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全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历史由来

全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3/12/14 15:23:21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天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又译朱利乌斯·凯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进。

标签: 公历

更多文章

  • 古代给权臣加“九锡”到底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九锡

    加“九锡”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九锡”也可以叫做“九赐”,这个词非常好理解,就是皇帝赏赐给功臣的九个礼物。,它是古代官臣最不愿接受的赏赐,但却是最高级别的赏赐

  • “投壶”是一项什么游戏?为什么说投壶也是一种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投壶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现代的人们在无聊的时候可以上网刷手机、打游戏,如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等着人们去做,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手机给古人玩,那么古人无聊的时候会做什么呢?有一种游戏,古人会在无聊的时候玩,这种游戏叫做“投壶”。“投壶”游戏&ldqu

  • 墨家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墨家

    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英雄、充满学者大能的时期。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秋战国时就是一个文化上的“春满园”时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虽然当时天下动乱,各地豪强诸侯争乱纷争不休,但不同部族,不同国家,不同的习俗,带来的不仅是硝

  • 张衡的地动仪的灵动性如何?地动仪正确率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衡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名人,他的身份是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其中的《归田赋》、《二京赋》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爆文”。不过,我们一般现在认为他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尤其是他的地动仪更是被大家广为流传。不过,张衡的厉害之处可远远不在发明了地动仪,他还发现了月球是

  • 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衲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有很多老和尚在自称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就叫“老衲”,而这个称呼一听,基本上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大概是什么了。那老和尚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老衲是什么意思,衲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佛家当中,和尚的自称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

    说到这个杨坚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话说这个杨坚虽然当了皇帝吧,但是前前后后好像只一位妻子啊,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杨坚一共有多少个老婆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杨坚前后就只有一位老婆,那就是孤独皇后,虽然在孤独皇后死

  • 浸猪笼是什么时候的刑罚?古代浸猪笼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浸猪笼

    “浸猪笼”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里面看到的情节,一般都是用来惩罚一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子的办法,但这样一种明显带有旧社会思想的手段早已经被取消禁止,我们也只能才从电视剧里面看到相关的情节,对人格是一种很大的侮辱。那么浸猪笼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一种惩罚,为

  • 叶公好龙的“叶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叶公好龙

    说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表里不一的人,说的就是一个人表面上喜欢一个东西,但是其实这个人的内心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东西。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据汉朝的刘向所写的《新序·杂事五》中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

  • 中国古代颍川荀氏家族出了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谋士

    颍川荀氏是汉晋时期的主要士族之一,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而荀氏则是颍川众多士族的代表之一。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朝廷当文臣谋士居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其中,就荀彧来说,无疑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一位谋士了。荀彧(xún yù)(

  • 司徒是什么官职?盘点曹魏的11位“司徒”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徒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徒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对此,在笔者看来,司徒这一官职一度取代了丞相,负责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