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的“团”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团”的建立和演变历程

宋朝的“团”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团”的建立和演变历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89 更新时间:2023/12/17 17:00:59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团”的建立和演变历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朝,这中间诞生过很多数不胜数的璀璨化和优秀制度。其中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赋役、税收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历代王朝统治者和中央都尤为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虽然历代的这些基层组织的名称各有不同,但其主要职能都大同小异,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里”、“甲”、“保”、“亭”。

直到朝,为了更好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统治,一种叫“团”的新的基层组织应运而生。

一、宋初在学习五代制度基础上结合实情,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落实赋税政策,以军事为初衷的“团”组织在基层广泛设立,随时间的推进“团”功能开始逐渐多样化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宋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古代对民间基层的治理结构,在县以下广泛设置了诸如乡、里、管、社、都、保这样的基层组织,宣发朝廷旨意,落实赋役政策,维系基层治安,辅助进行教化。但是,宋朝较之前代,在基层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创设,就是广泛设立“团”这一组织。团在唐代以前并不存在,在五代时始萌发,至宋代获得大发展,但元明以后又不再复兴。

关于宋朝团的记载,散见于宋朝史料中。其最早出现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颁行的《团教法》规定:

“凡一都保相近者分为五团,即本团都副保正所居空地聚教之。以大保长艺成者十人衮教,五日一 周之。五分其丁,以其一为骑,二为弓,三为弩”。

在此之后,团在宋朝各地被广泛设立,团的负责人被称为“团长”、“团首”或“隅总”。我们可以发现,团的设立是以军事目的为核心的,其是北宋地方军事建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团的级别,史料阐释各不相同。有的将团与“保”、“里”这些传统的民间基层组织并列同一级,也有的将团与“里”、“乡”并列,不一而足。设置团这样的地方组织,是基于宋朝自身的实际需要,但同时也有源自五代时期的一些历史做法。

而众所周知,宋朝与后周的历史联系异紧密。因此,宋朝可能是从后周的政治实践中找寻到“团”这一设置,并结合自身的需求进行改进,列入本朝的基层制度设计中的。而宋朝在民间基层设立团,最重要的初衷在于试图建立地方行之有效的军事机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团的功能逐渐多样,在北宋一代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北宋中后期天下承平日久,“兵农合一”制度施行,加之“团”和保甲制的联系紧密,使“团”军事性质逐渐淡化,“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团”开始具备极强的民政色彩

如前所述,宋朝的“团”建立之初具有极强的军事目的,它是以基层军事能力建设为主要宗旨的。北宋兵制将主力的国家军队主要集中于京畿地区,而地方上的军事存在,主要由地方力量维系,即所谓“强干弱枝”政策。因此,地方上的保甲等基层民众组织也有“兵练”的意义。而团正是依附保甲制度实施的,在王安石变法中,“团教法”属于“保甲法”的配套措施,“团依保设”,两者联系密切。据宋代史料记载:

“湖北诸郡”中,“每十户为一甲,五甲为团,甲皆有长,择邑豪为总首。农隙教武艺,食从官司给团。”

这说明,湖北的团主要是依据甲组织建立的,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相关人员农时从事农业,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维系基层武装力量,是一种准军事组织。

进入北宋中后期,随着天下承平日久,以及北宋军制的不断变革,作为民间基层组织的团,其军事性质逐渐淡化。因为其与保甲制度的紧密联系,甲的职能逐渐与团的职能交融,使团具有了更多的民政色彩。“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团的军事意义大幅退化,至北宋末期,团的军事能力已经非常微弱。进入南宋后,“团”几乎已经成为与“甲”、“里”相似的组织,两者之间甚至可以并列、转化。以此为基础,团的功能也多样化起来。根据现有史料,作为民间基层组织,团主要有以下功能:

首先,“掩捕群贼”。因为团的设立本就有军事意义,虽然后来其武备废弛,但最起码的武力能力还是有所保留的。在民间基层,这成为维系地方治安的宝贵力量。因此,宋代各地的团一般都具有维护乡里,打击盗贼的作用。必要时,也是可以进行武装自卫。如史料所言:

“随方隅为团,团有首领,凡遇警则合诸团以把截界分。”

军事效能的保留和武力的维持,是宋朝团区别于其他纯粹的民政自治组织的最大区别。

其次,“团”是体现户口数的“户籍单位”。因为与里、甲联系紧密,团也具有很强的民政色彩。进入南宋以后,团往往成为“里”、“甲”、“保”、“队”等民政自治组织的替代或补充。在朝廷进行户籍登记,组织地方工程,配发徭役时,具有最基本的组织和协调功能。根据史料,南宋各地,团有时配合里、甲,有时本身就是里、甲的异名,发挥着重要的基层治理作用。此外,里、甲所持有的负责教化、解决轻微民事纠纷的功能,团也可能具备。

最后,具有一定的行政区划性质。南宋以后,尤其是进入南宋中后期,团与其他地方基层自治组织已无太大区别。在南宋各地,很多团已经成为县级以下的准行政单位。例如,汀州,“一团即为一乡”。根据记载,南宋的上杭县:

“其下设乡团十一:分别是平原团、平元里、安丰里 、来苏里、古田里、鳖沙里、来苏团 、胜运乡、兴化乡、太平乡、金丰乡。”

