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3/12/24 22:03:58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这一项发明成为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 发明活字印刷的历史渊源

1.1 社会环境对于活字印刷的激发

字早在商代就以甲骨文的形式出现,随后古人将文字雕刻于竹简、青铜器上,从那时起文字就开始被人们纪录下来,但在西周以前,政府垄断了一切教育资源,称之为“学在官府”,书籍等一些文化资料只在上层社会流传,加之竹简难以运输,其成本较高,普通百姓对于书籍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但从春秋战国时期后,“学在官府”这一局面被打破,“私学”大量出现,普通百姓对书籍也有了渴求。到了唐时期,科举考试的空前繁荣,唐诗宋词文学的灿烂,使书籍成为普通百姓更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之造纸术的发展,纸质书成本低廉,更易收藏,普通的抄写或雕版印刷已经无法满足,由此催生出了在雕版印刷之上的活字印刷。

1.2 中国雕刻艺术对于印刷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雕刻艺术对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其中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古代文人墨客在提诗作画后都要将自己的雅号刻于印章,留在诗作或者画卷之上,印章可以看作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前身。也正是因为古人拥有了极其高超的雕刻艺术,才使中国的象形文字在字模上得以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为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1.3 拓碑、雕版印刷为活字印刷做铺垫

拓碑是南北朝时期发明的一种印刷方式,就是将纸覆盖在石碑上,然后刷墨揭下,拓碑为雕版印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可以说是活字印刷的蒙。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雕版印刷是在印版上将要印刷出来的文字刻成凸出来的字体,然后将纸铺于印版上,将文字印出,雕版印刷的出现虽然大大加快了以往印刷的速度,但是它依然有很多不足,每个印版只能印刷一种数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那么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做出怎样的改进,才能使印刷更加便捷且减少浪费呢。假设将雕版印刷的每一个字都拆开,变成一个个单个字体,由此活字印刷就产生了,可见雕版印刷术对于活字印刷术的产生起到了多么大的铺垫作用,可以说没有雕版印刷术,就没有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2 活字印刷术的概述

2.1 活体印刷术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代对于活字印刷最早是由《梦溪笔谈》所记载,其中是这样说道:“印版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泥可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另坚……不若燔土,用屹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这段话不仅记载了活字印刷的发明者为毕升,还记载了活体印刷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字模,将常用的字可以多做几个以备留用,不常用的生僻字就在需要的时候现用现做,为了排版时更加迅速快捷,将做好的活体字按照韵律来排放整齐,要印刷的时候,准备一个铁框,在铁框的下端涂上一层药水,将要印刷的字体挑选出来在铁框中按照顺序排列整齐,等药水却后,就形成了版型,印刷时在板上涂上墨水,就可以印刷了,通常会用两个铁框,一个用来排版,一个用来印刷,等到这个版面印刷好之后,用火烤炙,药水融化,活体字就会很方便地被取出。

2.2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及缺点

活字印刷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其一,它的出现彻底解决了雕版印刷的浪费问题,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不用专门为一本书籍制作一块印版;其二,活字印刷刷大大加快了制版的时间,每有一种新的书籍需要印刷,不需要重新雕刻浪费时间,只需把需要的字找出来,拼成印版即可; 其三,有错误可以及时改正,雕版印刷在制作印版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处雕刻错误,那么整张印版就要被作废掉重新雕刻,而活字印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每个字体都是事先雕刻好的,现用现拿,不会出错;其四,便于储存,雕版印刷一本书可能有几百页甚至上千页,每页的印版都要保存,着实头疼,但是活字印刷只要保存好这一套活字便可。

谈及活字印刷术就不得不注意到活字印刷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相比于雕版印刷,依旧在社会上没有得到普及,这与活字印刷术的缺点是有一定关系的。其一,活字印刷在排版印刷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字迹歪斜或者印刷不清的现象出现,这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昨夜江南所进之书《鹃冠子》,即活字版,第字体不工且多讹谬”;其二,古代雕刻工匠,印刷工匠多不识字,雕版印刷不需要工匠识字,但是活字印刷在挑选字的时候,需要一个识字的工匠;其三,中国汉字是方块字体,一部书籍字体变化可达上万种,不像西方以字母拼成的文字,只需简单地组合便可,中国文字一部书籍的印刷,字体模块可能需要几万块、几十万块,工程量十分浩大。

