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有说是朱元璋消除威胁的借口

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有说是朱元璋消除威胁的借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4/1/17 10:40:42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中国最后一个丞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胡惟庸本是一个文人,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是同乡,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侄女,两家算是远亲,关系不错。

至正15年(1355),朱元璋在和州(今安徽和县),胡惟庸投奔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3年(1370),胡惟庸出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6年(1373)七月,经李善长推荐,胡惟庸出任右丞相。洪武10年(1377),胡惟庸更进一步,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对刘基下毒,使其中毒而死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让胡惟庸有些膨胀了。

早在此前,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朋党集团在朝廷非常得势,对其他大臣进行打压,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基(.刘伯温),就深受其害。

胡惟庸的有些作为,即使现在来看,也是让人难以容忍的。《明史·胡惟庸传》中说:“(胡惟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对大臣的生杀废黜大事,胡惟庸有的根本不向朱元璋汇报,自己就决定了。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要先看,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就扣留下来,不让朱元璋看。

有了这么大的权力,胡惟庸的府宅简直就是车水马龙,各方热衷功名的人,都去找他,给他送礼,数不胜数。

刘基的死,《明史》记载,也与胡惟庸有关。

刘基曾经在朱元璋面前说过胡惟庸的坏话,胡惟庸记恨在心。刘基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去探视,胡惟庸对刘基下毒,刘基最终中毒而死。

朱元璋调查胡惟庸,很快将他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

胡惟庸权势遮天,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他老家的井里忽然生长出一根石笋,又有人说他家的祖坟晚上火光照天,胡惟庸以为这是祥瑞征兆,预示他要做天子了,就有了反叛的意向。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儿子出事了。他的儿子在飚马车的时候,从车上摔下来,死了。胡惟庸恼怒之下,也不交给有关部门查勘,直接把马夫给杀死了。

朱元璋听说后,非常生气,叫胡惟庸杀人偿命。胡惟庸提出,向车夫家属赔偿了结此事。朱元璋不干,坚持要他“偿其死”。

洪武12年(1379),朱元璋找了一系列借口调查胡惟庸,很快将他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

洪武13年(1380),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胡惟庸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丞相。朱元璋把皇权、相权集于一身,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洪武28年(1395)六月,朱元璋再次重申,今后不许设置丞相,如果哪个敢奏请设立,对不起,凌迟侍候,全家死光光!

朱元璋杀死胡惟庸后,同时诛灭九族,又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来,朱元璋又以胡惟庸通倭(日本)、通元(北元),追究他的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野史说6万多人),时称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之一。

受胡惟庸案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

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

胡惟庸案,自明朝到当今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如今,多数学者公认,罗织胡惟庸谋反的罪名,只是朱元璋消除权力威胁的一个借口,目的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研究朱元璋的权威专家陈梧桐却有不同的看法:“就整个案件来说,是真真假假,有真有假。”

胡惟庸不仅在经济上贪污受贿,而且在政治上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飞扬跋扈,擅专黜陟,侵犯皇权,最后发展到策划谋反,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但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借机搞扩大化,“余党皆连坐”,被株连的“余党”有的是冤死鬼。此后,朱元璋将罪名频频升级,打击一部分恃功骄横、飞扬跋扈的功臣,就纯粹是冤假错案了。

更多文章

  • 都说大唐才是盛世,但你知道隋朝究竟有多富足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有些人也许会说是唐朝,或者是宋朝。但其实不然,唐朝虽然有着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但还不是当时最富有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大唐才是盛世,但你知道隋朝究竟有多富足吗?隋朝虽然也如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但隋朝的经济却要比秦朝更加的发达,尤其是在隋文帝的统治时期。怎么形容呢

  • 赵匡胤与其他帝王一样,为何都很难用忠和奸去评判?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960年,七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赵匡胤即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959年,三十九岁身患重疾的周世宗柴荣,想着年仅只有七岁的四儿子柴宗训,忧心忡忡。一方面他在为国家和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为死在汉隐帝手上的大儿子、二儿子、

  •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飞鱼服,绣春刀,飞檐走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锦衣卫都像电影中那样武功高强,但实际情况却并未如此,并不是每个锦衣卫都穿飞鱼服,也并不是每个锦衣卫都有高强的武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先从锦衣卫的选拔条件来看看锦衣卫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明朝初期,锦衣卫的选拔还是非常严格的,参选人

  • 南越国建立以后,其国内的民族构成具体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南越国是由百越建立的一个政权,百越并不是指一个民族,而是南方部族的统称,那么南越国的民族构成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民族政策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汉高祖十一年,南越国成为汉

  • 对于官印被盗一事,裴度与李光地又是如何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官印作为古代的权利象征之一,是官员颁布政令的必备之物,一旦丢失,轻则乌纱不保,重则人头落地,所以官员对于官印是非常看重的,但官印也不是一般小蟊贼敢盗取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对于官印被盗一事,裴度与李光地又是如何处理的?在唐朝“元和中兴”时期,唐宪宗这位皇帝在后世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他却对裴度

  • 说起南宋大诗人陆游,他为何会有“大宋第一猫奴”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你眼中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还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高雅文士?抑或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痴情公子?或许兼而有之吧。但你所不知道的他的角色,是还承担了一个,那就是:大宋第一猫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打天下时,对刘伯温以老师相待,极尽拉拢之能事,建国后却翻脸打压,甚至逼着刘伯温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迫于形势,刘伯温硬着头皮也写了《乙卯岁早朝》这样的应景文章,但君臣二人却由

  • 虎豹骑作为曹操最精锐的部队,历来由哪些将领统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虎豹骑,曹操,文史百科

    虎豹骑:三国时期曹魏国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当属虎豹骑,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

  • 正月初四的习俗有哪些?正月初四的习俗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正月初四的习俗有哪些?传说这天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

  • 宋朝祠禄制是什么?宋朝独有的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祠禄制是什么?祠禄制是宋朝独有的制度,祠禄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不过内容完全不同。祠禄制可以说是给当时高官的一种特殊福利,但也有其利弊所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祠禄制是宋朝时期的官制,隋唐未兴,明清不继,是宋朝佑文政策的产物之一。此制始设于宋真宗,初衷是为了“佚老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