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潮州是哪个省 潮州的历史文化

潮州是哪个省 潮州的历史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98 更新时间:2023/12/14 23:32:14

说到潮州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还是非常知名的一个地方,潮汕地区潮汕地区其中的潮就是潮州了,所以可见潮州这个地方是真的不错的,所以这个潮州的历史文化又是怎么样的呢?潮州又在哪个省呢?下面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潮州是哪个省

潮州是广东省地级市,汕潮揭都市圈成员之一,广东省政府批复确定的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地处中国广东东部,北靠梅州,南濒南海,东邻漳州,西接揭阳、汕头。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146平方千米。

潮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革命老区苏区、华侨之乡、港澳台同胞祖籍地之一。

潮州是潮州人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之一。畲族是潮州市世居的唯一的少数民族。潮州文化以潮语、潮剧、潮汕英歌舞、迎老爷、三山国王、潮州音乐、潮汕祠堂、潮汕民居、潮汕工夫茶、潮汕菜、潮汕工艺、潮绣、潮汕善堂、等为代表。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国著名景点和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潮州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通道。潮州地灵人杰, 名人有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 、泰国五大帝之首达信大帝、国学泰斗饶宗颐、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谢国民 、广东省长卢瑞华、全球脑王郑林楷、香港喜剧演员吴耀汉,华语歌手孙燕姿、郑秀文等。

潮州的历史文化

广东俗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此话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在国家公布的全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广东占二个,一是广州,二是潮州。

潮州定名于隋代,宋代时被誉为“海滨邹鲁”,是粤东人文荟萃之地。自唐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昌盛,名人辈出,唐代潮州登进士者3人,宋代172人,明代中举者达1088人。在城建事业方面亦诸多建树,陶瓷工业盛极一时,历久不衰,城东笔架山窑绵延两公里,号称“百窑村”,出产的瓷器远销海内外,至今枫溪瓷器依然享有盛誉。

潮州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品类繁多。目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处,省级11处,市级31处。城内大片明清时代的民房建筑与明代修筑的城墙,形成一个古迹网络。漫步潮州古城,那青石板铺就的马路、营造精巧的大小祠堂,会把你的情思引向遥远的过去。而高亢热烈的潮州大锣鼓,又使你耳际充满了异乡的情调。到了春节、元宵节,那赛大标、演春色、斗锣鼓、扣英歌、游灯屏的活动,更是丰富多采,欢快热烈。平时,城乡大小谜台林立、击鼓报猜的鼓点此起彼伏,参与其中,乐趣无穷。

名胜古迹

1、韩公祠

到潮州旅游,人们首先想起的是“治潮八月,享誉千载”的文豪韩愈。唐元和十四年(819年),他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仅八个月,改调袁州。后人在刺史公堂后面建造了韩文公庙。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州守王君涤在潮州城南七里处新建韩庙,落成后苏轼为之写了碑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军州事又在韩愈亲手植橡木的东山上另建新祠,即现今韩江对岸的公祠。

该祠构筑古雅,门楼上有蓝字楷书“韩文公之祠”。祠内分前后两进,并带两廊。后进内供有韩愈塑像,两侧过去还有韩湘子、丁允元等人塑像,现已废毁。词内原有历代碑刻36块,最古一块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从城南移来的,现置于正堂南墙下;还有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徐瑁的《潮州昌黎庙碑》等。

韩祠前十余步原有一棵橡木,传说是当日韩愈登临东山时手植的,潮人不识其名,称之为“韩木”。此木“叶长而有棱”、“旧株老而更蕃,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技,如桃状而小”;“邦人恒以花之繁稀卜春官之多寡”。相传旧时哪一年韩木花开的多,中举者也多。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韩愈在潮举贤兴学的褒扬之词,正如东山命名为韩山,将蜿蜒于粤东的大江命名为韩江一样,是人们对他的怀念。是故“韩祠橡木”成为著名的潮州八景之一,直至清朝嘉庆年间,此木才枯死,但这一美景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后来潮州还有这么一种习俗,每逢开科会考,士子们总要在会试前一登韩山,拜谒韩饲,欣赏“韩祠橡木”的遗韵,以祈求考场金榜题名。

