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布政使官职职权介绍

清朝布政使官职职权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4/1/24 15:55:22

严格意义上来说,官场制度在我国其实很早就已经有很成熟的一套体系,只不过历朝历代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从秦汉的刺史,到汉末三国的州牧,再到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等等。

每一个时代,都历经了一套与之匹配的官场制度,如今现代的官场制度如果说,与哪个朝代可能会比较相像的话,应该是和清代的官职制度比较相似。

清代的官职制度逐渐发展下来之后,就形成了近代,乃至一直沿用到现代的官场制度。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官场制度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进入新时期之后,官场风气也在日渐好,尤其是在高压打击之下更是如此。提起这里,或许有人有一个疑问,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时期有一个很明显的官职叫做布政使。

那么,这个官职究竟是负责什么样的任务呢?难道是来管理布料的?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清代时期的布政使,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

大清朝的官制

严格意义上来说,清代的官制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继承了明代官制。在明代官制的基础上,满清结合自己独有的背景,就有了清代所特有的一系列官制。

首先,清代官制与前朝明代时期的官制差不多,都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套系统。其中,中央对地方有着绝对的控制能力,中央最高首脑自然是君主。

清代君主一般会有上书房等,带有明代内阁性质的机构来辅佐自己,朝廷中枢权力主要就是在六部中,也就是礼,兵,刑,工,户,吏这六个部门组成。

这六个部门已经沿用了近千年,因此在这里也不多加赘述,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将他们的职能完美地体现了出来。不过,清代与明代有所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在与地方官制上。

首先,提到清代的地方官,我们可能会优先想到的是总督,之后便会想到巡抚。的确,这么想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两个官职也是事实上的地方实权派,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一般来说,总督就是区域中最高的领导者,比如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等,他们的管辖范围都已经超出了一个省,有些总督可能同时要治理数个省份。

作为总督,他们是两省甚至是三省的军政一把手,负责统领管辖省份内的所有军政要事,只要是他们的治境内的军政大事,他们都可以,也必须要管。

这些事务也是他们说了算,出了问题也是总督优先承担责任,而在总督之下便是巡抚。巡抚就单单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负责自己一省之地的军政要事。

布政使是什么官?

别看总督和巡抚之间貌似是上下级,但是却不单单是如此,有些总督的管理范围,可能会和一些巡抚的职务相互冲突,这就造成了一个制衡现象。

二者相互掣肘,以此来互相削弱权力,并且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除开总督和巡抚之外,在地方上相对有着较大话语权的官员还有这些,他们分别是学政官、按察使和布政使。

学政官和按察使的职责,从他们的名字中都很好理解,作为学政官、考核的标准便是每年的贡生数量,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将朝廷的治学方针彻执行下去。

同时,他们还要做好乡试的相关工作,择优录取将这些举人,送到京城参加殿试也是学政官的职责。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学政官其实是最不好惹的那一种。

因为他们一般都是由君主的心腹直接任命,往往都会带有六部侍郎、甚至是尚书的荣誉职位,一般的地方官员绝对是惹不起他们的。按察使就不用说了,他们是都察院派在地方的监察官员。

从监督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手中掌握的自然是监察权力,监察官员是否滥行不法等。以上两个职位我们其实很好理解,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将他们的职责告诉了我们。

可是,清代的布政使这个名字却并没有,至少没有完全向我们透露出他的职责。那么,布政使究竟是掌管什么职责的官员呢?它又有哪些权力呢?

布政使的发展历程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布政使这个官职也是明代官制的产物,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布政使的官职了,布政使司就是布政使最开始的名字。

在明代,全国共设置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以布政使司来取代了前元时期一直沿用的行省制度。后来,布政使隐隐出现了尾大不掉之势。

为了国家一统的考虑,明代君主决定削弱布政使司的权力,将一省的最高长官改为巡抚,而布政使司也在此时失去了地方上的大权,成为了巡抚的附属官职。

清代时期,由于官制很多都是沿用明代官制,因此布政使的制度也得以保留了下来。地方上仍然照搬明代时期的官制,设有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等诸官员。

另外,清代还将这种地方官制度明确立了下来,自康熙年间,由于天下逐渐步入正轨,每一个省必须要有一位布政使,更是被明文确定。

布政使由朝廷中央直接委派到地方,作为巡抚的副官,与巡抚有着同样的品级,分摊巡抚的权力,并且需要承接中央的公文和上报地方公文。

提起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布政使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布政使根据明文规定,需要起到承上下的作用,将中央的决策布置到省内各府道县中。

