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称帝之前,为何有“关羽忠于大汉,不忠于刘备”的说法?

刘备称帝之前,为何有“关羽忠于大汉,不忠于刘备”的说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3/12/5 2:08:14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文臣武将多如牛毛,有的如星辰一般璀璨闪耀,有些却是如沙砾一样掩没在历史的车轮下。刘备手下的关羽,是历朝历代无数人崇拜的武圣,因为关羽忠义无双,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之下,如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文丑、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小说情节被人们传唱,人们也都尊称他一声关二爷。随着历史的面纱被一点点揭开,人们对于关二爷的真实面貌有了很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探究,有人提出“关羽忠于大汉,不忠于刘备”,“关羽在刘备不敢称帝”等等的说法,那么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忠于刘备,就是忠于大汉

在汉末的时候,刘备何许人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当时大汉天子刘协的皇叔。帝室贵胄,皇亲国戚,是大汉皇权最忠心的一批人。很多人都说,刘备早年是卖鞋贩席的平民百姓,当时天下宗室多如牛毛,他到底是不是皇室难说得很呢。确实如此,但刘备到底是不是皇室后裔并不重要,关键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说的话,刘备以他的姓氏和无双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他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汉室倾颓,皇帝无为的时候,这样一个皇室贵胄凭空出世,要“救社稷于危难,保大厦之将倾”,那些心怀汉室,有野心建功立业的人大都被他征服,而愿意为他鞍前马后,关羽、张飞等人,就是他的死忠分子。

那么为什么我说忠于刘备,就是忠于大汉。因为大汉的旗帜,皇帝,汉献帝,在曹操的控制下。其实忠于大汉,应该忠于汉天子,听汉天子的话,但天子被曹操控制着,没有自己的权力,曹操说什么他就要做什么,在曹操的英明领导和威压政策下,人心向背,连一城城主都不如。许多人都认为,是曹操胁迫了皇帝,他是奸臣,我们要打败曹操,救出皇帝,恢复汉室,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刘备的推波助澜。那么谁能打败曹操,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在袁绍、刘表、刘备、刘璋这些人里面,最佳的选择就是刘备了,能文能武,气度不凡,志向远大,还是皇室贵胄,又是一个忠义仁德的君主(至少表面上是),他是唯一可以抗衡曹操的人了。而且刘备也是以光复汉室为口号,号召所有人抗衡曹操。所以,在所有追随刘备的人心中,都认为,忠于刘备,就是忠于大汉。

关羽的不屑受封,不等于刘备因为关羽不敢称帝

首先明确几个数据,刘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秋自立为汉中王的,刘备称帝是在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称帝的。关羽则死于公元220年。首先关于刘备称王合理不合理?答案是合理的。原因有下:

1.前面说过,刘备是汉室贵胄,又是唯一有希望打败曹操,救出皇帝的人,他被手下的人寄予厚望。当时天下还是汉室,曹操已经做了魏王,要知道汉朝最忌讳的就是异姓封王,曹操都称王了,刘备姓刘,怎么不可以称王?

2.拿曹操和袁绍来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在政治上是输给曹操的,因为天子在曹操手里,曹操就有发号施令的权利,在政治上高人一头;刘备要打败奸臣,救天子于水火之中,那他就要有和曹操相同的政治优势。所以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称帝,一是为了和曹操在政治上对等,二是为了凝聚人心,壮大声势,和曹操对抗。所以刘备称帝,合情合理。

第二个问题,关羽是否反对刘备称帝?我觉得也是否定的。刘备如果在建安二十四年称帝,对他来说弊大于利。刘备自认汉室贵胄,忠于汉室,要复兴大汉,那么刘备忠于汉室,不正是刘备忠于汉献帝吗?他所创造的自身形象,就是一个仁德厚义的大汉忠臣,在大汉天子还在位的时候称帝,不就是自己打自己一巴掌么?这等于背上一个假仁假义,背信弃义的骂名,几十年经营的形象毁于一旦,要知道刘备能创下如此基业和他的个人魅力密不可分,能与曹操分庭抗礼的人不会这么没有脑子,禁不住诱惑。刘备确实有称帝的心,但称帝的心绝不可能在那个时候表露出来,而且当时刘备在汉中,关羽在荆州,又怎么有关羽反对之说呢?他根本就没有参与议事,更别说发表意见了。

