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娑婆”和“婆娑”之间的区别

“娑婆”和“婆娑”之间的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1/15 9:03:3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多知识已经知道够多了,其实不然,学无止境啊。下面我们就借一首悼亡诗来看看,婆娑与娑婆之间的区别。

《七律. 闻恩师仙逝因赋以纪之》:

确是实情真讯么?人生最恸是娑婆;怅人匆促难名状,恨我奔波疏问疴。节下奠惟窗外月,口边吟是旧时歌;那年彼此伤心际,忆得灯前一醉酡?

因为凌介平先生桃李满天下,这首悼诗一时间流传很广,不少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在表达同悼之情之余,纷纷找到我的联系方式,或指点、或商榷,或明白或委婉地提醒我“把词写颠倒了”、“趁别人没发现赶紧改回来”。

这些好心朋友说我“写颠倒了”的词,便是诗中首联对句中的那个“娑婆”了。朋友们误以为我是要写“婆娑”却不小心把两个字写反了,因此悄悄提醒我“赶紧改回来”。

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把词写反:我在这个地方要用的正是“娑婆”,而不是“婆娑”,“娑婆”和“婆娑”也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词。

“婆娑”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土辞藻,最早的出处是《诗经.陈风.东门之粉》中“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诗》中给“婆娑”二字的注解只有简单斩截的两个字“舞也”,表明“婆娑”最早是用于形容舞姿的。

东汉蔡邕所撰《曹娥碑》,碑文一开始就说孝女曹娥的父亲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明代著名学者沈德符在《野获篇.礼部二.女神名号》中对此的解释是“按《曹娥碑》中所云婆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比其舞貌也”,曹盱是一名巫师,向神祈福时要随着音乐盘旋起舞,“婆娑”所形容的,正是这种盘旋的舞姿。

这位曹巫师跳舞的地点有时很不安全,比如他最后一次跳舞是在某年五月初五潮神伍子胥的祭典上,他在潮头“婆娑起舞”时“为水所淹,不见其尸”,这才成就了流传至今的“曹娥求尸”著名典故。

此后“婆娑”二字一直用于形容这种盘旋起舞的姿态,并且有了一些引申含义,但大多数引申意还是从“婆娑舞姿”而来,用于形容酷似盘旋起舞的姿态。

最初出现的“婆娑”引申意,是用于形容人的醉态,因为人喝醉酒后立足不稳,身姿蹒跚,像极了盘旋的舞姿。

三国魏杜挚赠给后来因起兵反抗司马氏名垂史册的毋丘俭的诗中有“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的句子。

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酒诫》中说汉高祖刘邦“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都是形容这种“醉步”;

同时代或稍晚,也有人用“婆娑”形容从容悠闲的形态(类似今天所说的“大摇大摆”吧),比如两汉之际的班彪《北征赋》中有“聊须臾以婆娑”的说法,初唐书法家李善注解说,婆娑是形容“容与(从容悠闲)之貌”。

同样是葛洪,在《抱朴子.崇教》中说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不知稼穑之艰难”,这里“婆娑”的用法,就和自己此前不同,而接近于班彪。

很显然,不论是“醉步”还是“大摇大摆”,都是直接从“婆娑舞姿”中阐发而来的。

大约南北朝时,“婆娑”被用于形容植物的姿态景象。

《世说新语》中称东晋末年的大臣殷仲文因政治上失势郁郁寡欢,在某个月暗灯稀的初一之夜和幕僚们在听事厅中闷坐,久久凝望着厅外随风起舞的槐树,长叹“槐树婆娑,无复生意”,这里用“婆娑”形容树影,是因为昏暗光线下风中的树影,和盘旋的舞姿有相通之处。

这种借形态上的相似而以“婆娑”形容摇曳、婉转、散漫的事物或姿态,古今均不少见,被形容为“婆娑”的,既有蓬松的发髻,也有婉转的歌喉。

较晚还有用“婆娑”形容老年人的,比如清代张岱《陶庵梦忆.闵老子茶》里有“婆娑一老”的说法,而同时代的戏曲学家李渔在《意中缘.卷帘》中则有“老婆娑”的借代用法。

之所以用“婆娑”形容甚至指代老人,是因为老人腿脚不便,走路不稳,看上去和“婆娑舞姿”也有几分相同之态吧。

“娑婆”是外来音译词,典出佛经,是从梵文中音译而来。《妙法莲华经》中:

“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

注解中则说“梵云娑婆,此云堪忍”“娑婆”是梵文直接音译,如果意译就是“堪忍”。

“堪忍”什么呢?就是“诸众生三度及诸烦恼”,也就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不论您是否理解和喜欢,都只能无奈地接受。

