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亲王和郡王的区别

古代亲王和郡王的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04 更新时间:2024/2/7 8:48:31

古代的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可以说王爵是古代皇帝之下最高的一等爵位,更是无数功臣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度,像唐朝的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前是秦王,宋太宗在成为皇帝之前是晋王,杨广在成为太子之前的爵位就是晋王,这些人的爵位都是亲王,像郭子仪的汾阳王,徐达死后追封的中山王,郑成功在南明被册封为延平王等等,这些爵位就是郡王,而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字数的差异,简单的说就是一字王是亲王,二字王是郡王,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说或者演义上才会出现“一字并肩王”的说法。

不过字数上的差别并不能够准确的代表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兄弟以及儿子通常被封为亲王,比如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秦王、李元吉是齐王,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治是晋王、李泰是魏王等等,朱元璋的儿子最具有代表性,朱棣是燕王、朱樉是秦王、朱棡是晋王,不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能够完全代表秦朝之后的王爵情况,因为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汉朝的皇子的王爵一字王和二字王都经常出现。‘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秀的祖上长沙定王,两个人都是汉景帝的儿子,这里就不能够凭借字数的差别简单的区分,主要的原因就是亲王和郡王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也就是说汉朝王爵并没有字数上的区别,王爵的高低主要是封地的大小以及富庶程度决定的,比如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肥和代王刘恒,齐地和代地的差距也就能够看得出两位皇子的受宠程度,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就比较不受宠,原因就是汉朝时期长沙地区属于“蛮夷之地”,如果一个皇帝受到宠爱,怎么可能被册封到一个偏远贫瘠之地呢?

其实,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主要就是地位和待遇上的差异,对于武将功臣而言,郡王就是他们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抛开汉朝不谈,因为两汉时期除了汉初的异姓诸侯王之外,也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是王爵,当然还包括了夺得益州的刘备自称为汉中王,但是刘备属于汉室宗亲并不是异姓诸侯王,比如唐朝的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李晟是西平郡王,南宋时期韩世忠被封为咸安郡王,明朝的徐达被追封为中山郡王,常遇春被封为开平王等等,可以说郡王就是古代武将能够抵达的巅峰爵位了,可见郡王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基本上不会出现泛滥的情况,就是王朝后期数量也不会太多。

清朝的亲王和郡王之间的差别是最被大家熟悉的,看过清宫戏的人都知道,《雍正王朝》中胤禛因为江南赈灾而被册封为雍郡王,后面才晋封为雍亲王,八阿哥是廉亲王,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朝仅仅是一个贝子的身份,知道雍正继位之后,才将他立刻提升为怡亲王,更是成为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在这里我们能够明显看到爵位的不同,当然不同的爵位能够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其实古代王朝清朝是一个最特殊的王爵。

因为它的王爵分为四等,也就是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他们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俸禄、工资的区别,其中亲王年俸10000两、粮食10000斛,郡王年俸5000两、粮食5000斛,贝勒年俸2500两、粮食2500斛,而贝子年俸1300两、粮食1300斛,可以说亲王和郡王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而这也能够理解胤祥被雍正从贝子直接提升为亲王,绝对是一种天大的恩赐了,而这也是胤祥忠心侍奉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当然在唐朝的时候,亲王和郡王的待遇也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唐朝的官职表去看,其中正一品的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只有李世民担任过的天策上将,而正一品的爵位就是亲王;从一品的官职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以及爵位嗣王、郡王和国公,也就是说在唐朝秦王和郡王分别享受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待遇,在李渊称帝后,他的儿子们被册封为亲王,比如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其他宗室成员被封为郡王,比如河间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等等,那么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呢?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俸禄的差异,根据《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也就是说亲王属于正一品俸禄是七百石,而郡王的俸禄只有六百石,古代官员的工资都是实物工资,当然对比清朝亲王和郡王的差距,在唐朝两者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其次就是土地之间的差别,根据《新唐书》记载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等级官员能够分到永业田,其中亲王有100公顷,而郡王只有60公顷,而在食邑方面,亲王食邑万户,而嗣王和郡王食邑仅五千户;所以说无论是哪个王朝,亲王和郡王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代表了一种政治地位,明朝的情况也基本上类似,当然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明朝的靖江王,虽然名为郡王,但是地位明显高于郡王低于亲王,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一代靖江王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儿子,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的地位才会特殊。

