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书院是什么样的?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院?古代书院有多少年历史了?

古代书院是什么样的?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院?古代书院有多少年历史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1/16 22:29:31

古代书院是什么样的?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院?古代书院有多少年历史了?关于书院的一系列问题,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书院简介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的发展历史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郑州的嵩阳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覆灭了明朝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余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清 王枚《睢州志·公署》:“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广东粤秀书院。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与州署邻。”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各个朝代的书院特点

唐代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十三年又改为集贤殿书院。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宋代书院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陆续出现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书院。其中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较有影响的书院全部消失。熙宁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以削弱书院和县学。七年将有教授的州中书院并入州学。南宋初期,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开始修复书院,并成为学派活动基地及讲学的场所。理宗(1224~1264)即位后,将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教育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景定元年(1260)起,正式通过科举考试或从太学毕业的官员才能成为每个州的书院山长,朝廷借此控制书院。

元代书院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的,也立为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长也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元代将书院和理学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并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但受官方控制甚严,无书院争鸣辩论的讲学特色。

明代书院

明初时,宋元留存的书院,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成化、弘治以后书院逐渐兴复。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十七年以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再次禁毁书院。到嘉靖末年,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掌权,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其去世后,书院又开始盛行。天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林书院事件”。崇祯帝即位后书院陆续恢复。期间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有1699所,出现了陈献章、王守仁等学派。明朝的书院分为两类:一种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后者多为统治者所禁毁。

清代书院

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发展,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1652)明令禁止私创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书院就此结束。清代书院分为三类:其一中式义理与经世之学;其二以考科举为主,主要学习八股文制艺;其三以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

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由于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 定 规模的藏书。而且,由于许多藏书是书院创办人或主管人费尽心血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乏非 常珍贵的典籍。

书院藏书都注重藏书利用,通过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时期藏书重藏不重用的局面。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管理经验,不仅集中国封建社会藏 书管理制度和方法之大成,而且为建立中国近、现代图书馆新型藏书管理制度开了先河。

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书院,都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宣扬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因此以封建正统的经、史、子、集构成了书院藏书的主体。但书院中还包含 着自由讲学的成分。

书院藏书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从历史上看,中国书院藏书的历史远不及官家 藏书和私人藏书的历史久远,其规模也不及后二者大,但它好就好在既不是束之高阁、只供 少数达官贵人使用,也不是禁锢森严、只借给亲朋好友,而拥有广泛得多的服务对象,供给全院生徒和学者阅读、研究,这样,一方面扩大了中国封建社会藏书的社会职能,一方面也 造就了一些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

书院藏书直接推动了古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历代书院聚集了大批文人学者,其中许多是有名的学者,他们不但讲学授徒,而且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如宋代朱熹在书院的教学中,大大发展了理学。

古代四大著名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标签: 书院

更多文章

  •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名单盘点 黄埔军校著名人物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简介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

  • 黄埔军校在哪里 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

  • 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 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非常大总统

    民国非常大总统简介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与1922年6月16日第二次护法运动时的职任名称。另有表现孙中山先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其主要剧情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但十年过去了,然而国家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中国历史之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中国历史之最呢?我们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之最。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

  • 武穆是什么意思?历史上哪些人的谥号被封为武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武穆

    “武穆”是古时候谥法的常用字,而死后能被追谥“武穆”的人,证明他们生前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武穆”就象征着最高的评价。《汲冢周书》有记载“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諡法》又称“布德执义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做过杰出贡献的太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太监这个词语似乎总是给人们留下阉人、横征暴敛、飞扬跋扈、残害忠良等不好形象。中国古代的太监,虽然名声不好的很多,但是其中也不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名声好的太监们。首先是东汉的蔡伦。许多人只知道蔡伦改进了民间造纸术,却不知道蔡伦其实也是个太监。蔡伦在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当了太监,后来又因为有功于

  • 大将军和大司马谁的地位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将军

    中国古代史上,大将军是一个常见的武将官职。一般来说,大将军是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大将军这个职位起始于西汉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同时在古代历史上,还有不少朝代用“大司马”来掌管兵权,并且“大司马”可以说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地

  • 古代三班衙役是哪三班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班衙役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皂班,由穿黑衣服的皂隶组成,供知县使役。衙内值堂,衙外跟随主官出巡,廓清道路,仪卫看守,出庭行杖,都

  • 清朝一品官年薪相当于现在多少工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在看有关清朝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清朝官员小日子都过得不错,住着大宅(私家园林),锦衣玉食,妻妾成群。官职越高,情况越明显。即使是以清流著称的纪晓岚(官至礼部、兵部尚书,从一品),所居住的房子也是一套占地达1200平方米的四合院(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那么问题就来了,清朝一品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