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蜀汉政权中都出现过哪些叛将?

蜀汉政权中都出现过哪些叛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86 更新时间:2024/1/4 11:38:36

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也不能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叛将最多:曹魏的于禁降而未叛,真正替蜀汉大战的只有王平和夏侯霸,而夏侯霸应该算叛司马而未叛魏;东吴有名的降将叛将几乎一个没有,韩当的儿子韩综叛逃到魏国并充当先锋攻吴,结果在东兴之战中败干掉了。

跟曹魏和东吴不同,刘备集团的叛将数不胜数,即使抛开前期的关羽和后期的张飞之子张绍不算,在荆州和益州叛逃到魏吴两国的太守级别以上的有名大将也至少有八位:除了我们熟知的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将军傅士仁、益州治中从事黄权,还有零陵太守郝普、荆州治中潘濬、宜都太守孟达、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

这八个太守级别的高官叛逃到曹魏四个、东吴四个,而且都是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叛变的,这不但打了刘备的脸,也让某些说“蜀汉无叛将”的网文难以自圆其说。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易主,就跟今天白领跳槽一样容易,徐庶进曹营并没有“一言不发”,而是当上了曹魏言官之首御史中丞曹魏长期不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负责全国官员的监督和弹劾,那就是一个靠说话吃饭的官职。

《三国演义》把刘备集团的八大叛将基本都写死了,这当然会让绝大多数读者看着解恨,但是演义很丰满,历史很骨感:那八大叛将,其中有六个都没有被曹魏东吴杀掉,当然也没有一个被送到刘备面前受死,而且绝大多数都活得很滋润。

投降东吴的刘备集团四大太守或太守以上级将军,分别是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将军傅士仁(有史料说他就叫士仁)、零陵太守郝普、荆州治中潘濬,只有郝普被逼自杀了,他自杀的原因,并不是回归蜀汉未遂,而是跟曹魏勾搭上了看来叛变也会成为习惯,叛变一次就不愁第二次:“青州人隐蕃归吴(实际是受魏明帝之命诈降),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

郝普在刘备手下只是个郡守,到了东吴却当上了首席大法官,要是他不跟曹魏潜伏者过从甚密,位至三公也有可能。

除了郝普之外,叛逃到东吴的其他三人都是善终,傅士仁没有受到重用但也没有被杀,糜芳仗着怎么骂都不变红的厚脸皮,一直在替孙权打仗虞翻有事没事就跑到糜芳的军门去找茬羞辱他一番。

投降东吴后官职最高的是潘濬,他替东吴屡建奇功,还跟孙权做了亲家:“五谿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斩首获生,盖以万数。濬女配建昌侯孙虑(孙权次子,二十而亡)。”

叛逃到东吴的四个太守或太守以上级将军,只有习惯性反骨仔郝普自杀身亡,其他三个都属于逍遥法外寿终正寝。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你只说了四个叛将,范疆张达跑哪去了?

范疆张达在《三国志》中的名字叫范强、张达,属于张飞麾下的低级将领,他们行刺张飞千里奔逃到吴国,整个过程都十分诡异,更诡异的是他们到了东吴就神秘消失了,也不知道是军衔和能力太低而没有得到重用,还是被藏在蜀中的幕后主使给杀了灭口。

范强张达级别太低,只能算叛徒而不能算叛将,完全可以将他们忽略不计,咱们还是来看看叛逃到曹魏的那四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演义小说和电视剧都把刘备任命的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杀死”了,实际上这俩小子不但没死,还在曹魏升官了:申耽官至怀集将军,申仪在魏兴太守任上多行不法,司马懿也没把他怎么样,只是把他调回洛阳,当了楼船将军。

刘备没有机会惩罚申耽申仪,还特别优待了黄权家属,让黄权心安理得地在曹魏当上了三公级高官:“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刘备手下这八大叛将,咱们已经说完了七个,其中居然只有一人畏罪自杀,如果是喝毒酒而不是抹脖子,那也算死得很便宜了,这样的结局,是很难令人满意,所以咱们最后来说一个比较解气的害死关羽和刘封的间接责任人孟达,脑袋被曹魏在大街上烧掉了。

孟达这个人,可以用“叛服无常”四个字来概括,而且是一个善于逢迎拍马的小人。

孟达原本字子敬,原本是刘璋的部将,跟法正一起叛变到刘备集团后,听说刘备有个叔叔叫“刘子敬”,他马上把自己的字改成了“子度”即使刘备当了皇帝,蜀汉集团也不用避讳其叔叔的名字,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孟达为了讨好刘备而改字,其人品之猥琐可见一斑。