由此可见,在上杭县,“团”完全变成了与乡、里同级别的基层行政单位,原本的军事名称“团”,已经彻底蜕变为民事治理组织了。当然,这种情况在宋代并非孤例,团性质的转变,也是宋代军事机关转变为行政单位通例的又一体现。

宋朝灭亡之后,“团”这一民间基层建置并未被系统保留下来,除了个别例外,作为基层组织的团逐渐消没于历史长河中了。但是,团在有宋一代的显扬,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其产生、发展乃至消亡的历史,能够给今人的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三、“团”制度的发展成为宋朝基层政权组织的重要基石,其既是宋朝军事建设的一种努力,也丰富了宋朝基层组织的建设,巩固了宋朝政权,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基层政权的重大进步

宋朝军事的不一直为世人所抨击。但是,宋朝当局并非对此没有认知,也绝非毫无举措。事实上,宋朝的历次政治革新,军事建设都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一种努力。只是因为宋朝治理策略的宗旨与军事活动的规律有着结构性的矛盾,这些努力与改革都不太成功而已。“团”的设立本身也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作为军事力量的团,其是为了对国家正规军进行补充而设立的。宋朝统治当局认为,京畿重地最为重要,以大军守备,但地方防务尽量交由地方自己组织,建立“兵农合一”制度为上佳。正是在这一思路下,团被建立起来。但是,就像宋朝很多军事变革一样,团的军事目的后来也没有发挥效用,其保留的最后的一点武力,只能应付打击“聚集徒党”之责,最终也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军事战力。

团虽然没有在军事改革上发挥大作用,但其作为民政组织却一直保留到了宋朝灭亡。在宋代,县以下的基层组织非常丰富,而团也是其中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团的级别一直没有被确定化,因此,其与里、甲、乡、村、寨的关系在各地各有不同。

有的“团”在“里”、“甲”之上,有的就是“里”、“乡”同级单位。正是有这些多样的基层组织,才让宋朝的基层治理呈现出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局面。宋朝的民间力量因此也更有活力,这在宋朝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也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重大进步。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腰斩”的刑罚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腰斩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腰斩”在历史上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史中我们经常听到“腰斩”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腰斩呢?腰斩属于一种酷刑,受刑的犯人会被捆绑固定住,然后,用重斧从犯人的腰部斩下去,将其分成两截。据史料记载,这种酷刑在周朝就出现

  • 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的计策是什么?阳谋和阴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阳谋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的计策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谋”,是指计谋,就是说要有计划地去达到目的,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阳谋”和“阴谋”两种。“阴谋&rdq

  • 什么人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坐轿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紫禁城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臣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坐轿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话说盛宣怀的子孙在写家族回忆录时,给老祖宗配了一张图,极可笑,只见老盛骑着一匹大白马在紫禁城内里走,这种想象也是惊人的了。盛宣怀不读书,害得清廷亡了国;盛宣怀的子孙更不读书,让老祖宗丢了脸。他们不明白的是,即使老盛获得&ldquo

  • 唐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昭宗李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总是对亡国之君们抱有深刻的敌意和蔑视,假如从其废墟上创建的王朝乃是为读书人们所推许的,则会变本加厉,甚至编造出许许多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扣屎盆子),故而这些可怜的亡国之君在身死国灭之后往往还要背负

  •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什么?道教的内丹修行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道教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道教的内丹修行是怎么回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一些武侠小说里,经常用“三花聚顶”来形容一个人的武功高强,如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三花聚顶”是全真教最厉害的掌法,丘处机曾以此掌法击退了千手人屠彭连虎。另外在神话电影《哪吒.魔童降世

  •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分别是什么?谁的结局最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公子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他们均活跃于战国后期,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是,西方秦国一家独大,东方六国皆不可相抗,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六国贵族们皆效仿当初的秦孝公,礼贤下士,广招人才,以图强国之法。这在当时被称为“养士”,“士

  • 岳飞有多少子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

    抗金名将岳飞先后娶过两位妻子,生有五个儿子,前妻刘氏生下长子岳云、次子岳雷,后妻李娃生下三子岳霖、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岳飞这几个儿子取名很有特点,都是雨字头(云的繁体字为雲)。1142年1月,岳飞被害死,那么他的五个儿子们下场如何呢?岳云是长子,所以岳飞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岳云自幼习武,十二岁时就参军

  • 清朝哪些有名的大臣参加了维新运动?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

    康有为、梁启超在维新运动兴起的初期,曾吸纳了很多的朝廷要员加入强学会。其中有李鸿藻、翁同龢、袁世凯、张之洞、陈宝箴等人。但是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被迫流亡日本,成了通缉犯,袁世凯因告密事件划清界限不被追究,李鸿藻也早早退出了阵营,唯独张之洞与康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外的是,戊戌政变之后,他不仅得

  • “沓中阴平道”是什么地方?古代蜀道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道

    “沓中阴平道”并非是一处名称,而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沓中”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处地名,因蜀汉集团的名将姜维,在此驻军屯田而得以名传后世;“阴平道”为古代秦蜀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国末期,在曹魏发起灭蜀之战中,曹魏名将邓艾,自阴平道绕过

  •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一品官分别是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品

    不同的朝代,一品官包含的意义不一样。就我们今天来看,公务员级别分为十五级,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分有可能是一级到五级。总理是一级,副总理是二级,国务委员是三级,省长和部长是四级,副省长副部长是五级。基本上就是这样,个别略有出入,但基本差不多。趣历史小编从秦汉、隋唐和明清三个时代分别来说。1,秦汉。秦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