曹魏极盛时有士兵70多万,三方加起来的总兵力在100万左右。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十个百姓养一个人兵是临界点,小于这个比例百姓将无法承受,军民比例维持在1:10,这基本符合蜀汉和东吴的情况。曹魏因为国力强盛、户口众多,所以军民比例大致为1:20。

魏蜀吴三国加起来一共100多万军队,这就基本决定了当时战争的规模。因为除去常备军外,三方能投入实战的兵力要远远小于100万。

就拿曹魏灭蜀之战举例。

当时曹魏共出兵18万,兵分三路进军,这已经是曹魏当时能动员兵力的极限了。而蜀汉除守备南中的兵力没有调动外,基本是举倾国之力防御。最终的结果是蜀汉在还剩10万兵力的时候投降了,如果蜀汉阵亡将士以3万估算,那么曹魏灭蜀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在30万左右。

不过此战并不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要论规模最大,当属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一战,此战波及曹魏、诸葛诞和东吴三方,共投入兵力50万左右。

这是动员力较强的三国时期的状况。以此为参照,可以大致衡量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的兵力情况和战斗规模是个什么样子了。

我们先从黄巾之乱说起。

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率军前去镇压。东汉政府军主要由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也就是中央常备军和三河骑兵(河南、河东、河内)组成,再加上临时招募的精壮青年,总人数为四万多人。

黄巾军与之相比虽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随军的家属,真正用于作战的士兵比东汉政府军多不了多少。

其中双方交战规模较大的战役为广宗之战和下曲阳之战。广宗之战,黄巾军阵亡三万余人,另有五万多人投河而死,损失共计八万人,其中妇幼家属估计占到八成。下曲阳之战,皇甫嵩将俘虏的十余万黄巾军全数斩杀,用其头颅筑城京观。

至此,黄巾起义宣告失败,但其残部仍然在各地活动。而当时东汉政府能拿出这四万多人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因为还有不少人布置在西北防御羌族叛乱,比如董卓等人。

再看军阀混战时期

这段时期以官渡之战为例。

关于官渡之战的交战兵力,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方面投入了十一万人,其中步兵十万,骑兵一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

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当时袁绍占据的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户口充实,能凑出这11万人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这已经是袁绍的极限了。

而曹操投入了多少兵马,这就有争议了。以《武帝纪》记载,曹操是“兵不满万”,但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俘虏了七万多袁军。如果曹操手里只有几千人,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控制,甚至于最终坑杀这7万多袁军是不符合常理的。

这几千人应该是曹操直接指挥参战的兵力,加上其余战线的军队,如驻守白马的刘延于禁所率的援军,再加上曹操一直缺粮,所以曹操的兵力投入不会太多,但也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受到人口基数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三国兵力和战争规模要比《三国演义》中小很多。不过以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战和曹魏灭蜀汉之战的规模来看,三国时期也不乏兵力投入数十万这样的大规模战役。

标签: 三国十万大军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的蹴鞠是怎么玩的?它的具体玩法规则又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蹴鞠,文史百科

    蹴鞠是古代的民俗体育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古代足球。那么蹴鞠与现在的足球有什么不同呢?古代蹴鞠是怎么玩的呢?它的玩法规则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所以“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民俗体育活动,在

  • 龚自珍在诗集《己亥杂诗》中,收录了哪首最脍炙人口的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龚自珍,诗,文史百科

    提起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数得上前三。龚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首诗歌,系统地收录在了诗集《己亥杂诗》之中。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莫过于下面这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为何在那个时候留下了这四句诗,而这首诗又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鸣,以致广为

  • 刘表可是东汉皇室宗亲,他为何却没有参与围剿董卓?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开篇,便是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的情形,于是宦官祸乱朝纲,黄巾军起义此起彼伏。黄巾军虽然来势汹汹,却也很快便被镇压了,倒是宦官之乱一直没能解决。这个时候,后来成为了一方诸侯的袁绍,对大将军何进提出了一个建议,加剧了汉室的倾颓——他建议何进,请董卓入京,威胁太后除掉宦官。结果,此事败露,引起了

  • 古代离别时有折柳相赠之风俗,那么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折柳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

  • 都说隋炀帝得位不正,是唐初史官给的莫须有罪名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开皇二十年(600)是文帝诞生六十周年,文帝自觉精力衰退,于是日常政务交给杨广处理,只参与重大事务裁定,自己颐养天年,改年号为仁寿,意思是仁者有寿。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刚过完生日不久,就病危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有种说法是贪恋皇位的杨广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于是

  • 清朝时期的天地会是怎么产生的?那么其创始人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这个“天地会”,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想到的就是《鹿鼎记》里面的天地会吧?毕竟当时所处的时期就是清朝,反清复明。那么这个只是在电视剧中,在历史上真的有“天地会”这个组织吗?清朝时期的天地会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鹿鼎记》大概是很多人小时候很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也

  • 华是一种衍射现象,现代科学家对太阳外面的华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日华,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日华内部蓝绿色外部红棕色。华是一种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与其波长相近的小水滴时就会出现光的强弱相间分布的情况,这

  • 古代杀头为什么都要选在午时三刻动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杀头为什么都要选在午时三刻动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来“午时三刻”要从我们古代的计时法谈起,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古代被分成了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生肖的动物做代表,这样的更容易记忆。这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 西递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它为何是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西递镇,别称西溪、西川,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是徽派建筑、皖南村落的代表。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堪为徽派民居建筑之典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

  • 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那均田被破坏会是什么后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