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越剧范派的来历历史介绍

越剧范派的来历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74 更新时间:2024/1/8 22:54:26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瑞娟十一岁进“龙凤舞台”科班,先学花旦,后改学小生,由于刻苦用功,加上嗓音条件好,很早就显露艺术才华。1938年1月来上海后,广泛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勤学苦练,练就较为宽厚的音色。

在唱腔和表演上,她继承了越剧前辈小生竺素娥的朴实的风格,并博采众长,尤其是学习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的运腔特色和唱腔因素,融化于自己唱腔之中。她能自如地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简介

创始人

范瑞娟,浙江嵊县东乡黄泽镇人。由于家境困难,1935年3月,她听说镇上戏班招收学徒。马上赶去报了名,进了龙凤舞台。开蒙师傅黄炳文教她第一个戏是《一女换太子》。她学成的第一个戏是《失罗衫》,接着又学了《玉如意》、《碧玉簪》、《杀妻救主》等戏,随即随科班到绍兴一带演出。1937年,13岁的范瑞娟已成为龙凤舞台的佼佼者,挂了头牌。

范派来历

1939年,范瑞娟与尹桂芳搭档,两人同住一个房间,早起一同练功。平日一同练毛笔字,尹大姐还主动地把“行头”借给她。这期间,范瑞娟演出了《玉连环》、《孟丽君》等戏。在上海初露头角。1941年,范瑞娟与竺素娥、邢竹琴合作,更显示了精湛的表演技艺。1942年下半年,范瑞娟终于正式挑起头肩小生的重担,在越剧舞台上红起来了。

范瑞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许仙、韩世忠李秀成文天祥岳飞等包括才子、书生、历史人物等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塑造的梁山伯,更深得观众喜爱,梁山伯的形象已家喻户晓。

1953年,她与袁雪芬主演的《梁祝》,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第二年,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获得音乐奖。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他打电报把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电影节的范瑞娟叫到日内瓦,会见了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

卓别林高兴地对周总理说:“她的梁山伯演得好。”1945年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瑞娟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热情内涵,旋律华采,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演唱时从不追求单纯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于深入开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

范瑞娟戏路极宽,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演绎得温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塑造得铿锵刚韧。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

范瑞娟创立了越剧流派中的“范派”艺术。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为“范派”。

她与琴师合作,大胆吸收京剧[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越剧的声乐艺术。

标签: 范派

更多文章

  • 越剧剧目来源和样式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越剧

    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从徽班移植的有《粉妆楼》、《梅花戒》等剧目,从东阳班(婺剧

  • 传统古乐泉州南音简介 泉州南音的价值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音

    泉州南音简介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

  • 中元节晚上能出门吗?中元节有哪些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元节

    元节相信大家都知道,关于中元节的传说和故事有很多,有的人说中元节晚上不能出门,否则会碰到一些东西,那么中元节晚上能出门吗?今天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元节晚上能出门吗中元节晚上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但还是应该尽早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太晚。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

  • 七月半鬼节有什么来历?为什么称七月半为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中元节,也是佛教的“

  • 入伏吃什么去湿气?入伏喝什么去湿气?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入伏

    虽然入伏后天气会变得更加炎热,但同时我们体内的湿气也会更重,所以入伏后去湿气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入伏吃什么去湿气?入伏吃什么对身体好?接下来跟历史一起了解一下吧。入伏吃什么去湿气薏米红豆粥原料:薏米和红豆按2:1配。做法: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

  •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去湿气最好的食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去湿气

    说到去湿气的好方法,不少人会说吃红豆薏米水是比较好的,确实这样食物是能够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的,但是不太适合胃寒的人喝这个,因此大家知道去湿气最好的方法以及去湿气最好的食物有哪些吗,去湿气吃什么最好,接下来大家就随历史小编一起了解看看~去湿气最好的方法说到去湿气,还得是食疗,去除湿气很彻底。在食疗中首

  • 清朝服饰有何特点?清朝服饰好看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服饰

    清朝男子的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朝带、朝珠、端罩、衮服等等.朝冠和朝服是大朝、大祀时穿的。大朝就是朝会.清朝沿袭明代的朝会制度,每逢皇帝继位、大婚、册立皇后和元旦、冬至、以及万寿节(皇帝生日)的日子,皇帝就穿朝服,百官文武也都按品级穿朝服.皇帝的朝服是明黄色,披领及袖

  • 越剧《汉文皇后》剧情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越剧

    汉文皇后,越剧历史剧。张波1982年编剧。潮剧也有此剧目。剧目简介写汉文帝即位不久,册立窦姬为皇后,并找回了与窦姬失散12年的弟弟窦广平。正当姊弟沉浸在团圆欢乐之际,不料广平因幼稚无知,中人奸计,犯下死罪。文帝与窦后情深,对窦广平一案在执法与徇情上犹豫不定。然窦后深明大义,闻知弟弟凶讯虽痛不欲生,但

  • 西藏喇嘛教的历史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喇嘛教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

  • 中秋节为何有“拜月”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秋节

    传说,在土古时期也有一个后羿,一次天帝的十个儿子贪玩,一起跑了出来,大地都烤裂了,江河湖泊也快烤干了,地里长不出庄稼后羿便手搭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百姓。天帝怪罪后羿,就把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一起赶下凡间。下凡后,他们就成了不能永生的普通人。后羿凭借盖世神功,过炎山,弱水,攀上悬崖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