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朱学派宣扬了什么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杨朱之狗讲述了什么故事

杨朱学派宣扬了什么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杨朱之狗讲述了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39 更新时间:2024/1/24 4:35:48

杨朱学派宣扬了什么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一个学派,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又名阳子居。杨朱本来是一个隐士,所以对于他的生平还有他的著作等,后世都无法一一探知。

杨朱

但是杨朱创立的学派却向后世客观的阐述了杨朱本人的发展意义,这对后世许多学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示意义,就算是到了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用杨朱学派的观点来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进行阐述。在杨朱学派中杨朱是创始人,之后的告子,子华子,还有詹子都是杨朱学派的发展者之一。

当时因为墨子提出了他的拥有极端道德主义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中对道德的要求已经超出了人的极限,所以杨朱就站出来反对墨子了。杨朱认为做人就要“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意思就是要提倡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不能被外物所累,要在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认识,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这就如同老子对宗教提出质疑一样,杨朱开始对道德的起源产生了质疑,也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杨朱认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来就和水一样,是至清至纯的,但是加上土,水就变得浑浊了。所以道德就像是强加在人身上的习惯风俗,这一个观点可以说是最早的从心理角度出发的,发现了达尔文演化现象的先秦思想家。但是因为汉朝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杨朱学派也就和墨家思想一样,消失在了两汉之时。

列子杨朱篇主要内容讲什么

在《列子》中也有关于杨朱的一篇文章,被称为是《列子·杨朱篇》,这篇文章又名叫做《达生》,是为数不多的记载杨朱的文章之一。

杨朱

在这篇文章中,杨朱把名和实的关系两两分开,认为名实不一定时相符的,实也未必就依附于名。杨朱列举了,管仲、舜、伯夷、叔齐等人生平的际遇,来论证社会上的种种的“实名贫,伪名富”的不公平的现象。杨朱认为只有死亡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世界上的高低贵贱的差别,死后所有的道德的光环,仁义的加持,都将会消失,不管是贤德的还是愚笨的都同样会化作累累白骨。

从这个角度,杨朱又反观人类着充满苦难的历史进程和漂泊无定又短暂的人生。所以杨朱认为人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的东西,美食、衣服等等吗,与当下的物质享受比起来,任何生前的虚名和死后的荣耀都是桎梏人的枷锁罢了。有的人顾忌这生活中刑罚的尺度,道德的教诲,为人处世瞻前顾后,都想留得生前身后名,这不过是做了礼教和名利的傀儡。

最后杨朱害怕自己的观点又太过矫枉过正,所以又开始了论事名实之论,又论证了名和实不能够完全割裂。但是除了人本来的欲求之外,还要去追求过多的功名利禄,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得无厌了。但是后来杨朱的学说遭到了曲解和反驳,所以留下了“自私”的千古恶名。

杨朱之狗讲述了什么故事

杨朱之狗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字面上看起来的这样,是来介绍杨朱的狗的,而且这个故事还和杨朱的弟弟有关。这则故事非常的精炼,但是却也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杨朱画像

话说杨朱家中有一个弟弟名叫杨布,有一天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来们,运气不好,一出门就碰上了下大雨。于是杨布就脱掉了白色的衣服,穿上了黑色的衣服回到了家中。等到杨布回家的时候,家里的狗却朝着他开始叫起来,还扑了过来要咬杨布。杨布心里也气,自己养的狗却要来咬自己,于是杨布怒气冲冲的拿着木棒要去打这条狗。杨朱看到了,就对杨不说,你别打它了,你自己都可能会犯这种错误的,要是你自己的狗出去的时候还是白色,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黑色,你自己会不会觉得奇怪?

这一则故事虽然短小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如果是你自己变了样子,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之前不同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上找一下原因,不然就会像杨布那样,自己变了一身衣服,狗认不出他来了,他还要怪狗了。

虽然今天我们都知道,狗能够分辨亲疏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气味,并不是因为衣服或者长相这种直观的东西。但是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依旧深刻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朋友之间感情变味之后,从不考虑是自己变了,而都说是“他”变了。

杨朱哭歧路实则在哭什么

杨朱哭歧路是关于杨朱的一个小故事,在三国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经咏诗来写这个小故事,名曰《咏怀·杨朱泣歧路》。

杨朱画像

有一次杨朱邻居家的一只羊逃跑了,邻居十分的着急,全家出动在找羊,但是邻居觉得人手不够,于是就问杨朱要他的仆人能否也一同帮忙寻找,于是杨朱就说,不过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邻居就说,因为村外面有非常多的岔路所以很难寻找。杨朱不好意思,于是就叫了仆人出去找羊。

过了不一会,出去找羊的人都回来了,杨朱就问,羊找到了吗?邻居说没找到,跑走了。杨朱非常的诧异,惊讶道,怎么会没有找到。邻居于是就说,村外的歧路,歧路中还有歧路,简直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都不知道追哪一条路才好。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就回来了。

