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中期“成化新风”历史事件介绍

明朝中期“成化新风”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20 7:05:28

成化新风,指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的治世。为之后的弘治中兴奠定了基础。

简介

宪宗登基后,改年号为成化,在即位之初,他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关于他在位期间的治理成就后世好评不少。这期间,政治气氛宽松,而且还多次减免民间税赋,善政史不绝书。

《明史》等史料认定成化年间的大明王朝,治理成就,堪称仁宣之治媲美。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

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背景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重新夺回帝位,明代宗时期被其叔父废黜的太子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去世,朱见深继承大统,次年改年号为“成化”,成为明朝的第八位皇帝。

为政措施

政治

明宪宗即位后除了积极勤政外还给于谦平反,为叔父景泰帝恢复了帝号,重修景泰帝陵寝。他为人宽和,不管朝臣怎么攻击,基本都不会动怒,对待言官也是十分宽容,什么样的建议都能认真听。明宪宗没有保持过去的派系仇恨或者寻求报复。在一定程度下他重视朝廷中的正直和干练的官员。在他执政期间的明朝是一个著名的人才荟萃时代,文臣中有三元宰相商辂,武将中有王越,都是独当一面的干才。后世对这个时代评价是:“主昏于上,臣奋于下”。意思是说诸多能臣云集在他身边。再加上任用李贤为相,成化初年可谓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明宪宗即位后除了积极勤政外还给于谦平反,为叔父景泰帝恢复了帝号,重修景泰帝陵寝。他为人宽和,不管朝臣怎么攻击,基本都不会动怒,对待言官也是十分宽容,什么样的建议都能认真听。明宪宗没有保持过去的派系仇恨或者寻求报复。在一定程度下他重视朝廷中的正直和干练的官员。在他执政期间的明朝是一个著名的人才荟萃时代,文臣中有三元宰相商辂,武将中有王越,都是独当一面的干才。后世对这个时代评价是:“主昏于上,臣奋于下”。意思是说诸多能臣云集在他身边。再加上任用李贤为相,成化初年可谓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军事

明宪宗时常还巡查禁军,考试士兵训练,还从不断南下入侵的鞑靼部手里,一举收复河套地区,使得套寇问题基本解决。

社会与经济

明宪宗在位二十多年来一直关心民生,在他执政的这几十年里是明朝开仓赈济极其频繁的时期。

成化年间的社会风情堪称千姿百态,工商业更加繁荣,甚至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商业城市。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这时候的商人可以通过捐纳等方式,获得了科举资格。

此时的市民经济同时也繁荣起来,有钱的中产阶级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观念也逐步转变了。这时候的明朝人生活越发讲究品质,衣食住行都追求奢华。开始还是城市里那样,后来连偏远的乡村,也竞相模仿。普通的农家节日喜庆排场规模也越来越豪华。消费一繁荣,生产水平也进步了,这时候的手工业也发达,闻名于世的成化瓷,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荆襄流民

荆襄流民是元代以来困扰中央政府的一个大难题。

荆襄流民主要集中在郧县地区。该地万山环绕,又处于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在元、明时是一个三不管地区。每当灾荒、战乱,这一带常常聚集近百万的流民。

成化年间对流民的重视和安置,是因刘通、石龙起义而起。政府在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任命原杰安抚流民,并设置了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巡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

文化

此时的文化氛围也大为松动,出现了不少新兴的学派和儒学大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广东江门的“白沙先生”陈献章。此外文学和书画方面,更形成了各种流派。对这丰富多彩的文化局面,明宪宗更是采取宽容态度,他本人所绘画的《一团和气图》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精品之作。

评价

有说法认为成化新风为大明中后期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化上的百花齐放,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嫩弱,受到的阻力甚大,明王朝担心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威胁和瓦解地主经济,动摇专利制度的基础,故以国家权力实行加重税收、垄断矿治、禁海等政策,阻滞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的一生有过几任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一代雄主赵匡胤通过政变的方式成功建立起了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赵匡胤的皇后是谁?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是我探索宋朝历史的开端。在戏里,有赵匡胤和李煜的兄弟情义;有赵匡胤和周娥皇的爱而不得;有李煜和小周后的

  • 明朝政坛“三杨”指哪三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人物简介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被称

  • 郑和航海图全图 郑和航海图路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

    《郑和航海图》运用中国画的山水画法,按航行之先后顺序,由右至左绘成平行、不计方向的图卷。简介该图是对于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记录,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原图为自右而左展开的手卷式,茅元仪收入《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后改为书本式,共二十四页,包括茅元仪序一页,图二十页,《过洋牵星

  • “封禅”的历史由来 有哪些皇帝进行封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禅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

  • 古代皇帝“封禅”的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封禅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典礼,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封禅起源于无怀氏,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曾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云云山是泰山的支脉。可以理解为,无怀氏举行的祭天地仪式都在泰山完成。还有一种说法,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中的记载缺乏有力证据。无论哪种

  • 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禅

    封禅泰山堪称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已经见到了“符瑞”却不前往泰山封禅的。但是,秦始皇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只有秦始皇、秦二

  • 北齐后主高纬皇后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纬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名号北齐。北齐的末代君主高纬,9岁登基,一生没做什么名垂青史的大事,反倒在荒淫无道上,臭名远扬。高纬9岁登基,在位12年,一共有四位皇后。高纬的第一任皇后,人称斛律皇后。本是北齐丞相的女儿,是高纬的父皇高湛为政治给高纬选择的太子妃。在高纬登基后,册封斛律太子妃为皇后。因为高纬

  • 赵光义的庙号是什么?赵光义与宋皇后之间的关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光义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为避讳皇帝哥哥的名讳,所以更名赵光义。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太宗这个庙号,是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往往在历史上,开国皇帝成为太祖或者是高祖,而第二任皇帝多数称自己为太宗。而太宗这个庙号,多数代表着明君。明太宗刘恒,开创了大汉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万邦来朝,一代

  • 雒城大战时活捉张任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任

    刘备入川,带领大将黄忠和魏延,准备夺取成都,结果,在雒城受阻,遇到大麻烦,军师庞统在落凤坡被刘璋大将张任射死,刘备无奈,只得搬请诸葛亮入川相助。诸葛亮接到消息,留下关羽镇守荆州,率赵云和张飞分兵入川,在雒城大战张任。张任非常厉害,颇有智谋,后来,诸葛亮设计,用伏兵活捉了张任。当时,刘备手下集结了好

  • 帝姬:北宋徽宗时皇女的封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帝姬

    北宋徽宗时,曾改“公主”为“帝姬”。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