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

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55:46

想知道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吗?此图画承八大山人一贯画风,构图奇险,画之左边只几片荷叶,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衙茎孤傲苍劲,曲折舒张,荷张轻柔婉转。与之相对写一倒悬危石,只略加勾皴,芙蓉凌顶,韵味天成。下方留白,成上实下虚中似无物却有宅漾幽远之意,实在是一幅佳作。

画作内容

此图画巨石悬崖,山石占有画幅的绝大部分,崖石陡峭险峻:山顶处岩石间盛开着朵朵芙蓉花和其他野花,覆盖于山顶上,石旁坡岸近水处,有数茎荷花,亭亭而立,荷花掩映在荷叶间,或隐或现。亦有几枝败荷,凋零摇曳于其间,花叶凋残,与奇石英蓉相辉映:一线彼岸,数点苔藓。

自题:“甲戌之望日为其老年词翁画,八大山人”。

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的作品素以简练、狂怪见长,野逸、雄秀,兼而有之。其绘画实践对近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木清华图》即为其大写意花鸟的代表性作品。根据画上自题可知,该画作于甲戌十一月望日,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此时山人已69岁了,正处于画风臻于成熟、绘画创作进入高峰的时期。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图以奇险见功力,大开大合,于极险中求极稳。纵观此图,全幅重心在右上部,在视觉上产生了极强烈的不稳定感。画面右上以简括的笔墨写兀立的顽石,先以中锋勾出山石轮廓,再用简练的笔法皴出石纹,笔触灵秀生辣。疏落的几丛野菊贴石而生。画面左部以坚挺的中锋浓墨自下而上勾出荷梗、一片小荷叶,顺势折右方。

荷梗用笔极为传神,通过笔锋的使转,将初生荷梗的生机微妙地再现出来,让人感到其柔嫩的姿态在清风中徐展开。另一枝则以淡墨画出,与浓墨荷梗交叉向石头上部挺出,这是一片即将枯败的荷叶,以破笔泼墨将凋乱之势写出,洗练概括,与顽石皴擦笔痕以及菊、荷的淡墨乱叶,一同分割了画面。此处构成了物象最为密集的部分,在视觉上形成向下的千斤重压,对下半部大面积空白起到了震撼的作用。

其上又有一梗托住一盛开的侧面荷花,掩映在枝叶纷披的正面荷叶之中。荷花以极淡的湿笔构成,与右上部下垂的几朵盛开的荷花相呼应。荷花之上又挺出一侧生的荷叶,以四笔浓墨将侧面看到的荷叶再现出来,这一部分与左上部分的物象空间,一上一下,一轻一重,一虚一实,一呼一应。

左下角三四笔轻轻将坡岸写出,由于是横向行笔,这就将荷梗、坡石纵向行笔做了收束,使在视觉上形成的重压获得了承受。坡岸上的竖点不经意间与上半部繁密的物象做了照应,消解了下垂所造成的不稳定感,使整个画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最上部为题款部分,与下部分坡岸遥相呼应,上下气脉贯通。大片的空白由于疏密的安置得当,也变得极为虚灵,让人感到并非虚空一片,若水,若雾,若气,若阳光,若虚空,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又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成为心灵的无象之呈现。在这片虚白映衬下,荷叶、菊叶宛若阳光斜射而呈现的透明感也被表现出来。

技法

《水木清华图》用笔泼辣、奔放,墨色酣畅淋漓,虚灵饱满,将肃秋残荷、疏菊顽石风神做了有力地再现。秋清、水清、石清、荷清、菊清,似乎依稀可闻到幽微的清馨,呈现出了水木清华的内在风神。在清风、清水、清石之间,朴茂峻的大写意在其中被显现。

标签: 朱耷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皇后需要负责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后

    皇后,是皇帝的老婆。需要说明一下,只有正妻才能叫老婆。或者说叫妻子。古代所说的三妻四妾都是胡扯。因为古人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历朝关于纳妾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一般人不能随便纳妾的。而皇后作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妻子可以说是女人中最高的荣誉了。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权限我们就不说了,真的是无法无天的大。那

  • 曹植上奏的《上疏陈审举之义》中都提到了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植

    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给魏明帝曹叡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即著名的《上疏陈审举之义》。曹植写这份奏疏,是想要提醒曹叡多重用曹氏、夏侯氏等宗亲大臣,不要让大权被异姓臣子

  • 唐朝开国功臣榜单上都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由此改变了他和长兄李建成的人生。事变后,李世民先取代了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随后又成为大唐王朝的皇帝,是后世敬仰的“唐太宗”,而失败者李建成却只能被称呼为“隐太子&rdqu

  • 在古代有“一字并肩王”爵位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字并肩王

    在影视剧《薛仁贵》中,薛仁贵因平定边疆高句丽,而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享尽富贵荣华,甚至可与皇帝比肩。我们都知道有,一字封号的王爷,也有两个字封号的,那这“一字并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才能够跟帝王相匹敌?历朝历代爵位的演变历史记载资料当中,都未曾

  • 秦末十八路诸侯分别说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侯

    前206年,项羽自行分封天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

  • 古代成亲为什么大多选择在傍晚举办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亲

    古人成亲为什么大多选择在傍晚举办仪式?这是因为根据《白虎通》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交替,阴阳相合之刻,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是结婚的最佳时间。从结婚的“婚”字我们也可

  • 古代婚服是如何演变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婚服

    周制婚服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婚礼古称“昏礼”,由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的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昏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今日的喜庆、热烈和喧闹。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

  • “结发”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结发”有哪些美好的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结发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

  • 古代结婚的“三书六礼”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三书六礼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

  • 古代为什么出现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制又是怎么消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妻多夫制

    不论是赋税繁重,难以生活;还是受人欺压,走投无路,但拿着自己的妻子抵押给别人换钱糊口,终归是令人不耻的行为,但在古代,尽管朝廷也曾颁布法律禁止,但典妻依然蔓延开来,竟然成风。然而,这种买来卖去的典妻现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古代一夫多妻制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电影《茶马古道》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赶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