杨朱听了之后,脸上就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很长时间都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个笑容。后来杨朱有一次外出,来到了一条四通八达的路面面,一时不知道往哪里走,想起了邻居丢羊的事情,,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

其实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会想,不过是迷途而已,一个大男人怎么至于哭鼻子。其实不尽然,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隐士,我们都知道一个做隐士,无外乎是天下太乱,或者自己没有办法得到赏识。当时战国,能施展抱负的地方太多,但是能去的地方却太少,所以杨朱哭的不是自己的迷路了,而是自己迷茫的人生。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和杨朱的观点是对立的,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都有非常尖锐的矛盾。墨子的观点是兼爱天下,摩顶放踵利天下,而杨朱则是一毛不拔,连拔根汗毛对天下人有利都不拔,两个人的思想矛盾可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孟子对两个人的介绍也只能看出来,他们两个都是非常走极端的人。一个只有自己,一个没有自己。

杨朱画像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因为种种原因,后世特别是儒家的学者对杨朱的观点都进行了极端化的解读,导致了杨朱的观点看起来非常的“自私”和“堕落”。事实则非然,杨朱的原意是,古时候的人,要他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让利给天下人,他也是不会让的,但是如果要天下人要养自己一个人,他也是不会答应的。如果人人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人人又都不去谋取别人的利益,那么天下就大治了。

而墨子的原话和孟子所传达的也不尽相同了,墨子认为如果损害一个人的利益能够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也不能够损害一个人去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损害自己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以利天下了。

所以这里就有很多的误解了,杨朱虽然一毛不拔但是却也一毛不取,墨子兼爱天下,但却只损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杨朱学派和墨家思想,许多精华都是被孟子等儒家学者给自动屏蔽了。

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就和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有关系。这句话虽然不是杨朱所说,但是却和杨朱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句话出自《孟子》。这句话是这样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有典故的。

标签: 杨朱学派

更多文章

  • 古代太监和宫女对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对食

    古代太监和宫女对食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因为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这称“对食”或“菜户”;明朝宦官的魏忠贤据传也有过相关经历。对食现亦指无性行为的处对象。后来“对

  • 《伊索寓言》的创造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伊索寓言

    导读: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把人比喻为动物来讽刺。人们之所以会对《伊索寓言》的作者产生疑惑,是因为从《伊索寓言》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

  • 中共“一号机密”档案保卫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号机密

    导读:揭秘中共“一号机密”档案保卫者是谁?1932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在中共内部,它们被

  • 古代水利工程灵渠介绍 灵渠是谁开槽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灵渠

    导读:古代水利工程-灵渠广西兴安灵渠。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作

  • 历史百科:“目的”一词起源于比武娶亲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目的

    导读:核心提示:这时,青年李渊到窦府,连发两箭分别射中孔雀两眼,窦毅于是将女儿嫁给了李渊。这李渊夫妇正是后来唐太宗的父母。“目的”即起源把孔雀的眼睛当靶子。-核心提示:这时,青年李渊到窦府,连发两箭分别射中孔雀两眼,窦毅于是将女儿嫁给了李渊。这李渊夫妇正是后来唐太宗的父母。

  • 汉武帝的后宫有哪些 汉武帝后妃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的后宫有哪些历史上的汉武帝并不是一个十分好色之人,但确实出了名的喜新厌旧,如果要给他洗白的话也可以说他是专情之人,爱一个人时就看不见别人了。汉武帝的后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庞大,他是典型的江山大于美人的君主,没有一个美人可以让他放弃江山。汉武帝与卫子夫剧照首先要说的就是陈阿娇,人们对进屋藏娇这个

  • 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帝国 大汉国仅排第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强的,十大,帝国,大汉,国仅排,第二,导读,TOP1

    导读:TOP10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彻底灭亡拜占廷后建立的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它也是历史上惟一一个本土与周边异-TOP10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彻底灭亡拜占廷后建立的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它也是历史上惟一一个本

  • 历史误解:《女医明妃传》:文学史上明妃特指王昭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昭君

    导读:电视上正热播《女医·明妃传》,老爸眼神不好,漏了前面两字,看了两集,奇怪地自言自语:“咋回事啊?这不是讲王昭君的故事吗?咋窜到明朝了啊?”捧腹之余,笔-电视上正热播《女医·明妃传》,老爸眼神不好,漏了前面两字,看了两集,奇怪地自言自语:&l

  • 关于最早发明六十进制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六十进制

    六十进制是以60为基数的进位制,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闪族,后传至巴比伦,流传至今仍用作纪录时间、角度和地理坐标。最早发明六十进制的人是谁你了解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早发明六十进制的人是谁,希望能帮到大家。数字60有12个因子,即1、2、3、4、5、6、10、12、15、20、30和60,其中2、3

  • 历史百科:降半旗志哀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半旗,志哀,由来,导读,所谓,下半旗,并不,是将

    导读:所谓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下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而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俄全境所有国旗下半旗向死难者表示哀悼,文化机构和电台电视台取消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