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多水患,可是近几十年长江却泛滥成灾的情况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和人为堵塞河道、气候变暖、以及水土流失有很大关系。据文献记载,在1946年前的四千年来,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因河水泛滥改道26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和决口,多次导致开封城被黄河淹没,地下跌埋有六座古城遗址,它们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朝的汴京城、明朝的开封城和清朝的开封城,目前黄河河道比市区高十来米,黄河已成悬河。
但是近几十年来,黄河泛滥逐年减少,其主要因素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建设,工业用水逐年增加;随着人口的激增,生活用水也逐年增加;气候变暖使上游发源地冰雪逐年减少,流下来的水量也逐年减少;再一个就是国家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治理黄河,清理淤积的河道。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可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的水患逐年减少,长江的水患却逐年增多。最近一段时间安徽、湖北、浙江一带的洪水泛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那么很多人就会感到不解,历史上黄河泛滥成灾是常事,可是现在为什么黄河极少泛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却越来越严重呢?
我们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水量是黄河的好几倍,历史上由于长江流域有许多湖泊和支流,排泄量都很大,所以减少了长江流域水患的发生。那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患发生的原因何在呢?
一、由于早些年北方地区战乱不断,很多北方百姓大量南迁。南方多山少田,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就开始围湖造田,这就破坏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有的水系,水患也逐年增多。
其实清朝政府也曾搞了退田还湖,但是晚清时期,清朝局势越来越乱,也就顾不得这些事。据调查,长江流域围湖造田的面积20世纪初达到高峰,这就是目前江南地区洪涝灾害不断的原因之一。
二、随着长江上游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树木被大量砍伐,使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土流入长江,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床一再升高。
三、气候变暖,使我国南方降雨量持续增加,导致河水暴涨,泛滥成灾。
目前江南地区水患非常严重,要想从根本上根治水患,还是要疏通河道,退田还湖。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至于防止气候变暖和治理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都是很漫长的工作,一时之间很难凑效。人类正在毁坏他们的生存环境,所以治理环境应该是国家首要任务。即使我们盖起千万间广厦,修建起无数公路、铁路,如果任其环境恶劣下去,终究也是守不住的,人类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黄河和长江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可以说,没有它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肯定不是今天这副欣欣向荣的模样。但这两条河流在福泽中华大地的同时,也给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就比如说黄河自古以来就有的特性:爱发洪水!近几年来,黄河虽然安分了一些,但长江又开始“闹脾气”了。
中国河患问题?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做“有河患,无江患”,河是指黄河,经常为患,江是指长江,长江它本身并不是一条害河,它很不容易发洪水的!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长江的上游,四川,包括青藏高原那一带,是有很的原始森林,我们都知道森林的话可以涵养水源,建国时,长江上游这些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是4000亿立方米!上游无论怎么下暴雨,这些森林都会把水吃住,而近60年来的乱砍乱伐,只是为了少数商人和官员得到利益,无数森林被砍成荒山!
到了今天,这些森林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已经锐减到1000亿立方米,森林的吃水能里一下就减少了3/4,3000亿立方米的水要直接由长江来承担,这要是不发洪水也就真没天理了,有人说,不是有三峡工程么,三峡工程可以阻挡洪水!忘了告诉大家,三峡工程的吃水能力只有300亿立方米,跟3000亿好象差个0吧?你修十个三峡大坝才能把森林吃不出的水涵住,再说这只是第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平原,背面上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长江中下游跟很多的湖,如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都是沟通的,就是长江水真的涨起来了,也会分洪到中下游的这些湖里,这些湖的水位只要涨几厘米,长江水位就可以下降1米,只要用中下游的这些湖蓄水的话,分洪的话,即使长江上游的森林没有吃住水,也完全不可能酿成洪灾.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现在的问题是,长江中下游的各个湖泊都被围湖造田,湖泊被填死,造农田,甚至造城市,这样一来这些湖泊完全失去了蓄水分洪的能力,长江一但涨水,这些围湖的田,围湖的城,也是第一个被淹没的.
从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了为什么现在长江会发洪水了,上游的森林已经失去大部分涵养水源的能力,中下游的湖泊也失去了大部分蓄水分洪的能力,这要是再不发水,不是显得自然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是破坏自然环境者,必将遭到自然的严厉惩罚!可是这种惩罚,为什么要降到我国的穷苦百姓身上啊?这也太不公平了!!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