文章一开头提到我那首悼亡诗,说“人生最恸是娑婆”,正是抒发对这种不能忍受、却又不得不忍受之人生百态的郁闷之情。

说到这里大家都看明白了吧?“娑婆”和“婆娑”虽然是相同的两个汉字,但语源和语意都大相径庭,是不能混淆的。

但当代混淆“婆娑”和“娑婆”的人的确不少,且大多是把该用“娑婆”的地方用了“婆娑”,如小有名气的男歌手张姓、女歌手潘姓,都推出过名为《婆娑世界》的歌曲,且仿佛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用错了词一般,在推广案中大谈“婆娑世界就是佛祖所创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恰是“娑婆世界”的解读)。

而一些中文网络写作圈里流行的网络小说、文章中,把“娑婆世界”写成“婆娑世界”更近乎成了通病,甚至还有人起了“婆娑世界教主”之类的笔名。

在写这篇文章时故意用“婆娑世界”这个错误用法搜索,结果发现数以百计所谓“专业佛学网站”,在煞有介事“弘扬佛法”时,错把“娑婆”写成了“婆娑”,甚至有的网站下,看出错讹的居士留言提醒了好几年,也不见有人动手改正。

或许,这也是“娑婆世界”里诸般“堪忍”之一吧。

再回到我那首悼亡诗,提醒我“词写倒了”的朋友中不乏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当然绝非不知道“娑婆”和“婆娑”的区别,而是以为我这里真的要用“婆娑”的又一个引申意。

大约清代开始,有人开始用“泪眼婆娑”这个词,形容眼泪流淌不止,这个用法多见于清代通俗小说或鼓词,如文康《儿女英雄传》这部用清代旗人家常话写出的小说里,褚大娘子就形容邓九公“提起来就急得眼泪婆娑的”。

这个“婆娑”和“舞姿盘旋”的本意相去甚远,何以演变而来已难索解,但的确有此一说,误会我本就想用“婆娑”的朋友,显然是将我词中感慨人生诸多无奈的意思,误解为因老师故去而流泪不止了。

标签: 婆娑

更多文章

  • 清朝“行走”的官职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小编素来爱看历史剧,前些年总追着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一类剧。时不时的听到一个词儿:上书房行走。乍听之下,还以为干的是在上书房里端茶递水的差事呢。这“行走”到底是不是个官职,如果是,又是个什么样的官儿呢?原来“行走”一词确实是个官职。最初凡是有

  • 国学文学常识百科普及:九歌指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国学

    1、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出自屈原的《楚辞》,属于短篇抒情诗集。2、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是《楚辞》篇名。

  • 妓院为什么叫窑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妓院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我国的妓院文化,一起来看看吧。旧时称妓院都叫“窑子”,去嫖妓就是“逛窑子”,而“窑子”不同于“青楼”,是古代最直接最低下的性交易场所。而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是许多风流才子,达官

  • 古代东北区域政权东夏国历史介绍 东夏是怎么灭亡的 AD1217-AD1233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夏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名称都是两两组合,诸如西周和东周,西晋和东晋,西汉和东汉,北宋和南宋,南汉和北汉,前秦和后秦,前赵和后赵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但今天给你介绍的一对,你或许未有耳闻。它叫西夏和东夏。西夏大家也一定熟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唐廷封为夏州节度使,

  • 清朝发审局是做什么的?发审局主要处理哪些事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发审局

    在清朝,发审局的地位要比各省、县的衙门级别更高一些,因为发审局专门处理这些地区衙门处理不了的案件和诉讼。将会由督、抚级别的官员统一审讯,不过这些审讯一般都被称为非正式审讯。就是不对百姓公开的,因为这里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敏感的案件,或者是和某位高管有关系,所以就要特殊处理。后来随着上访的百姓增多,发

  • 鼻祖一词怎么来的 为什么和创始人联系在一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鼻祖

    我们常常称某样东西的创始人或者最先使用者就是这样东西的“鼻祖”,那么,为什么鼻子会跟创始人联系在一起呢?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

  • “五福临门”常被挂在嘴上 却不知道是哪五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福临门

    “五福临门”是我们逢年过节常用来祝福他人的祝福语,然而如果要细问到,到底是哪“五福”,想必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么“五福”到底是哪五福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

  • 荷包鼓了为何是发钱的意思 荷包什么时候用来装钱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荷包

    虽然我们现在并不用荷包装钱了,但是在形容某人发钱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称“荷包鼓了”。那么荷包是什么什么被发展定义为钱包的意思呢?古人荷包是用来装钱吗?荷包,是指佩于腰间的一些囊、带或装饰小品,原来是宫廷贵族佩戴的饰物。因其色泽艳丽,加上刺绣精致美丽,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一件精美

  • 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们的下场都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亡国之君

    泱泱中华文明5000年,其历史朝代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权最高领导者开始称作皇帝,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时代。纵览中国封建时代2000余年,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即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封建王朝的覆亡

  • 辛亥革命是由谁起的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不断演变。而辛亥革命纪念之中该词的运用最为密集,各方对其表达尤为充分,遂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来探讨其词义的流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