而许多人认为关羽忠于汉室不忠于刘备的重要一点,就是汉寿亭侯这个封号。这里面有一个误解。首先,关公显圣杀吕蒙的桥段,是《三国演义》的情节以及民间传闻,并不真实,而关羽自称的汉寿亭侯,是他的爵位。我们知道大汉封爵,关内侯,汉寿亭侯,武侯,吴侯,蜀侯等等,这些都是爵位,它们等于我们现代军衔,比如少将,少校等,而官职,如左将军,前将军,太守什么的,和爵位并不冲突,比如刘备封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刘备曾经被曹操以天子名义,封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而关羽,刘备封他为前将军,早年还封他为襄阳太守,一直保持汉寿亭侯的爵位不变。刘备为什么不改关羽爵位?因为那是皇帝赐的。正是因为刘备尊皇帝(至少表面上要保持),所以才没有改爵位。如果要改爵,那也是刘备一道旨意下去,然后关羽不受,再之后改不改爵位的问题。而所谓的关羽不屑于受封,首先这是演义情节,其二关羽是不屑于与老卒,也就是黄忠同列。演义里关羽是美髯公,千里寻兄,挂印封金受人敬仰,又被诸葛亮一顿夸,自然是飘飘然,不愿与老卒同列,演义情节很合理。

借刀杀人不救援关羽“阴谋论”?并不现实!

这里一样,先明确时间线,关羽死于219年和220年之间,刘备称汉中王是在219年秋,演义里时间为7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则是在219年秋天8月,《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里面有提到:“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关羽死的日期,应该是在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里面有提到:“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则是说:“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而曹操死亡时间,则是正月病死,2月下葬。吕蒙取荆州南郡,则是在219年闰月,部分资料说是在10月。那就是说,关羽失荆州是在10月,12月就死在了麦城,这么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败死沙场,离威震华夏不过2月就败了,又两月就死了,时间之快,恐怕远在蜀地的刘备都没反应过来吧,又何来借刀杀人的阴谋论呢?至于刘封孟达在上庸不帮助关羽,首先知道上庸是在同年得到的,在关羽刚刚围襄阳、樊城的时候,关羽连呼二人相助,但刘封孟达以新得上庸,人心不稳拒绝了,这里面也和刘备没有关系。所以所谓的阴谋论,其实很难站住脚跟。

以上就是我对关羽与刘备,以及汉室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做的一个总结分析。历史已经时过去,留给后人的只有书籍文字,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是否真的有“借刀杀人的阴谋论”,我们都已经无从得知,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唯有用有的文字,书籍作为证据,才能够令人信服。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标签: 刘备关羽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古建筑以长方形为最普遍,古代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古建筑,文史百科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那么古代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

  • 杨坚拿到军权和丞相位后,而是先做了哪七件大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大事,文史百科

    之前在网络上热播的《独孤皇后》有再一次让我了解到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了。说起杨坚,人们大多数的印象就是怕老婆,有逆子,篡位外孙,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400多年的混乱等等。然而要不是因为历史剧的效应,估计有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着这么一号人物。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历史上杨坚当年是如何篡位的吧

  • 刘伯温是被胡惟庸给害死的?幕后黑手为何是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胡惟庸,文史百科

    .刘伯温当时因为要杀李彬,所以就得罪了李善长,李善长和胡惟庸当时领导的淮西集团就把京城一直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刘伯温,他们一直给皇帝上书要弹劾刘伯温。刘伯温见此状,就赶紧主动请辞,打算回到老家,隐姓埋名了。但是刘伯温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回到老家之后

  • 曹操在赤壁之战还是败下阵来,那么他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赤壁之战,文史百科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通过推测大概

  • 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功绩,为何与知名度相比确实不成比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文帝,杨坚,文史百科

    杨坚的功绩堪比秦始皇,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及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知名度应该是指现代社会而非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杨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秦始皇要高。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在封建社会的评价不高,有几个皇帝敢说他是“秦始皇再世”?在封建社会他是“暴君”的代名词。杨坚比他的美誉度

  • 自汉代起,颜回为何就被列为了七十二贤之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回,汉代,文史百科

    颜回,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他终生未仕,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有只言片语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等书中。然而颜回却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也对他推崇有加。自汉代起颜回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后世

  • 诸葛亮没有因马谡而失街亭,那么第一次北伐会是怎样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马谡,文史百科

    三国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作为当时蜀当的扛把子诸葛亮,为了早日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曾先后主张了七次北伐,而在第一次中就因用人失当导致无功而归,以致错失了最佳北伐时机,而后也事实证明,错过了第一次北伐的战机,后面的北伐是一次比一次难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此不少人突发

  • 裴行俭怎么计安突厥之乱?而当时的西突厥首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行俭,突厥,文史百科

    虽然裴行俭计擒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复夺西突厥。然而此时北方局势却发生重大的变化,后突厥掀起规模浩大的复国运动,这次庞大的运动同时影响到西突厥,公元682年,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部起事,大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区面临严峻的挑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阿史那车薄是继阿史那都支后的西

  • 扈三娘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宋江为何将她嫁给了王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扈三娘,宋江,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面是非常有心计的,虽然说对自己的兄弟很好,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有所目的的。比如说宋江将这个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宋江为什么让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矮

  • 根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明朝洪武时期为何要推行南北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南北卷,文史百科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