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江苏蒋庄遗址出土234具良渚人骨骼

江苏蒋庄遗址出土234具良渚人骨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4/2/2 23:44:29

经过南京博物院数年考古发掘,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该处良渚时期的化遗存迄今已有5000多年。此次考古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2011年,江苏兴化的泰东河拓宽、疏浚,让沉睡地下的蒋庄遗址面世。经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280座墓地,时间穿整个良渚文化时期,出土文物包括玉璧、玉琮、石钺、陶鼎骨制鱼钩等近1200件文物。据考古领队、南博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这里出土的陶器除鼎足外,其他器物在1000年间与300公里外杭州的良渚文化核心区基本同步,良渚文明的辐射力可见一斑。

国家文物局专家忠培表示,如今,学术界越来越倾于认为,有城墙、水利工程、农业区和贵族墓地的良渚古城已是个早期国家。与周文明以青铜为代表不同,良渚文化则以玉器为代表。传统观点认为,良渚文化范围向北不超过长江,但此次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更令人惊喜的是,蒋庄遗址的墓葬中共出土234具骨架。林留根介绍,专家对这些遗骨进行了分析,发现男女比例为1∶1.18,最高的良渚人身高在1.7米以上,由于食物粗糙,牙齿磨损要比现代人严重7到10年。

科学检测将帮助考古学家对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活有更进一步了解。例如,通过dna检测,能判断同一片墓地里的死者是否有亲属关系,还可以检测这批人与之前的崧泽文化、后来的吴越文化,是否为同一种群;检测骨骼中碳13和氮15的比例,可推测先民食谱中的荤素比例;通过最尖端的碳14检测,还能将死者生活的时间精确到几十年的范围内;综合多具骨骼,也许可以进行人像复原,看看当时的人长什么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江苏蒋庄遗址出土234具良渚人骨骼经过南京

更多文章

  • 成都七中天府校区考古工地 发掘出上百座明代墓葬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都,七中,天府,校区,考古,工地,掘出,上百,明代,墓葬

    出土的“大顺通宝”根据《蜀难叙略》记载,张献忠攻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曾强行推行自己的钱币“大顺通宝”。然而,王朝的昙花一现也使得“大顺通宝”淡出了流通市场。近日,成都七中天府校区结束3个多月的考古工作,上百座明代墓葬的集中发现成为考古发掘的亮点,其中还出土零星的“大顺通宝”,这些与张献忠“江口沉银

  • 清凉山公园兰苑确定为古清凉寺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凉山,公园,兰苑,定为,清凉寺,遗址,遗迹,太平天国,战火

    遗迹遭太平天国战火深埋地下,市民盼早日启动保护工程见真容绿色围挡内就是考古现场。“为什么清凉山公园的清凉寺后,一直都用围挡挡着?好久啦!”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他住在公园附近,经常来逛逛,但这片一直用围挡挡着的地方,让人总忍不住琢磨何时能有变化。记者了解到,考古结果已证实此处确是古清凉寺遗址,年代为

  •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3座古墓发掘文物2

  • 市考古人员在郏县发掘一汉代古墓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考古,人员,郏县,发掘,汉代,古墓,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近

    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近日在郏县发掘一汉代古墓,昨天出土的画像石给考古人员意外的惊喜:画像石上不仅有演奏、御龙的场景,还有斗鸡的画面,且形态极其生动,为后人研究汉代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记者昨天上午赶到考古现场——郏县龙山街道金吾庄村西的郏县人民医院基建工地。该工地荒草尚未除尽,被发掘的古墓长约

  • 清朝时期的世界第一高人 身高超过三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时期,世界第一,高人,身高,超过,三米,世界第一,巨人

    世界第一巨人在清朝,比姚明还高93厘米。长得太高或者是长得太矮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确实不缺少身高高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是估计很少有人见过身高三米以上的男人,简直就是巨无霸,而在我国的清朝却确确实实存在过。客死英国的清代第一巨人 比姚明还高93厘米有史料记载,迄今“世界身高最高”

  • 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佐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走向,提供,佐证

    千佛岩摩崖造像。大风高拱桥。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

  • 兵马俑二号坑考古挖掘启动 绿面俑身份难分辨属兵马俑陪葬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兵马俑,二号,考古,挖掘,启动,绿面,身份,分辨,陪葬,近期

    近期,秦兵马俑二号坑第二次发掘正式开始,这是二号坑首次发掘20多年之后进行的新一次考古发掘。根据秦始皇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与进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二号坑兵马俑的埋藏内涵,在1994年开始的二号坑兵马俑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基础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今天启动了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坑的新发掘,计划发掘面积是2

  • 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何会取得如此好效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何,取得,如此,效果,商鞅,改革

    商鞅改革中对于法律责任的追究,固然规定了重刑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法网之严密。相比刑法的重刑主义,法律责任的严密可能更能起到警戒作用。商鞅改革的另一个启示,就是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让社会的上中下层都予以信服,形成改革的合力。回顾商鞅改革的历史,其立法思想有的值得借鉴,如立法引导改革和注

  • 温州泰顺发现巨大一亿五千万年化石,考古价值超越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温州,泰顺,发现,巨大,一亿,千万年,化石,考古,价值,超越

    一块在泰顺当地发掘出土的巨大远古树木化石,引起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高度关注。近日,该所研究员杨小菊博士一行三人抵达泰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研考察。专家称:泰顺古木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地球同纬度古生物种类、物种进化过程等都有重要意义。泰顺位于温州市最南端,处于南雁荡山和洞宫山脉腹地,属华夏古

  • 百家姓有多少个 一共只收录单复姓504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姓,多少,一共,收录,单复姓,复姓,504个,百家姓,多

    百家姓有多少个,姓氏中可以分为单姓和复姓,到目前为至单复姓一共总计有504个姓氏。那么对于这504个姓氏大家是否了解清楚呢?这些姓氏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百家姓吧,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了解下。百家姓总计504个中华百家姓一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