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福州老照片:二十世纪初的福州女 传统头饰三把刀

福州老照片:二十世纪初的福州女 传统头饰三把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82 更新时间:2024/1/19 20:03:29

福州老照片:二十世纪初的福州女 传统头饰三把刀。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中心。

广义的“福州女”是指所有居住在福州五区八县,持福州户籍的女性。 (唯历史www.weilishi.org)

狭义的“福州女”是指起码三代或以上定居在福州,还保留着较多的福州传统色彩,构成福州最基层的市民群体,也就是福州土著居民。

旧时福州女头上插着是3个发簪,簪子是银制的,长达八寸多,形似刀,中插一支,左右各一支,福州人称之为“三条簪”,因其形似刀,又叫“三把刀”。

冰心这样盛赞“三条簪”头饰:

福州老照片:二十世纪初的福州女 传统头饰三把刀。

“天下之最”的福州的健美的农妇!我在从闽江桥上坐轿子进城的途中,外看时惊喜地发现满街上来来往往的尽是些健美的农妇! (唯历史www.weilishi.org)

她们皮肤白皙,乌黑的头发上插着上左右三条刀刃般雪亮的银簪子,穿着青色的衣裤,赤着脚,袖口裤腿都挽了起来,……

我也见到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农村妇女,觉得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

福州妇女三条簪的装扮直到20年代还能见到。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福建省府以三条簪为“蛮俗”,下令严禁,强制执行。后随着烫发等多样发式的流行,三条簪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福州·1900年代【摄影资料: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Library】

标签: 福州

更多文章

  • 赫哲族的食俗:赫哲族少数民族饮食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赫哲族

    在赫哲族人中,狗肉是不能够吃的,而且也同样是北方很多民族的共同习俗。对此赫哲族的食俗:赫哲族少数民族饮食禁忌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赫哲族的食俗:赫哲族少数民族饮食禁忌赫哲族少数民族饮食禁忌赫哲族忌食狗肉这是北方通古斯民族共同的习俗,需要格外

  • 锡伯族服饰特点介绍 锡伯族服饰样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锡伯族

    锡伯族的人们喜欢穿长袍,这点也是和蒙古族的人们也是一样,而在服饰的颜色上也是喜欢青色兰色之类的,对此锡伯族服饰特点介绍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锡伯族服饰特点介绍锡伯族服饰特点简述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

  • 鬼节在什么时候 鬼节传说 鬼节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鬼节

    中国鬼节可分为三大鬼节,三大鬼节包括清明节(寒食节)、中元节(七月半)、寒衣节。在我国古代出于对天地之间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崇拜,人们便开始想象这些事物背后的因果,这就有了我们熟知的鬼神之说,而且每个鬼节都有她的传说,为了对逝去先人的追悼和鬼神的敬畏,中国鬼节禁忌诸多。还听说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

  • 历史上古代七夕节的五大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七夕节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

  • 踏青是怎么来的 踏青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来源: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middot;大传》曰:春,出也

  • 苏剧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剧

    苏剧原名苏州滩簧,是流传在江浙民间的说唱音乐,是一切滩簧(包括浦东滩簧、无锡滩簧、宁波滩簧、杭州滩簧等)中最早和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苏滩后又分为前滩和后滩。前滩又叫钱滩。据传清帝嘉庆死后,不许民间演戏。当时有个艺人汪紫香,因双目失明不能演戏,便集子侄三四人为一班,改唱滩簧,其脚本半出于昆伶钱坤元之手。

  • 历史上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起源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middo

  •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重阳节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那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呢?关于重阳节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

  • 皇宫女子的服饰探秘:孝圣宪皇后朝服长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圣宪皇后

    清朝女子的服饰多比较繁杂,特别是皇宫女子的服饰,朝服作为在最正式的场合所穿的衣服,则更加的庄重讲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孝圣宪皇后的朝服像和一般的清朝皇后的朝服像除了长相和表情不一样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画像中的孝圣宪皇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她所穿的也是皇太后朝服。画像中的孝圣宪皇后头戴皇太后朝冠,由于是冬服

  • 齐白石最有特色的画中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