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为什么只传了五世,却有着十一个皇帝?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为什么只传了五世,却有着十一个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67 更新时间:2023/12/8 8:23:18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以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为开始历时98年。为什么元朝只传五世,却有十一个皇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传5世共11帝,在大一统王朝中这个数量并不多,像明朝是12世16帝,清朝则是11世12帝,但说起这个继承顺序,元朝可以说是大一统王朝中最乱的一个。

元朝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立嫡长子真金太子为继承人,结果没想到真金太子英年早逝,没熬到元世祖驾崩,于是元世祖忽必烈立皇孙,也就是真金太子的第三子铁穆耳为皇储,是为元成宗。

子嗣不兴混乱之始

不过这位元朝第二位皇帝的悲哀在于子嗣不兴,只有一个独生的皇太子,还先于他而死,两个月以后悲伤的元成宗绝嗣驾崩,没有明确立下继承人,至此元朝混乱的皇位继承拉开序幕。

元成宗驾崩以后,他的二哥,也就是真金太子的次子答剌麻八剌(后被追封元顺宗)的次子海山联合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凭借武力打入大都,杀死了反对派,继位为帝,是为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也就是说元成宗绝嗣死后,侄子经过武力斗争继位。

因为元武宗是和弟弟搭档夺得的天下,所以继位以后,立弟弟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元武宗死后

弟弟继位,是为元仁宗,他的壮举之一是恢复科举制,所以评价不错,元仁宗晚年时反悔,没有立哥哥元武宗的儿子和世瓎,反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是为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

元英宗在元朝诸帝之中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继位以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元朝国力有所上升,可惜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死于“南坡之变”,年仅21岁。

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等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真金太子的三子、次子两脉都出了皇帝,这时候真金太子的长子甘麻剌一脉开始出场,甘麻剌的次子晋王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死后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泰定帝,为元朝第六位皇帝,追封父亲甘麻剌为元显宗。

两都之争

泰定帝在位短暂五年以后驾崩,再度爆发帝位争夺战,权臣燕帖木儿拥立元武宗之次子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为元朝第八位皇帝。

另一位权臣倒剌沙则是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是为元朝第七位皇帝天顺帝,随后双方爆发了战争,是为“两都之争”,最后天顺帝一方战败,8岁的天顺帝仅仅在位42天便被废,元文宗胜利。

至此,帝系又回到真金太子次子答剌麻八剌一脉,而泰定帝及其儿子天顺帝被视为“非法”继位的皇帝,都没有庙号,连带着真金太子长子甘麻剌被追封的显宗庙号也被剥夺。

元文宗继位以后,迫于叔叔元仁宗和父亲元武宗“推奉圣兄、谦居储贰”的前例,假意让位于哥哥也就是元武宗长子和世㻋,自己则是退位为皇太子。

刚刚经历“两都之争”的元朝,紧接着迎来下一场残酷的皇位斗争,虽然元文宗让位于哥哥元明宗,但元明宗在南下大都途中,与前去见面的元文宗汇合不久,便是突然“暴毙”。

到了末代皇帝元顺帝继位以后,更是昭告天下,认定是元文宗杀死了其父元明宗,称元文宗“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迎之际,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归而再御宸极,海内闻之,靡不切齿”。

元明宗暴死以后,元文宗再度为帝,所以元文宗死时立元明宗子嗣继位。

元文宗死后,哥哥元明宗次子懿璘质班继位,是为元宁宗,为元朝第十位皇帝,不过元宁宗也是一位短命天子,年仅7岁继位,在位53天便病亡。

元顺帝为何非长子却能继位

至此末代皇帝元顺帝登场,他是元明宗长子,元宁宗的哥哥,元顺帝身为长子,怎么不是他先继位,而是弟弟先继位呢?

因为元顺帝生母是异族出身,他又是元明宗居沙漠落魄时所生,所以很不受待见,到了元文宗再度为帝时,元顺帝更是不受待见,可以说根本没享受过皇子待遇,相比之下弟弟元宁宗比他出身高多了,所以自然是先于他继位。

元顺帝在位的时间超过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可以说是元朝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但仅仅是时间长,其在位过程并不光彩,到了1368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元顺帝逃回漠北老家,至此元朝全国性统治结束,国祚98年。

最后简单来说元朝的帝系传递虽然混乱,但也可以尽量简单化记之,虽然彼此之间因为帝位斗的是惨烈之极,但是帝系始终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真金太子一脉,再具体来说,最后的主体传承是在真金太子的次子答剌麻八剌(元顺宗)一脉。