韩公祠面临韩江,古时因鳄鱼众多而称为“鳄溪”。韩愈治潮期间,问民疾苦,亲往视察,后令部属杀了一头猪,投入溪中,还举行了祭鳄典礼,写下了千古名篇《祭鳄鱼文》,限令鳄鱼三五日内,“其率丑类南迁于海”。传说当日祭毕,鳄溪电闪雷鸣,风雨骤起,数日后溪水暴落,鳄鱼退去。民间以为鳄鱼真解人意,遂改“鳄溪”为“意溪”;后来为了纪念韩愈,才改为“韩江”。韩愈祭鳄故址,在今城北河堤中段,古代“鳄渡秋风”,为潮州八景之一。韩公祠还有一副对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可见后人对他治潮政绩的高度赞誉。

2、湘子桥

湘于桥又名广济桥,在潮州市东面,与洛阳桥、赵州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世上少有的一座闭式的大石桥。

湘子桥始建于宋代乾道六年(1170年),西段桥墩九座,费时56年;东段桥墩九座,历时12年中以浮桥相接,明宣德年间重修续建,西段增至十墩,东段增至十三墩,每座桥墩上均筑有望楼。正德元年又增筑一墩及一望楼,中段用铁索连贯十八艘木船作浮桥。世道沧桑,大桥屡遭水、火、兵祸侵袭,清雍正二年,知府张自谦铸了二只狂 牛以“镇桥御水”,不料百年之后,一场大水把牛也冲掉了一只,是故民谣嘲曰: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 牛一只溜。

湘子桥在800多年间经过20多次大修重建,于1958年改为钢筋水泥大桥,江心建有两座高桩承台双柱式桥墩,桥东建有观韩亭,1980年重铸铁牛一头,置于桥上。

关于这座桥,民间还有许多传说。据说当年韩愈被贬潮州,目睹百姓渡江之艰辛,便决心在江上建造一座大桥,于是命他的侄孙韩湘子邀集八仙并广济和尚,各显神通。八仙负责西段,广济和尚负责东段。一头赶着石羊,一头赶着石猪,建起了东西两段桥墩,正当工程紧张施工之时,被丧气冲撞,仙法失灵,最后还是由何仙姑把莲花瓣变成了十八艘大船,广济和尚的禅杖化成一根火藤,把十八条船系住成为浮桥。这就是潮州有名的“仙佛造桥”的故事。所以这座大桥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湘桥春涨”一向为潮州八景之一。为此,游人最好还是在春潮高涨之时,来一睹其风姿吧!

3、开元寺

开元寺原名“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扩建后易名“开元寺”,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

该寺为一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外,照壁上刻有“梵天香界”四个大字。寺内分为四进。首进为金刚殿,四大金刚分列左右;次进为天王殿,再为大雄宝殿,未进为藏经楼。东西两廊纵深60余米,左侧有方丈厅、观音阁、四山堂、六祖堂、初祖堂、崇行堂;右侧有诸灭阁、地藏阁、知客堂、慧业堂、不俗僧舍、云水堂、香积厨、伽蓝殿。全寺占地100亩。

其中大雄宝殿建筑最为雄伟,殿脊塑以葫芦、雉鸡尾为装饰,极其精巧。殿堂四周的石栏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殿前一对石经幢,刻有《准提咒》和《尊生咒》,也是唐代遗物。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十八罗汉像等,是重修复制品。这些佛像,头顶高悬宝盖,幢幡飘拂,彩眉飞扬,是潮绣艺术之精品。

寺中文物甚多,有宋代的大铜钟,元代的石刻香炉、铜馨版,明代的千佛塔等。千佛塔高2米余,六面九层,内置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法像,塔基刻有唐僧取经故事人物二十尊,还有祥禽瑞兽四十二头。精雕细琢,鬼斧神工,是潮州金漆木雕的杰作。

开元寺藏经楼所藏之经典,有“钦赐”七千二百五卷《龙藏》,这部经典第一次只刻印了一百部,是乾隆三十年奉旨颁供的。为保护这部藏经,几百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初六 (民间以六月六为晒龙袍的好日子),由僧尼沐浴诵经之后,轻轻打开橱窗,翻扫经册,添置防虫剂,精心保护,因而至今完好无缺。此外,寺中还有一部血书《华严经》,是1936年该寺僧人智诚方丈历时两年,用自己的鲜血写成的,共70万字81册,诚心可鉴。

4、潮州西湖“湖山图画”

潮州城西,一山屹立,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山。山下一泓湫水,湖平如镜,这就是著名的潮州西湖。

