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蔡襄在水利方面有什么贡献

蔡襄在水利方面有什么贡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86 更新时间:2024/2/3 7:55:18

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奏减五代以来丁口税,并修建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被茅以升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建成,对福建经济、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唐后期起,泉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泉州港湾区帆墙林立,百舰争流,中外商贾荟集,各地货物集散。然而,万安渡成了福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障碍,交通问题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万安渡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蔡襄等人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这种石基的开创,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近代称之为“筏型基础”。

他并种海蛎以固桥基,于桥上下两侧滩涂上,植石以附蛎,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学运用于建筑上的先例。

桥成之后,蔡襄拟订了千古传诵的《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它真实地记载了建桥情况和桥的规模。“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全文共150多字,文辞极优美,同时它又是中国书法史上颇为著名的书法珍品

蔡襄曾组织人马,从福州始沿途栽植树至泉州、漳州,计长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曝晒之苦。它成为洛阳桥的配套工程,此即《宋史》本传所说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一事。

近一千年前的蔡襄已能注意到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水土,确是高人一等。时人为此作诗赞之:“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蔡襄在泉州积极组织群众抗旱,兴修水利,生产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嘉祐三年(1058年),适泉州一地春夏之交久旱不雨,他特地三次带领官员到泉州飞阳庙祈雨,自责干旱不稔,是“郡守不德之故”。还写下《乞雨题西方院(有序)》:“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

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事罪斯民。”他是以此举来劝告各僚属要关心民瘼,组织农民抗旱自救。不久恰好天降大雨,旱情解除,岁以大稔,十朋因此赞他“爱民心有彼苍知”。

晋江龟湖塘可灌田数千亩。但是,沿塘百姓常为用水及管理维修堤岸等问题争吵、斗殴。加上土豪、无赖好事之徒插手搅浑,沿塘百姓冤冤相报,问题久而不能解决。

蔡襄深入民间,详为考察,为更好地保护这一水利工程,加强排涝抗旱作用,以利农耕,相应加强相邻各乡林、黄、苏、郑、吴、蔡六姓的联谊,特制定《龟湖塘规》(后世称为《先宋塘规》),使龟湖有法可依。

它明确规定六姓用水及管理维修问题,保证农田能及时得到灌溉。他在制定《龟湖塘规》时,按规定执行管禁,遇有重大违规者,则由陂首呈县府惩处。正因为有蔡襄的《龟湖塘规》在,龟湖塘维护了近千年,为濒湖农民流泽千余年。

据《晋江县志》载:“自蔡襄定塘规至明朝的五百年间,粮食产量往往二、三倍于他乡。”这是对泉州水利建设的贡献,后人因此为之立《德政碑》。

标签: 蔡襄

更多文章

  • 呼韩邪单于有几个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呼韩邪单于

    据查,在王昭君来到之前,呼韩邪单于的阏氏一共有如下五位:第一位:乌禅幕的女儿。这个女人是呼韩邪还没有当单于的时候,他的父亲虚闾权渠单于给他找的妻子。关于他的这个妻子,我们知道的只有如下的一点内容:一是他的这个妻子的父亲是匈奴的老臣乌禅幕。乌禅幕原是居住在乌孙和康居之间匈奴部落的一个小王,在狐鹿姑单

  • 傅瑶是谁的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傅瑶

    傅昭仪(?公元前2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汉元帝刘奭的妃嫔,定陶恭王刘康生母,汉哀帝刘欣的祖母。颇有姿色,初为汉昭帝上官皇后的才人。汉宣帝时期,得到太子刘奭宠幸。汉元帝即位,封为婕妤,甚得宠爱,生下平都公主、定陶恭王刘康,进封昭仪。汉元帝去世,随着儿子刘康进入定陶,称定陶太后。刘康去世

  • 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建安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对于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虽然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是,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将皇位传给养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

    宋朝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开创,经济发达,文治鼎盛,先后分为北宋和南宋,一共经历了18个皇帝,享国319年。在宋朝的历代帝王之中,除了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之外,名气最大,最受世人赞扬的皇帝,要数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之子,继位之后一改他父亲宋真宗劳民伤财,神道设教的方针,以仁义治国。他善于采

  • 古代"太尉"官职的历史由来 "太尉"权限大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尉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位列四大名著之中的《水浒传》,在脍炙人口的《水浒传》中不仅有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以及他们各自传奇故事,但是我认为在《水浒传》中英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在当时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在这等级分明的官僚体系中有教头、禁军教头、经略使、都监......真的是让我们眼

  • 投壶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投壶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

  • 家谱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家谱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

  • 家谱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家谱

    爱国诗人文天祥曾云:"家之有谱犹如国有史也。史以纪实,谱以昭穆。昭穆明,则家派无可不显!"一国无史便难明兴衰,一族无谱则难知世系。回首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虽朝代政权更迭不休,家族文化却历久弥新、延绵至今,这与家谱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那么一部完整的家谱到底都记载些什么呢?姓氏源流中国古姓大多是图

  • 大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大夫”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夫

    旧时医生称为郎中,近现代以后随英文doctor译为大夫,念作(dài fu),后为医生,医师,至于民间仍有以大夫(dàifu)称呼者。由来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

  • 北宋三司使官职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司使

    蔡襄是北宋名臣,在任期间任劳任怨,为百姓做实事。他在通州发现泉眼供当地使用,后来被命名为蔡公泉。蔡襄本在外地做官,宋仁宗召蔡襄回京,授职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来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预政事。次年,迁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注内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