帝系传递过程中也就是第三位皇帝是真金太子第三子元成宗,还有第六位皇帝泰定帝和第七位皇帝天顺帝则是真金太子的长子甘麻剌一脉。

其他皇帝则都是次子答剌麻八剌(元顺宗)一脉,而且有三对兄弟搭档,第一对是元武宗和元仁宗,兄弟二人虽然没有反目成仇,但是身后继承之事,元仁宗还是背叛了哥哥元武宗,出于私心立自己儿子元英宗为帝。

第二对兄弟是元明宗和元文宗,因为最高权力,兄弟二人是自相残杀,结果元明宗被元文宗害死。

第三对兄弟则是元宁宗和末代皇帝元顺帝,还好元宁宗早夭而死,不然兄弟二人怕是还要来一场残酷的帝位争夺战。

元朝五世十一帝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皇权不集中,所以继承顺序混乱,毕竟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拥有着空前辽阔的疆域,治理难度系数本就高,而元朝皇帝一方面是蒙古大汗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是皇帝的角色,很难以处理好这两个角色的矛盾之处。

所以最终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很独特的一个存在,它既不是秦、隋那样二世而亡的朝代,也不是迈过二世而亡大关,享国祚近300年的朝代,诸如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那般,而是迈过二世而亡大关,却意外倒在百年大关之前,在国祚98年之时亡国。

标签: 元朝五世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备称帝之前,为何有“关羽忠于大汉,不忠于刘备”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关羽,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文臣武将多如牛毛,有的如星辰一般璀璨闪耀,有些却是如沙砾一样掩没在历史的车轮下。刘备手下的关羽,是历朝历代无数人崇拜的武圣,因为关羽忠义无双,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之下,如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小说情节被人们传唱,人们也都尊称他一声关

  • 中国古建筑以长方形为最普遍,古代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古建筑,文史百科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那么古代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

  • 杨坚拿到军权和丞相位后,而是先做了哪七件大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大事,文史百科

    之前在网络上热播的《独孤皇后》有再一次让我了解到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了。说起杨坚,人们大多数的印象就是怕老婆,有逆子,篡位外孙,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400多年的混乱等等。然而要不是因为历史剧的效应,估计有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着这么一号人物。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历史上杨坚当年是如何篡位的吧

  • 刘伯温是被胡惟庸给害死的?幕后黑手为何是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胡惟庸,文史百科

    .刘伯温当时因为要杀李彬,所以就得罪了李善长,李善长和胡惟庸当时领导的淮西集团就把京城一直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刘伯温,他们一直给皇帝上书要弹劾刘伯温。刘伯温见此状,就赶紧主动请辞,打算回到老家,隐姓埋名了。但是刘伯温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回到老家之后

  • 曹操在赤壁之战还是败下阵来,那么他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赤壁之战,文史百科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通过推测大概

  • 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功绩,为何与知名度相比确实不成比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文帝,杨坚,文史百科

    杨坚的功绩堪比秦始皇,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及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知名度应该是指现代社会而非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杨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秦始皇要高。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在封建社会的评价不高,有几个皇帝敢说他是“秦始皇再世”?在封建社会他是“暴君”的代名词。杨坚比他的美誉度

  • 自汉代起,颜回为何就被列为了七十二贤之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回,汉代,文史百科

    颜回,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他终生未仕,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有只言片语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等书中。然而颜回却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也对他推崇有加。自汉代起颜回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后世

  • 诸葛亮没有因马谡而失街亭,那么第一次北伐会是怎样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马谡,文史百科

    三国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作为当时蜀当的扛把子诸葛亮,为了早日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曾先后主张了七次北伐,而在第一次中就因用人失当导致无功而归,以致错失了最佳北伐时机,而后也事实证明,错过了第一次北伐的战机,后面的北伐是一次比一次难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此不少人突发

  • 裴行俭怎么计安突厥之乱?而当时的西突厥首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行俭,突厥,文史百科

    虽然裴行俭计擒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复夺西突厥。然而此时北方局势却发生重大的变化,后突厥掀起规模浩大的复国运动,这次庞大的运动同时影响到西突厥,公元682年,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部起事,大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区面临严峻的挑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阿史那车薄是继阿史那都支后的西

  • 扈三娘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宋江为何将她嫁给了王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扈三娘,宋江,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面是非常有心计的,虽然说对自己的兄弟很好,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有所目的的。比如说宋江将这个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宋江为什么让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