活字印刷术模印

3 活字印刷的传播及影响

3.1 活字印刷对于社会的影响

活字印刷之于印刷界,可以说是打开了印刷界新世界的大门,找到了印刷的最小单元,即使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也有使用。活字印刷对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印刷的,也正是活字印刷的发展使印刷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使印刷更为便捷快速,印刷的运用更加频繁,书籍的印刷更为多样,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频繁,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国的文献最为多样化,最具有连续性,在普通百姓中流传最为广泛,是中国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科技、文化、经济都保持领先地位,这都与活字印刷的出现与发展密不可分。印刷术对于经济的影响:活字印刷因为大大减少了对印版的需求,所以在印刷这一行业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印刷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印刷的书籍传于国外,从而吸引了大批“东方迷”和贸易往来,使宋代的经济发展空前繁荣,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加领先。

3.2 活字印刷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不仅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方开出美丽的技术之花,活字印刷术还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朝鲜、日本、中东以及欧洲,为当地文化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的变革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于欧洲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在欧洲人中世纪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印刷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活字印刷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在中亚有两条路传入欧洲,一是古时的丝绸之路,一是由俄罗斯传入欧洲。因为西方文字都是有由字母组成,西方人只需刻上已有的全部字母,和必须的标点符号即可。所以活字印刷在欧洲大范围应用,许多书籍得以印刷出版,促进了欧洲文字和文学的建立,甚至可以说因为文学的发展,文化得以繁荣复兴,从而促进了欧洲思想的变革潮流,出现了对于宗教的改革和文艺复兴。活字印刷术很早便传入朝鲜和日本,其中对于朝鲜的文化影响最为深远,自活字印刷传入朝鲜后,朝鲜的很多书籍便采用这一方式印刷出版,文化的发展也因为活字印刷的出现而繁荣。

4 结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书籍的印刷与传播都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活字印刷不仅对我国人民,对世界各国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更是促进了世界各族文化的繁荣与交流,印刷术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将它保护好,并让将其推广,让世界各族人民知道活字印刷、了解活字印刷。

标签: 活字印刷术

更多文章

  • 曹操的一生有过几次屠城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屠城

    “围而后降者不赦!”这是一道听上去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的军令,意思很明确,城池包围后才投降的的得不到赦免,那只有一条路,被屠杀。就是这条军令,间接促成了曹操5次屠城。曹操屠城大家并不陌生,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曹操屠城的确切记录在哪,小编整理一下,有明确记载的曹操有5次屠城:第一

  • 中国古代的应天府和顺天府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应天府

    应天府,也称京师、南京,是南京在明朝时的名称,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简介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应天府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

  • 太平御览历史及内容简介 太平御览全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宋代很著名的一本书,由李昉、李穆、徐铉等著名学者奉敕编纂。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月开始编撰,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十月成书。简介《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每天看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

  • 李煜被杀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

    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 “封桩库”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封桩库

    封桩库是宋代的库名,是指宋初收缴各割据势力所藏金帛至京师,另置库储存。传宋太祖曾拟以此库存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先改名右藏库,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内藏库。南宋孝宗时再置封桩库,分上下二库,收存各种杂税收入,以备急用。赵匡胤时代,“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

  • 《太平广记》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简介《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

  • 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绍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很多人愿意追随他。袁绍麾下也是人才济济,比如有所谓的八大谋士:沮授、田丰、许攸、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荀谌,但这些人却一直窝里斗,袁绍势力的覆灭,和内部不团结有很大的关系。郭图咬沮授沮授是资格是最老的、官职最高的,也是袁绍

  • 盘点汉朝六位以寡妇身份再嫁最终母仪天下的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

    在电视上面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听起来烈女、忠臣的气节令人敬佩,其实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还值得商榷。后半句跟我们今天的内容无关,就不讨论,前半句在我看来,是大大不妥的。现如今,因为夫妻感情不合而离婚的例子比比皆是,难道这些离婚了的男人就不能再娶了

  • 唐朝名将高仙芝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仙芝

    1、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作战指导。玄宗时期的西域战场,长途奔袭是一大特点,以唐、吐蕃为首的各方都经常采用这一作战指导,而高仙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其行军距离少则数百里,多则上千里。不仅如此,高仙芝的行军常常是隐蔽的,这样一来更能出其不意。而当接近目的地后

  • 日本德川幕府历代将军列表 德川幕府和天皇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日语:とくがわばくふ)又称江户幕府(えどばくふ)。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简介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后,他建立起了幕府严密控制下的政治体制,经过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两代将军,幕府统治趋于稳定。江户时代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