有些时候,他们还需要将地方上的事务,整理来上报朝廷。其二,既然需要分摊巡抚的权力,那么巡抚的财政大权也会被布政使所染指。

省内的财政大权,并不单单只是被巡抚所掌控,有很多时候府库的钥匙,都是被布政使和巡抚两人分别掌握,只要一方不同意,那么财政就容易出乱子。

最后,就是布政使还需要承担一部分学政官的工作,需要将朝廷的人才方针落实到省内治境,更需要和学政官一起为科举取士承担责任。

不过,虽然布政使的权力如此广泛,却并不代表布政使就拥有了能与巡抚分庭抗礼的本钱。巡抚的手中有一项最要命的权力,那就是兵权,正是因为巡抚有兵权,才能被称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没有兵权的布政使,事实上很容易就可以被巡抚所架空,所以一般情况下,布政使更多的是落实到执行的方面,将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就是布政使最大的工作。

总的来说,更多时候布政使都是作为巡抚的副官出现的,而巡抚若是放在今天的话就是省长,是一个省当之无愧的一把手。这么算起来的话,清代的布政使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副省长的地位,而且是主管执行的副省长。

标签: 布政使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十八位皇帝的顺序与在位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座南薰殿,这里是收藏皇帝、皇后画像的地方。南薰殿曾收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肖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在这63幅画像中,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有些皇帝不止有一副画像,唐太宗有3幅,宋太祖有4幅,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这13幅画像1幅珍

  • 明朝历任皇后(含追尊)总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

    一、明德祖朱百六皇后:玄皇后,胡氏。(洪武元年追尊)二、明懿祖朱四九皇后:恒皇后,侯氏。(洪武元年追尊)三、明熙祖朱初一皇后:裕皇后,王氏。(洪武元年追尊)四、明仁祖朱世珍皇后:淳皇后(公元1286年公元1344年)陈氏,明太祖朱元璋母。(洪武元年追尊)上述追尊毫无意义,分明是乞丐发达后的炫耀。五

  • 晋朝皇帝列表 西晋皇帝列表 东晋皇帝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

  • 中国历史上杀兄弑父夺王位的皇帝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一、秦二世胡亥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谋杀了其兄扶苏后就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杀兄夺嫡,登上皇帝大位,却不问朝政大事,安享后宫之乐,将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

  • 曹操一共有几位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关于曹操的传奇故事自是不必多说,逐鹿中原,统一北方,他爱才惜才,希望网罗天下所有名仕为他所用,对于这样一个野心勃勃又精于算计的人,他一定是要做多手准备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日益衰弱,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后又立刘协为汉

  • 隋朝到底有多少个皇帝?隋朝皇帝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朝

    隋朝二世而亡是历史公论,就像很多史学家认为“明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一样,因此很多人认为隋炀帝后隋朝就灭亡了,没有皇帝了。隋朝的皇帝最难数清!说隋朝有五个皇帝,被人猛喷。道是明明两个,何来许多?其实,准确地讲,隋朝的皇帝是“5+2”。不过,隋朝确实

  • 中国古代皇帝子女最多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古代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一直是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历朝历代君王都会把成千上百的美女纳入后宫,按照生理来说,既然古代帝王拥有如此多的佳丽,将在有生之年造出成百上千的皇子皇女。由于人们掌握的历史信息资料的惯性,好多人可能认为风流成性、善于养生的康熙帝、乾隆帝所生子女最多,可是据史料记载,他们与

  • 中国古代皇帝庙号谥号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

    皇帝称号从秦始皇帝开始,秦始皇帝认为臣子不能议论皇帝,因此废除周朝的谥法,自称始皇帝,让其子孙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世万世以至于无穷。可惜秦朝历经三世就灭亡了,西汉建立后,又恢复了谥法。西汉:汉朝通常在谥号前加孝字。1.刘邦:高皇帝。2.刘盈:孝惠皇

  •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及在位时间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

    自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南明、北元加上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父子、袁世凯共40

  • 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庙号

    1、谥号的传统是从周朝传下来的。现存西周的青铜器中有“生称谥”现象,就是某王活着的时候已经被用“谥号”称呼。有学者解释这是因为作器时该王已死,是后人追记当时事。个人更倾向于这是由生前的尊号向死后的谥号转化的阶段。2、周朝的创业之君是文王与武王,所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