古时候,西湖是个放生池,与韩江相连。韩愈到潮州后,才筑堤把韩江与放生池分开。后曾一度荒芜,至宋代庆元年间,潮州知州林 山重建,扩大了范围,插柳植竹于四周,成了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干旱之年,湖水还可灌田救灾。

西湖之名始于宋代,明、清以降又续建了不少亭台,使之更臻完美。

湖的西面是葫芦山,林木葱笼,怪石鳞峋。山的东面旧有景韩亭,亭壁有韩愈手书王维《白鹦鹉赋》石刻,现仍置亭中。山中洞穴很多,著名的有青牛洞、吕仙洞、栖霞洞等。青牛洞上刻有“古瀛洞天”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该洞附近及寿安岩一带,集中了许多古代石刻,据说原有225块,现仅存163块。最早的《李公亭记》是唐刻;稍后有五代南汉时的《拓路题记》,宋代的《重辟西路》等。还有“仙客留题”,“王源除怪石记”等,载有民间传说,碑虽湮没,但口碑仍留人间。

那些曾经登上庐山游历的文人墨客

旅行文化:中国的四大传统名瓷

昆明大观楼和古今第一长联

重庆南山公园和涂山大禹遗迹

旅途美食小吃:汀州八干,八闽之奇

标签: 潮州

更多文章

  • 司马青衫是形容什么 司马青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青衫

    最近很多人都对这个成语“司马青衫”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司马青衫到底是什么呢?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应该是一个形容词,未必是形容衣服好看的嘛?其实问题也并非如此了,这个问题很有讲究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看看吧!1、司马青衫是形容什么司马青衫是形容“极

  • 周武王到底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武王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记载:“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按照这一记载计算,周武王享年93岁,死前十三年继位,死前三年克殷,因此就是90岁高龄亲征纣王,还亲自对纣王尸骨动枪射箭。我

  • 古代的屠城到底有多残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屠城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历史相关的地方看到这样一个词“屠城”,听上去非常的可怕,就像是要把一座被占领的城市里面的所有人都杀掉的意思。但其实如果所有人都死了,对占领者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那古代所说的屠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屠城到底是不是要把城里所有的人全都杀掉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名媛是什么意思 名媛是褒义还是贬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名媛

    最近在网上出现一则什么这个名媛拼单群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比较有意思的,也就是说现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名媛啊,其实都是假的,他们住的贵酒店,穿的贵衣服什么的都是拼单租的等等,好吧,现在这个名媛就变得十分的尴尬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就非常的怀疑了,这个名媛一词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名媛最真实的

  • 中华民国8位大总统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总统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1、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

  • 雍正帝登基后其兄弟的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帝

    前言:康熙帝是一位英明伟大的皇帝,一生拥有35个儿子,由于可选择性实在太多,一直没有明确的确立王储,再加上后来数次废立太子,多数儿子对着皇位开始蠢蠢欲动,开展了一副浩荡的夺嫡大戏,后被称为“九子夺嫡”,最终以雍正帝的继位结束。为了自己的统治,自古皇家薄情,作为夺嫡中的失败者,

  •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一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宇文赟

    宣政元年,36岁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因病去世,北周的江山还是落到了不成器的宇文赟手中。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荒唐皇帝,他登基第二年就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则沉溺于酒色之中,其后宫一度出现五后并立的罕见局面。结果,纵欲无度的宇文赟22岁就一命呜呼了。宇文赟死后第二年,他的岳父杨坚代周自

  • 欧阳修举荐的人才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修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被称为“千古伯乐”,最早可追溯到脱脱编修的《宋史》,其中,惊才绝艳如苏轼、文学成就如曾巩等不世出的大才,统统都是欧阳修的门生故吏。那么,欧阳修究竟举荐了多少人才?偏科的

  • 西汉历史上有哪些和亲公主?分别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和亲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西汉时期,更是屡次进犯,对当时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以此来打消匈奴进攻中原的野心。一开始,汉高祖刘邦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吕后坚决不同意,最

  • 弄瓦之喜什么意思 古代“瓦”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弄瓦之喜

    弄瓦之喜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祝贺他人家里生了女儿。这里的“瓦”和我们现代普遍理解的“瓦”字含义并不相同,弄瓦之喜中的“瓦”是一种纺车零件,古人把这种零件给女孩玩,是寓意她将来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