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唐时期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隋唐时期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89 更新时间:2024/1/17 1:08:24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年(581)恢复了尚书省﹐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隋代不置录尚书事﹐尚书令虽设而常缺﹐尚书左仆射便是首相﹐高颎任此职达十九年﹐综理全国政务。他虽兼任纳言(即侍中)﹐而权力主要来自左仆射之职。高颎之后﹐杨素亦为此职。大业元年(605)﹐杨素升任尚书令。杨素死后﹐隋炀帝杨广不补尚书令﹐大业三年后﹐左右仆射也不补任了。

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并置﹐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尚书令仍是虽设而虚其位﹐仅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一度担任。唐中叶后﹐唐德宗李适为雍王时再兼此职。

故唐以仆射为省主﹐若置左﹑右仆射﹐便以左仆射为省主。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协助仆射分理省内事务。尚书省设六部二十四司﹐部有尚书﹐侍郎为之副﹔司有郎中﹐员外郎为之副。吏部综铨选之任﹐户部(初名度支﹐隋代称民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为户部)负财政之责﹐礼部掌礼仪及贡举﹐兵部主兵籍﹑器仗﹐刑部(初名都官)理刑狱辞讼﹐工部知工程建设。全国政务﹐各归所司。九寺三监(见卿监﹐则成为具体办事的职能机构﹐贯彻尚书诸司所传达之政令。地方州﹑县亦禀承尚书符令施政﹐并定期向尚书诸司申报户口﹑籍帐及政绩。故尚书省仍是国家政事总枢纽﹐是最高行政机构。

唐初﹐左﹑右仆射及中书令﹑侍中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地位极为尊崇。太宗贞观年间﹐房玄龄为左仆射近二十年﹐成为唐朝著名宰相。但是就在唐朝前期﹐尚书省的地位已在下降。首先﹐是仆射相权的削弱和被剥夺。唐朝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参加议政者原为三省长官(即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但皇帝又以敕令指定其它官员参加议政﹐称为参加机务﹑参议朝政等。

其官品位较低者则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亦为宰相。贞观二十三年(649)﹐李绩拜尚书左仆射﹐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于是左仆射为当然宰相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其后﹐凡官仆射者必须加此称号﹐才能参加议政﹐才是真宰相。左右仆射逐渐被排除于宰相之外﹐到唐玄宗时就少有仆射参加议政的事例。

尚书省因其长官被排除于决策机关之外而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了。其次是尚书省各部诸司的职权逐渐为新发展起来的各种使职所夺。这种使职由皇帝以敕令任命﹐专管某一具体职事﹐属于差遣性质。唐玄宗时是各种使职迅速发展的时期﹐如在财政制度方面就有劝农使﹑度支使﹑营田使等的设置。这些专一性的使职﹐直接禀承皇帝的敕令﹐指挥其下属机构﹐很少通过尚书省。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军事上的急需﹐使职增设更多﹐权力更大﹔加以宦官专政﹐藩镇跋扈﹐尚书省的职权更加削弱。于是尚书诸司成为闲曹﹐“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官曹虚设﹐俸禄枉请”﹐“一饭而归﹐竟日无事”。

标签: 尚书省

更多文章

  • 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 隋唐时期中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为固定编制的宰相;以

  •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职责1、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制敕。制敕作为一类特别的行政、政令文书,体现了皇帝在国家政务处理中作为

  • “侍中”官职的历史起源 侍中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介绍古代职官名。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

  • 古代被封“诰命夫人”的女子有哪些特权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诰命夫人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可能一些心细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在这些历史剧里面,虽然几乎没有哪位女子有过什么爵位官职,但有一些里面,会有这么一个“诰命夫人”的封号。看这些被封者的表现来看,被封“诰命夫人”毫无疑问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但具体被

  • 古代“缠足”的历史由来及危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缠足

    要论古代对女性迫害最为严重的恶习,“缠足”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年龄稍大一些的朋友,想必也曾见过家中长辈缠足后的“小脚”,我曾亲眼见过祖母的脚,那情形简直堪称恐怖。追本溯源,“缠足”这种恶习大致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后经南宋、元

  • 古代妾室的地位怎么样 妾室与正室的待遇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妾室

    众所周知,古代推行的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个男子只允许有一位妻子,但却允许有多个妾室存在。根据古代法令,妻妾虽然共事一夫,但地位却是天差地别,那么妾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看。迎娶区别:妾室几乎等同于货物妻妾地位的不同,从迎娶时便开始体现,正所谓&ldqu

  • 梁山县从古代就属于济宁市吗 梁山县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山县

    不知道大家对梁山县了不了解,其实梁山县的前身是昆山县,是在1941年的时候成立的。这个昆山县是由东平县、汶上县等六个县城以及周边的乡村所组成的。所以严格来说不存下梁山县自古就属于济宁。严格来说是属于菏泽市与济宁市共同组建的。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一起来了解下梁山县的前世今生。大家知道梁山是源自【水浒传

  • 盘点宋朝历史上结局悲惨的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

    《清平乐》这个影视剧最近大结局了,褒贬不一,但也是这部剧让宋朝福康公主彻底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大家对她婚姻生活的悲剧极为不平,一个受尽万千宠爱的娇公主怎么能过得这么凄惨呢?福康公主是不是宋朝过的最不好的公主呢?答案当然不是,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宋朝公主过的都比较不如意,下面就来一个盘点了。福康公主 求死

  • 古代未婚女子为何被称为“千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千金

    从元朝开始,“千金”这个词语除了说明金子的数量十分庞大,同时也多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形容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千金”第一次被人们用于描述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是在元代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里。自此以后,“千金”用来形容女子的说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