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安七子”分别指的是谁?

“建安七子”分别指的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4/1/17 16:48:54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建安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对于建安七子来说,虽然主要以文学上的成就为主,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他们也或多或少参与到诸侯逐鹿的过程中。比如王粲在东汉末年曾经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来才归降了曹操。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孔融和陈琳,不仅都是建安七子之一,还都有痛骂曹操的经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建安七子”中,这两人都曾痛骂曹操,结局却截然不同!

一方面,就孔融来说,因为痛骂曹操,最终丢掉了性命。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还因为孔融让梨而流传千古。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曹操、袁绍、袁术等人一样,孔融也可以称之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了。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打孔融所在的北海郡,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镇定自若,可是,孔融不仅没能守住自己的所在的城池,还让自己的妻儿都被袁谭所掳,自然是十分不称职的表现了。而这,也可以说是孔融好高骛远,不够务实的表现。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在失去地盘之后,孔融来到了曹操挟持的东汉朝廷。俗语有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过,孔融却处处和曹操对立,乃至于对曹操的不少行为出言不逊。

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消灭了袁绍势力。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对此,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然,孔融和曹操之间的冲突,主要还是因为孔融忠于汉室,而曹操则是野心勃勃。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规定,千里以内,不得分封诸侯,这和准备建立魏国的曹操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曹操指使手下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因此,虽然孔融痛骂曹操,让后者十分不爽,但是,曹操之所以对孔融痛下杀手,主要还是因为二者立场上的相悖。

另一方面,就陈琳来说,和孔融一样,他也是建安七子之一。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只能大致判断他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反对。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陈琳的这一劝谏是比较正确的。因为一旦让掌握兵马的刺史、太守来到都城,那么,后果将会是难以收场的。

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来到都城,从而胁迫何太后和宦官,结果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东汉王朝动乱四起,这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至于陈琳的主公何进,也在内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在东汉末年,袁绍从夺取冀州开始,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等到消灭公孙瓒的时候,袁绍已经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了。当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在东汉末年快速崛起。于是,非常明显的是,一山不容二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较量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最后,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陈琳痛骂了曹操,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反而帮助了曹操,促使其身体得到了恢复。公元202年,官渡之战后的第二年,袁绍病逝。在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斗,已经是一盘散沙了。在此背景下,陈琳跟随袁尚。建安九年(204年),袁尚遣阴夔及陈琳乞降,曹操不许,急攻邺城,袁尚败走。邺城破,陈琳被曹操俘获。袁尚败后,陈琳归附曹操。

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曹操对外作战的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陈琳染疾逝世。总的来说,相对于孔融,虽然陈琳也曾痛骂过曹操,但是,当时二者各为其主,陈琳的行为也不能太过苛责。并且,因为才华横溢,陈琳更是获得了曹操的接纳和重用。换而言之,陈琳也诚心愿意为曹操效力,这和孔融的情况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两人的结局大相径庭。

标签: 建安七子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马钧有哪些发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钧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卧龙,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略家。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木牛流马、诸葛弩等都是诸葛亮发明的,但是同在三国时期有个发明家在兵器学方面的研究并不比诸葛亮差,他就是被称为“天下之名巧”的马钧。少时家贫,改造绫机马钧从小家境贫苦,少年时并未意识到

  • 溥仪的生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溥仪

    溥仪作为末代帝王,在位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倒不是他有什么大作为,而是他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时我们许多人觉得,宣统太不安分了。”(《宣统皇帝秘闻》)在人们眼里,溥仪不仅不安分,还被加了一个“太”字,他实在是做了很多不安分的事情。就连溥

  • 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洗澡

    最近很多人问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冷的,这个问题想必是真的没有多人关注过了,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说下,话说古代人的一些习俗也还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也还是值得大家研究的。1、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什么古代让官员回家洗澡的假期叫:休沐。并不是冠假,所以大家一定别

  • 古代把结婚的婚字写成昏字是因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结婚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结婚两个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在我国的古代会把结婚的婚字写成昏字,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1、古代把结婚的婚字写成昏字是因为什么结婚的婚写成昏字是因为:在黄昏时举行婚礼。并不是因为太紧张而头

  • 古代老虎为什么被称之为大虫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

    说到老虎,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非常凶猛的动物,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王。但是在古代,老虎有一个别称,那就是“大虫”。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把这么凶狠的动物称之为“大虫”?难道是在贬低老虎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老虎被称为&ld

  • 北大校徽是谁设计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校徽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北大的校徽的设计者很感兴趣,毕竟北大还是有很多故事的,那么这个北大的校徽到底是谁设计的呢?这个校徽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北大校徽是谁设计北大校徽的设计者是鲁迅设计的,真的是鲁迅设计的,并不是林徽因设计的。2、北大校徽是鲁迅设

  • 唐朝皇后及妃嫔列表 AD618-AD907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

    君主配偶本名职位在位期间备注唐高祖李渊1窦夫人待查结发之妻、正室,后被追谥为太穆顺圣皇后待查生隐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平阳昭公主。2万贵妃待查妾室、贵妃、太妃待查生楚王李智云。3尹德妃待查德妃待查生酆王李元亨。4宇文昭仪待查昭仪待查生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5莫嫔莫丽芳

  • “太妃”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妃

    太妃,是王太妃、皇太妃、太尊太妃甚至是太皇太妃的简称或总称,是尊封给君主生母、前任君主配偶或已故王爵正室的位号。太者,大也,因此太妃虽只在妃的范畴,但地位却大,然而只居妃位,因此位于太后之下。此外,除了有太妃外,还有皇贵太妃、贵太妃及太嫔 。主条目:皇太妃中国和日本尊封皇帝或天皇生母、养母或庶母及

  • “先朝君主遗孀”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遗孀

    先朝君主遗孀是总称那些已驾崩前任君主的妻妾,又称先朝老妇,除了正室如皇后、王后、王妃之外,又可称为先朝妃嫔、先朝嫔妃、先朝嫔御等等,按照各朝代和各君主的不同规定,先朝君主遗孀会有不同的出路。在某些朝代或地域,部分先朝君主遗孀会得到尊封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夫人、太妃、大妃等位号,但大部分也未得尊封

  • “皇太妃”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皇太妃

    皇太妃,是中国、越南和日本尊封先代皇帝或天皇妃嫔或原为妃位的现任皇帝或天皇生母的位号,位次皇太后。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妃是东晋晋哀帝、晋废帝的生母周贵人。明代以前皇太妃这一尊号一般仅限于尊封非皇后出身的帝母。继任君王没有义务与责任要尊封君王的其他遗孀为皇太妃。自东晋周太妃以后,历代多有延用皇太妃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