标签: 亲王

更多文章

  • 盘点古人对妻子的三个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妻子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深厚,从古时候流传下了许多文化礼仪和习俗讲究,一直到今天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古代人的称呼并不像现代人这样随意,他们都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提及旁人的父亲要说令尊,而称呼自家的就是家父,称呼别人家的儿子就是令郎,而叫自己家的儿子就是犬子,总是称呼就是尽量抬举别人家的人,而自己就要显得谦卑

  • 秦始皇的小女儿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

    说起秦朝历史,不论是正史当中还是野史当中,都会表面秦始皇的孩子是非常多的,在正史上记载的有12个,但是在野史中,专家考证大约有30几个。看上去这数字挺多的,但是想想这后宫佳丽三千,也就能理解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秦始皇的子嗣的下场是什么吗?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始皇的儿女众多,但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秦始皇

  • 荀氏八龙是指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荀氏八龙

    魏晋时期,整个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今河南许昌)荀氏。东汉时期的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

  •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金谷二十四友

    可能有很多人听说过,在西晋时期,有“金谷二十四友”这样一个团体组织,而这个名字来源于金谷园,这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大富豪石崇的一座别墅。而说到石崇,很多人也都有所了解,他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富翁,说他富可敌国也绝对没有半点夸张,那这样一个极其富有的人,他所建立的金谷园中的金谷二十四友

  • 宋朝士兵头上戴的帽子有什么作用?它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

    宋代的士兵,头上戴着一顶笠子。这种装扮,很多人会觉得很滑稽,甚至怀疑宋朝的士兵是不是真戴了一顶笠子。理由是,这样的笠子,其防御性是很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戴在头上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我倒觉得应该不会是假的。证据如下。其一、《水浒传》里多次提到这种笠子,比

  • 古代的人占有多少土地才算地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地主

    地主是一个过去式,建国之后,地主就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那么什么是地主?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地主指家庭拥有土地,其成员不参加劳动的人。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地主为皇帝,拥有全国土地,其它的根据级别之类的划分。从大地主下划到小地主,最后划到级别最低的农民手里。低级别的向上级定期交税。没土地的雇佣农工直接受

  • 郑国渠有什么作用 郑国渠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国渠

    郑国渠其实最开始的确就是一个阴谋,韩王想要借此来使秦国国力衰弱,让秦国没有办法继续东出,想要保韩国安定十年。但是这一举动,就算在当时的确令秦国疲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十分有利的,韩王的这个“阴谋”不得不说的确是一个损招。那历史上郑国渠究竟有什么作用,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呢?郑国渠

  • 盘点历史上为了皇位杀兄弑弟的帝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杀兄弑弟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们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能保住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的朝代能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帝王们才会非常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而下面的人想的都是怎么能上位,野心更大的就想自立为王。不过历史上一位臣想篡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更多的还是皇帝的儿子们来争夺这个皇位。为了太子位头破血流很正常,最恨的人连自己

  • 荀彧为曹操出过哪些计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荀彧

    提到曹操手下的智囊团,那么荀彧就必须要说一说了。他跟随曹操二十余年,一直被认为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就连曹操极其信任的郭嘉也都是他推荐来的。在曹操看来,荀彧有着“王佐”级别的谋略智慧,对他的到来也是非常兴奋。那么,荀彧到底有着什么样过人的谋略,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识呢?三国时期,在

  • 点天灯是什么刑罚?历史上有哪些人受过?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点天灯

    古代刑罚千奇百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凌迟与人彘,前者是用小刀将受刑者千刀万剐,后者则是将人砍去四肢,割鼻挖眼,铜液灌耳,哑葯灌喉,最后再装进马桶,做成半人半猪的怪物。然而「点天灯」这项酷刑的恐怖程度,与凌迟、人彘相比,却不遑多让。点天灯,顾名思义就是将受刑者的衣服褪去,接着将他全身裹上麻布,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