孟达是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他投降曹魏后,还劝刘封跟着自己一起叛逃,然后又给刘备写了一封信,把无耻表演到了极致:“伏想殿下(刘备时为汉中王,故尊称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

前面咱们说过,当叛变成为一种习惯,那就有了第一次不愁第二次,孟达在曹魏混得风生水起,当了不但受封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也就是曹魏西南军区司令。

雄霸一方的孟达脑后的反骨不断增生,没过多久又跟诸葛亮恢复了联络,曾经说服关羽接受刘备封赏的费诗(字公举,不是费祎)明确反对:“孟达小子,昔事振威(刘备鸠占鹊巢后封刘璋为振威将军)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诸葛亮“默然不答”,但心中肯定是赞同费诗意见的,所以任由司马懿干掉了孟达:“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

反复无常的奸险小人孟达如果只是身首异处,那还是太便宜他了,司马懿可不像刘备和诸葛亮那么客气,他不但将孟达斩首,还把他的脑袋扔到闹市口烧掉了:“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

司马懿不但烧掉了孟达的脑袋,还让他死不瞑目据《晋书·卷一·宣帝纪》记载,孟达临死前才从司马懿口中知道自己是被诸葛亮设计除掉了:“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司马懿称孟达)。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标签: 蜀汉

更多文章

  • 曹魏政权中有哪些人是四朝元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魏,政权,中有,哪些,四朝,元老,司马懿,最终,为何,能够

    司马懿最终为何能够成功夺取曹魏政权,一方面是因为他精于算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力强、资格老。其实除了司马懿,曹魏还有几个四朝元老,他们也是德高望重的重臣,可惜没有阻止司马懿夺权。所谓四朝元老,是指先后侍奉过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王的大臣,要知道这中间的跨度有多大,即使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开元通宝铜钱价格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货币。简介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绪言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

  • 广通渠属于隋朝大运河吗 广通渠属于什么流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广通渠

    广通渠,是隋唐时期关中的水渠。隋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命宇文凯率水工开凿。因渠经渭口广通仓下,故名“广通渠”。建造背景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于是隋文帝便决定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

  • 谯周都有哪些弟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谯周

    谯周,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劝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因此,很多人评价谯周卖国种种,刘禅该不该投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聊聊谯周的三个学生:陈寿、李密、罗宪。《三国志》作者陈寿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

  • 东汉末三国都有哪些人提出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末,三国,都有,哪些,人提,出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诸

    诸葛亮在《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时候,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是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而曹操是在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为了争

  • 唐朝二十四凌烟阁功臣中有哪些人是瓦岗军出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凌烟阁

    瓦岗出身的凌烟阁功臣,按照排名顺序,依次是郑国公魏征(第四位)、郧国公张亮(第十六位),卢国公程咬金(后更名程知节,第十九位)、英国公李勣(徐世勣,字懋功,第二十三位)、胡国公秦琼(字叔宝,第二十四位)。很多人都以为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也是瓦岗出身,这可能是受了隋唐演义小说的影响,事实上侯君集长得并

  • 古代的皇后权力有多大?皇后权责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后

    在宫廷电视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妃嫔故意与皇后作对,设计陷害皇后的剧情。但笔者不得不吐槽的是,现在的电视剧实在是太假了,因为在古代时期,妃嫔与皇后作对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这是由于皇后手上拥有的权力所决定的。古代皇后的权力有多大?首先我们要明白,家庭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 度支是什么 度支尚书权限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度支

    度支,古代官署名,是中代中国掌管财赋的支调的官。魏晋始,大司农厉下已有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等官名。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等曹。隋朝实行“五省注部制",尚书省设有度支部,为六部之一,583年改称民部。度支部为国家财计主管机构,度支尚书掌握国家财计大权,其所属有

  • 昭明文选的作者是谁 昭明文选目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一部由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诗文总集,于梁武帝普通七年至中大通三年之间编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赋、诗、文总集。文选的注疏首先对《文选》作注释的是《文选》问世六、七十年后的《文选音》,是萧统的堂侄萧该对《文选》语词作的音义解释。隋唐时期的曹宪、许淹、李善、

  • 明朝被称为“八虎”的八大太监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明孝宗朱祐樘病死,15岁的少年朱厚照继承皇位,次年改元正德。史书记载,朱厚照“性聪颖,好骑射”,本来可以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他喜动不喜静,在周围一帮太监的指引下,贪玩成性,建豹房、建皇店,荒废学业,怠于政事。而朝廷大权逐渐落入几个太监之手,人们称他们为“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