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族的丧葬习俗

水族的丧葬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76 更新时间:2023/12/17 5:37:38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化内涵。

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建造方面。这种现象远远超过相邻的周边民族。

在过去的50多年间,水族地区的石棺墓和大型墓碑被毁了大多数。目前,仅下三都县引朗石棺墓、荔波县水浦石棺墓等两个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族石棺墓有二、三层,外形与干栏住房结构相似,并雕刻有精美的花鸟鱼虫及人物故事等图案。水族丧葬的隆祭之风,还表现在为死者举行的各种盛大而复杂的吊丧“开控”活动,有的称为“砍利”。

吊丧活动规模大小,往往依据孝家经济实力而选择“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

特控又称“控腊”的规模最大,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担负得起。水族大多数地区吊丧要忌浑吃素,以鱼主祭品,奉献牺牲男丧重马及水牛,女丧重水牛及猪。丧葬吊丧活动,有条件的要吹芦呐、跳舞、唱歌、演花灯、耍龙舞狮、制作各类纸扎的旗幡伞盖等,客观上成为水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交流、男女社交、聚会娱乐的重要活动。

过去,水族地区有“人死饭甑开”之说,吊丧期间无论是谁来到,孝家都要供给饭菜接待,或让来者在吊丧场中的谷桶里任意取用糯饭充饥,开销颇大。

为了消除丧葬活动中低沉的气氛,都匀套头的水族男女青年有用蓝绿黑等色调颜料打花脸戏耍的习俗。水族丧葬的久祀,体现逢上清明节要扫墓,逢年过节或家里遇到重大红白喜事,要为亡灵举行祭祀活动。

三年守丧过了之后,还要举行隆重的除服活动。尽可能为亡人立碑纪念,是水族悠久的传统习俗。水族地区遗存的众多石棺墓、楼阁碑墓,就是这种遗俗的见证。水族过分重视吊丧活动,过去有些家庭为其所累,借债勉强支撑,结果人劳财散而一蹶不

由于丧葬活动集中地反映了水族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信仰世界的生死观与鬼神观,也反映了从祭祖中寻求永生和纳福发展的功利目的,因此成为集中传承孝道和社会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成为禁忌最繁多、礼节最繁冗的民俗活动,也成为民间运用水书、锻炼水书先生的绝妙机会。

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在祭祀祖先和丧葬活动中,鱼的圣物角色尤其显得突出。当有人过世,首要大事是通知氏族成员忌荤吃素。水族吃素,只忌禽畜兽类的油肉,不忌水产鱼虾之类,而以鱼为最珍贵的祭品和待客的佳肴。

吊丧食素,既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缅怀和对孝家的尊重与同情,又是维系氏族情感、增强和提升氏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有用面粉拌和植物油制成鱼虾蚌蟹的水产类模型祭品,有的还以活鱼祭祀墓穴,有的要将鱼卵撒在新坟封土上等习俗。鱼是水族的图腾,鱼卵象征水族后裔兴旺发达。今天的子孙,就是明天的祖宗。

死与生,老与少,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把家庭兴旺和民族昌盛的美好愿望,都穿在丧葬的活动之中。水族重土葬,还分浅葬、假葬、深葬,以及杜绝恶性遗传的倒罈葬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族地区丧葬活动逐步呈现不择吉下葬,而以亡人过世三、五天为葬期的新局面,而且丧仪逐步简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风尚。

标签: 水族

更多文章

  • 水族的婚俗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水族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水族古

  • 水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族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敬霞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铜鼓节、洗澡节、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宇魉、吃新节等等。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

  •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木偶戏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

  • 木偶是怎么做的 木偶的制作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木偶

    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木偶头的制作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

  • 木偶戏的造型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木偶戏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

  • 五代十国服饰简介 五代十国男女服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年间,帝见晚霞云彩可爱,命染坊作霞样纱做千折腰,分赐宫嫔。后民间竞作彩裙,名“拂拂娇”。五代妇女有一种披于颈间领下的帔,名为“诃梨子”。衣服式样渐趋俏丽方面发展。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约50年,虽处于

  • 西汉时期的女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

    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这一时期,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进步明显,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也因此,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尤其是西汉的女服服饰。那么,西汉的女服服饰有啥特点?关于西汉的女服服饰的特点汉代的一般服装,妇女穿襦裙和

  • 西汉的男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汉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民族融合,使得西汉时期的文化变得包容、兼收并蓄。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学、史学还是艺术和科技都是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的文化审美,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也是中国服饰的鼎盛

  • 三国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个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化、经济、制度等都是在东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三国时期的服饰据现在出土的推测,其大体服饰款式应承袭东汉,但在细节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三国时期的服饰是怎样的呢?三国时期的服饰又有什么特点?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服饰是

  • 扇面的画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扇面

    扇面的画法,包括诸如:绘画技巧、构图设计、创作研究等多方面。这些方面虽与通常国画的道理、原则、规律、技法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扇面形制上的特殊样式(主要是折扇),又决定了扇面画法有其特别之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随纸施技经胶矾处理过的扇面光滑挺实,加之折痕起伏纸性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