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核雕发展历史 核雕名家都有谁?

核雕发展历史 核雕名家都有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24 3:13:58

核雕简介:核雕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核雕名家都有谁?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核雕简介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北京,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雕发展历史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年间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核舟记》已被选进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

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兰桂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

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兰桂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苏州人陈素英即为都兰桂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笔者现将匣中核雕搬来“共乐乐”,期盼赢来读者诸君共鸣之声。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榄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

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

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核雕名家都有谁?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桃核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桃核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共和国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钟元庆、赵林生、殷根福、须吟笙、钟年福苏派核雕。

橄榄核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小小的橄榄果核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各具情态,惟妙惟肖。还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各种花鸟虫鱼等雕刻,刻的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

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核雕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先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再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经过了画样工序后,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最后经过磨光,上蜡,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就成了欣赏品。

核雕艺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见著的则是明代魏学洢作《核舟记》一文。明人魏学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在橄榄核雕刻方面颇有影响的是在苏州光福、舟山一带;橄榄核雕刻成的各种图案,多如真的一般无二,工艺相当精湛。

标签: 核雕

更多文章

  • 相声简介:相声名称是怎么来的?相声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相声的表演形式又是怎样?相声有哪些基本功?相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相声

    相声简介:相声名称是怎么来的?相声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相声的表演形式又是怎样?相声有哪些基本功?相声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小编这就为你介绍我国传统艺术相声:相声简介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季,

  • 戏曲脸谱简介:脸谱的起源是什么?脸谱的有什么涵义?曹操总是白脸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脸谱

    戏曲脸谱简介:脸谱的起源是什么?脸谱的有什么涵义?曹操总是白脸的原因是什么?戏曲脸谱简介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rdquo

  • 弋阳腔简介:弋阳腔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弋阳腔有什么特点?弋阳腔有哪些分类?弋阳腔起源于何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弋阳腔

    弋阳腔简介:弋阳腔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弋阳腔有什么特点?弋阳腔有哪些分类?弋阳腔起源于何处?本文马上为你介绍:弋阳腔简介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形成于元末明初,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

  • 旗袍简介 旗袍文化特点 女性穿旗袍为什么好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旗袍

    旗袍简介:旗袍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旗袍的历史发展有多久了?旗袍有什么文化特色?为什么只有女性穿旗袍?为什么女性穿旗袍这么好看?本文小编来说说旗袍。旗袍简介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

  • 二胡历史简介:二胡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二胡有哪些分类?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怎样的?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胡

    二胡历史简介:二胡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二胡有哪些分类?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怎样的?二胡究竟起源于何地?小编马上为你介绍:二胡简介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

  • 岐山臊子面来历是怎样的?臊子面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臊子面

    臊子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喜欢吃面食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臊子面。其实臊子的意思就是肉丁,而臊子面的做法也并不复杂,除了臊子在准备一些蔬菜自己就可以在家做出一碗美味的臊子面。臊子面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在岐山各个饭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臊子面。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臊子面的起源和来历,经

  • 古人睡得枕头都是什么样式的?古代枕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枕头

    枕头,相信这个是我们生活当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每天睡觉都需要枕头。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时期的枕头都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每一个时期的枕头独有这怎样的作用和文化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我国古代枕头的文化吧。枕头是枕的一种,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草

  • 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

  • 唐朝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狼卫为什么选择在上元节行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上元节

    可能很多小伙伴还对上元节这个节日感到陌生,实际上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时期,唐朝的元宵节有三天假期而且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赏灯夜游,举国欢心,所以元宵节非常热闹。狼卫想要动手引发骚乱,那在元宵节这天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人多,而且行动后也容易脱身。其实《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大

  • 德昂族文化历史介绍 德昂族茶文化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昂族

    在我们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上流传这很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守护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当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和不断干山,人们就将茶文化变得更加的古色古香。在德昂族文化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向被誉为“古老的茶农&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