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4/2/8 6:49:58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每一个新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在古代,不仅民间很重视立春,就连官方也极为重视。在立春时,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立春这天还能享受到法定假日哦。

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是不是很惊讶,在立春这天全部国民都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有木有很羡慕啊?其实,在古代立春这一天的重要性堪比春节。那除了吃春饼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立春时的习俗呢?

习俗一: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习俗二:打春

在这一天,古人们在牛的肚子中塞满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也随之流出。这种习俗被称为打春,是古人迎接春天的到来的一种重要的习俗,承载着古代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期待。在这天之中,朋友们要注意站立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家中有老人或病人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让老人和病人在这个时候站立起来,预示着这一年是消灾减难的一年。

习俗三:咬春

咬春是立春这一天的重要习俗,指的是当天要吃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等。比如北方咬春的方式是吃春饼,而南方是吃春卷。咬春是人们在新年伊始对一年幸福安康积极上的美好祝愿。

习俗四:种花草

朋友们可以在立春这一天种一些花草,有来年积极向上的寓意。但是要注意,龙、狗、鸡、羊四个进入太岁系统的属相不要动土。朋友们在这天中可以在家中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养一些蒜、白菜或水仙等主生发的植物,可以让新的一年财源滚滚、财运亨通。

习俗五: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习俗六:贴春字画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

习俗七:应景佩饰。

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头上。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以上就是农夫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立春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呢?可以留言补充。描述不当的地方,更有提出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新的一年里,农夫祝朋友们立春快乐,为着新梦想、新的计划,努力奋斗吧!

立春典故

中国各地农村人总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这天,乡人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立春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这习俗叫啃春。要说这啃春习俗的来历,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啃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标签: 立春

更多文章

  • 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过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日,现在大家更多是在家人团聚中迎来农历的新年。除夕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除夕&r

  • 中国历史的碑文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碑文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墓碑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周礼》记载中丧葬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之前,在商周宗法制起源发展的这一阶段,丧葬文化同此时期的祭祀文化开始并驾齐驱、步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行轨道。这也就是说,丧葬文化的起源发展要早于商周时

  • “小年”是什么?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小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小年是一个与“大年”也就是春节相对应的节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全国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与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

  • 古代的袜子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古代足衣指的就是袜子。袜,亦作“韈”、“韤”、“襪”等。《释名·释衣服》:“韤,末也。在脚末也。”袜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早期以皮革制成。“韈”、“韤&r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过年

    在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节时

  • 春节门神怎么贴 门神怎么区分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门神

    贴门神,这是春节的一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门神意味着能够保佑家宅平安,求个安心和吉利。而门神又和春联不一样,能够通过语句区分上下联,那门神应该怎么区分左右呢?贴门神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桃木能辟邪古人早知道。据《风俗通》,除夕在门户上装饰缉拿妖魔鬼怪

  • 佛教为什么分大小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佛教

    最初的佛教并无小乘、大乘之分。只不过后来在内部崛起的一股新势力觉得自己有别于、甚至高于别人,就自命为“大乘”(为“菩萨道”),贬别人为“小乘”(声闻乘、缘觉乘之总称)。简单一点说,“小乘”意为狭小之车乘,

  • 明朝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宵节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元夕观灯,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元宵数夜,宫内燃放爆仗,宫外百姓游乐观诸色灯品,一派祥和……明代元宵庆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明代《新年元宵景图》一卷,用细

  • 朝鲜族的回婚礼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朝鲜族

    回婚礼,是朝鲜族人独有的一种礼仪,也是朝鲜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是朝鲜族的民俗文化的代表。回婚礼的简介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礼”,亦称“归婚节”,即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一场盛大的典礼。举行回婚礼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

  • 朝鲜族捣衣是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捣衣

    朝鲜族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是在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独特的一种洗衣服的方式。是朝鲜族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捣衣的简介朝鲜族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在每年的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进行浆洗晾晒,待衣物半干后,将其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棰打,这就是捣衣。捣衣有两点好处,一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