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族的婚俗特点介绍

水族的婚俗特点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02 更新时间:2024/1/15 4:32:45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

水族古代议定婚姻范围十分严肃,由此产生《倒栽杉》、《倒栽枫》《破姓开亲》的种种传说。

同时,与当地的习惯法连,故有“南低宇,吃不得”之谚语,即同血缘家族屋檐下的吊丧肉吃不得,特别注重婚姻集内部的凝聚作用,即使相隔的年代久远也不能开亲。违反述原则,习惯法最严厉的是沉埋处罚,尚未发现铤而走险的事例。鱼是水族的图腾崇拜物。在婚俗中鱼作为信物、物出现。

缔结婚姻时,在荔波、九阡等地请媒人提亲时,男方母亲悄悄把包的几条干鱼置于盛礼品的竹篮底部。而女方之母收到礼品时,也首先查看篮底是否有小干鱼。若应允婚事,则收下礼品和干鱼。新娘出之前的祭祖席上鱼更不可少,新娘还要吃下一筷鱼,以获得祖宗保佑。

迎亲时,女方要看到男方带来的罩鱼笼和象征大鱼的金刚藤叶等信物,才能发亲。迎亲进门时,要用鱼水罐祝福,即用新的小罐子盛上井水和两条小鱼,放在大门及新房门口,祝福新人如鱼得水,恩爱白头,并获得鱼类旺盛的生殖能力。为了家庭人丁兴旺,民族强盛,鱼作为联姻的信物、圣物的习俗,在水族社会中世代传承而不衰。

女方允亲之后,通常要吃认亲酒、定亲酒,男方女方家送上一头肥猪、银饰、礼金、服装及红糖等若干礼品,开联姻消息。吃大酒亲,聘礼悉数送上,场面更为壮观。迎新娘进家,新郎的家人全部退到屋外,虚掩大门迎候。

大门外放着柴块,或放着打菜的竹篮及刀具。当盛装的新娘来到大门口,顺手抓起门外的柴块或提篮推门进家,象征劳作归来的家庭主人,并靠劳动开创幸福的新生活。

当新娘正要跨进大门时,新郎的母辈一人往往朝新娘身上喷一口水,或用一束芭茅草拂拭,或撒一把常青的树叶,借以驱除途中可能染上邪气的绿眼鬼,从此幸福祥。

水族传统婚礼,新人没有拜和闹新房之礼俗,当由伴娘陪宿,次日回娘家。过几天,新郎把新娘请来之后开始过新婚生活。过去舅的权力大,有优先娶妈女儿为媳妇的权力,俗称回娘头亲。现在,回娘头亲习俗已逐步消失,外甥女即使出嫁,作为交往礼仪只给舅父送一般性的礼物。

传统婚礼,新郎一般不迎亲,而请几位未婚男女充当姨娘、舅爷的“菲、祝”代迎,大多数地区的新娘撑伞徒步行走,但有“忌踩脚印”之习俗,即遇上抬死人或有另外新娘经过的路段,要背新娘避让以消灾。都匀市套头地区的水族,还保留着由兄弟全程背新娘送到新郎家的古俗

标签: 水族

更多文章

  • 水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族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敬霞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铜鼓节、洗澡节、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宇魉、吃新节等等。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的春节一样

  •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木偶戏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

  • 木偶是怎么做的 木偶的制作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木偶

    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木偶头的制作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

  • 木偶戏的造型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木偶戏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

  • 五代十国服饰简介 五代十国男女服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年间,帝见晚霞云彩可爱,命染坊作霞样纱做千折腰,分赐宫嫔。后民间竞作彩裙,名“拂拂娇”。五代妇女有一种披于颈间领下的帔,名为“诃梨子”。衣服式样渐趋俏丽方面发展。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约50年,虽处于

  • 西汉时期的女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

    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这一时期,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进步明显,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也因此,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尤其是西汉的女服服饰。那么,西汉的女服服饰有啥特点?关于西汉的女服服饰的特点汉代的一般服装,妇女穿襦裙和

  • 西汉的男服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汉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民族融合,使得西汉时期的文化变得包容、兼收并蓄。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学、史学还是艺术和科技都是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的文化审美,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也是中国服饰的鼎盛

  • 三国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个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化、经济、制度等都是在东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三国时期的服饰据现在出土的推测,其大体服饰款式应承袭东汉,但在细节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三国时期的服饰是怎样的呢?三国时期的服饰又有什么特点?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服饰是

  • 扇面的画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扇面

    扇面的画法,包括诸如:绘画技巧、构图设计、创作研究等多方面。这些方面虽与通常国画的道理、原则、规律、技法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扇面形制上的特殊样式(主要是折扇),又决定了扇面画法有其特别之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随纸施技经胶矾处理过的扇面光滑挺实,加之折痕起伏纸性发生了

  • 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巳节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上巳节的情况,很多人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上巳节是在三月三,所以很多人都会问三月三不是鬼节吗,那么这个上巳节难道是鬼节吗?所以很多人非常的奇怪了,疑问很大了,所以这个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还有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上巳节是鬼节吗上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