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湖北省出了哪些名相?

历史上的湖北省出了哪些名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25 更新时间:2024/1/25 17:13:33

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即宰相,以贤能闻名于世。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治国、军事才能,使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胡广

胡广东汉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人。他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他为官三十多年,历事六朝,受到隆重的礼任,他每次逊位辞病,或者被免职回乡,不满一年,又再次升职。他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他所的属,都是天下名士。他又与故吏陈蕃、李咸共任三公。陈蕃等人每到朝会,都常称病避开胡广以示惭愧,时人都以此为荣。与黄琼刚柔并济,对抗当权的梁冀。他非常熟悉先朝的典章制度,通晓当代的朝廷规章,所以京都雒阳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黄琬

黄琬江夏郡安陆县人(今湖北安陆)。曾遭到禁锢近二十年,直到灵帝光和(178年184年)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少府、太仆等职。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董允

董允三国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刘洎

刘洎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

张柬之

张柬之唐代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经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受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郡王。

范宗尹

范宗尹 南宋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吕颐浩被罢去相位,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当时盗贼们占据州县,朝廷无力制服他们。宗尹上言道:“太祖收回各藩镇的权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是良策。然而国家多难,四方守帅势力单薄,垂手环视,是此法的弊端所在。现在应到了稍微恢复建立藩镇的方法,分割河南、江北几十个州的土地,委以兵权,使他们来拱卫皇室。与把土地舍弃给夷狄之人相比,难道不是相差很远吗?”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授任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当时年仅三十岁。近世的宰相,没有比宗尹年纪更小的。范宗尹担任宰相时广开言路,选拔贤才,节财用,惜名器,抑侥幸”

李庭芝

李庭芝随州(今湖北随州)人。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官员,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在镇守扬州的时候,面临受到火灾之难的扬州城和扬州城的百姓。他发贷款,使市民重建家园,盐民重复旧业。又以工代赈,开凿运河四十里,并修通其他运河。盐远大便,盐利大兴:走散盐民,纷纷归来;扬州市场迅速复兴。后来扬州城受到蒙古军队的大举进攻,元军多次发投降书,他都据城死守,誓不投降。因为当时元军已经攻破南宋的首都汴京,谢太后和宋恭帝开城投降。所以面对死守的李庭芝,他们甚至拿来了谢太后的手谕,希望李庭芝能听从旧主的命令,开城投降。但是李庭芝在面临以前效忠的君主的时候,仍然选择了拒不投降,后以身殉国。

杨溥

杨溥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根走。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时人以府第所在的方位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而杨溥曾自称自己的郡望是南郡,所以被称为“南杨”。杨溥虽年老而忧国之心不衰,由于有太皇太后的掌舵,所以杨溥等人尽力辅政,使全国各地的秩序相对稳定,内外臣民一致称赞“三杨”。 后人将正统初年朝政清明的现象,都归功于杨溥等人。

张居正

张居正明朝湖广荆州卫(今湖北江陵人)。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1572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张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湖北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山东省出了哪些名相?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东

    张九龄张九龄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673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青年时期,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张九龄虽然才华横溢,却大器晚成,直到56岁才担任宰相。他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建议于河

  • 历史上的山西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西

    傅说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应梦贤臣,后拜相在此之前他因生活所迫自卖为奴。他对商王的谏诤言论,大胆泼辣,精辟深刻,成为商王治国的座右铭;特别是他亲自实践,辅佐商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富国强兵,传达王命,调兵遣将,征伐常来侵扰的周边游牧部落和氏族、方国,扩大疆土,四方归,成为商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傅说以他

  • 历史上的福建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福建

    章得象章得象(978~1048年)北宋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章得象22岁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历任州、县的方官近20年,因其为官清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农业年年丰收,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为宰相(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章得象任相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

  • 历史上的湖南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湖南

    蒋琬蒋琬年少时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青年时与表弟刘敏因才学而知名当时。后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l

  • 历史上的江苏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苏

    萧何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早期追随刘邦并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他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 历史上的河北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河北

    蔺相如 战国时期 河北保定曲阳县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

  • 历史上的江西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江西

    钟绍京 唐朝 659年-746年 江西兴国县钟绍京是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江南第一宰相,主

  • 历史上的四川省出了哪些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四川

    赵戒 东汉 ?年154年 四川赵戒公正廉明,不畏强权,大将军梁商的弟弟梁让为南阳太守时,依仗胞妹梁皇后之宠,不奉法。赵戒到州任职,立即上奏弹劾他。迁任河间相时,以冀部难理,整厉威严。任南阳太守时,纠豪杰,恤吏人,奏免中官(宦官)贵戚子弟担任县令、县长贪污渎职的人。汉顺帝时,司空郭虔被免职,赵戒特拜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读法及意思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读法,意思,解释,说到,这句,奉

    说到这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在所有的古装剧中,只要涉及到皇帝的,那基本上都会出现这句话,毕竟太监在宣读皇帝的圣旨的时候,都会先说这句话,但是这句话也是有他自己的读法的,赶紧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怎么读的吧。1、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读法其实关于这句话的读法

  • 汉朝大臣诸葛珪后代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珪

    诸葛珪(guī)(?189年),字君贡,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父亲,汉末为兖州泰山郡丞。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对于郡丞来说,是太守的副职。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东汉末年的,诸葛珪原本是一位比较普通的官吏。但是,他的儿子诸葛亮,却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正是因为诸葛亮,促使诸葛珪在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