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行书和谁的行书结合才会出自己的风格?

米芾行书和谁的行书结合才会出自己的风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90 更新时间:2024/2/3 6:09:35

首先我们先看下米芾此人的的历史简介。

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从时间上看,米芾书法师从前朝唐朝,唐朝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书法成就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来看米芾的作品。

米芾以行楷著称,但米芾书法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根据前人评论,大致有如下特点:1、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米芾自称自己是书法为“刷”。2、结字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端庄之中婀娜多姿。现代书法家功先生诗赞米芾:“羡煞襄阳一枝笔...”

这与米芾书法的通俗性和具有书法的形质美有关,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其特殊的笔法和笔势造就了他独特的书风魅力。而这都与他的”怪癖“、“孤傲”的性格是分不开。

有许多史书记载他的怪特行径,例如,蓄石、拜石、乎石为兄、给石头洗澡、奇装异服、不与人同器等等,因此人称为“米颠”。

其实,米芾一点都不颠,聪明了得,按现代人论智商,他应该在“宋四家”之首,何以见得?

论书品气格,他不及苏轼;论创新、笔力不如黄庭坚。而他的精明,对书法的执着、专一,充满他的书论,尽显于书法的灵气和妍美中。

其书法品格可以从一下四点深入分析,至于其行书和哪位的行楷结合我们分析完后自由定论。

一、“二王”论

米芾好批评,历代书家,无一不评,其中不乏经典,但也有失偏颇,因为,他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批评他人。比如,他虽然对王羲之评价甚高,但在论及王献之的法书时,却云:“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认为献之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美,妙绝时伦。”其实是他的性情笔法,与王献之更相投。

他还在题赞《中秋帖》谓:“藐百川,会北海。人那知,冠千载。”认为王献之书法有“天真超逸”的意趣。称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他还有一句狂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这句话,出自《志林》:徽宗命元章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郑笔于地,大言曰。有人认为,这是米芾知道徽宗藏于屏风,于是,故意大声说给皇帝听的,有拍马屁之嫌。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也不符合米芾之性格。

清王文治也对此有过一说,他在《论书绝句》中说:“天姿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认为米芾的书法集古终成大家,自创一体,超越“二王”。这个评价,似乎更加离谱。

此话真正是何用意,众说不一,按字面理解,是不把“二王”放在眼里,但这与他始终视“二王”为宗的思想不一致,实难分辨。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信满满。

二、“八面”论

“八面出锋”并非米芾所创,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字之八面---已少锺法。”这段话里,他认为,到了智永虽八面具备,但已少古法了,唐以后,古法亡矣。米芾这里所指的古法,就是指锺繇、王羲之书法。可见他对唐楷,过于规整,定式不变之风持有偏见。于是,他自言:“自任腕有羲之鬼。“他自誉:“随意落笔,皆备自然,”意足我自足”。主张笔力通过手臂达到毫端,故须悬手提笔。他说,以此笔法,八面出锋,才能达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亦即“骨劲、皮肉、脂泽、风神皆全”。可见,他的王羲之笔法是敬畏的,而贬唐楷为“一笔书”。

三、“大字”论

“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张旭教颜真卿笔法,意为字形要力求匀称、大小均等,所以遭到米芾批评。张旭作为书法大家,不至于这样说吧,这显然不符合古法呀!还有一种说法,米芾主张,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这显然是笔法和结体论。

无论是哪一种理解,说明米芾是极力反对将字写成状如珠子,主张结体要随字形变化,有意趣,这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得到验证;主张大字的用笔结体要如小字结密,而小字的用笔结体要如大字一样舒展。这也是符合米芾书法审美观的。

四、“石刻”论

米芾还有一个观点:“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认为刻石,即使最精之刻工,也会致使原迹走形,无法与真迹相比,况且许多碑刻,刻工粗糙,故他不主张学石刻。这虽然遭许多人非议,并非绝对,认为即使墨迹也不一定是真迹。但此话出自米芾之口,你就会自然明白,米芾的书法锋芒毕露,岂是石刻能予以完全表现呢?

如果问其和哪位的行书结合更好,只能说书法艺术有有章可寻,但后期展现的是书写者自我的人生内涵,而像米芾这样能说出:“自任腕有羲之鬼。“自誉:“随意落笔,皆备自然,”意足我自足”,的书法大家,可想其已自成一派,但师从古唐书,所以练习者可以遵循其学习路径,于唐书相结合,互补性格。

苦临米芾行书,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米芾自己学书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1.学习晋书以前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2.学习晋书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博采众家之长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米芾习书经历启示我们,先要熟习自己钟爱的书法,得其精髓,再兼收并蓄,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关黄河的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成语气吞山河:吞,吞没。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浊浪排空:形容来势凶猛,气势宏伟。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

  • 描写林黛玉神态的句子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1)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3)也许,林黛玉的呕血,心碎,眼泪,死亡是最美的结局。因为那是她唯一的出路。用一生等

  •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

  • 明代米万钟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米万钟是明代最著名的士人之一,受到同时代大多数士林的拥戴和敬仰。所以,推崇他的学问、执政、和人品,自然也趋之若鹜地收藏他的作品,并以此为荣。流传到现在肯定是珍品,没得话说。其实,在那个时代,以及后来清朝乃至民国,能够写好书法的人读书人很多很多,因为他们从小就大,几十年都是毛笔写字,个个儿都有一手书法

  • 说些关于黄河的历史典故~急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

  • 唐伯虎的练字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

  •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

  • 有没有比较恐怖的小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恐怖小说排行榜1、黄河鬼棺2、盗墓笔记23、创世纪的守护神4、古埃及的咒语5、风的预谋6、失踪的王妃7、恐惧状态8、天机Ⅲ--太空城之夜9、异现场调查科10、黄河鬼棺贰11、生死布局鹭江12、阴间/快读小说(快读小说奇幻控)13、喀迈拉的世界14、鬼吹灯之精绝古城15、鬼吹灯之南海归墟16、鬼吹灯之

  • 米芾 洛阳道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年代】:南北朝【作者】:徐陵【题】:关山月【内容】: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书法作者是米芾...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 带拼音的李时珍的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李时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从小就跟着他的爸爸一起去为人治病,找些草药种在他们家后院园子里。李时珍长大以后决心收藏各种草药来医治各种顽症。为了采集草药,他不怕危险,常常跑到野兽出没的地方。“双方不合算”齐白石老人不喜欢照像,三十年代中期经人介绍,郑景康到他家中去为他拍照,为他照了十二张像,还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