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东晋画家,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相传,有一年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一位叫桓玄的人代为保管。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两个月后,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恺之,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未动。等把柜子拿回家,打开一看,一张画也没有了。恺之惊叹道: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一天皇宫中夜闻有水声,唐明皇说李思训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没有技进乎道,并且不为富贵所埋没,他怎么能够得此荒远闲暇之趣!其子昭道,在当时的书画界也很有名气,当时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大李将军指李思训,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今天所说的青绿著色山水,据说就是从大小李将军而来。王诜北宋时期画家,王诜常于府第西园,与文人、画家切磋诗画,李公麟曾画《西园雅集图》以纪实。赵佶即位前为端王时亦与王诜过从甚密。王诜以贵族身份热衷于诗文书画,成为当时艺术活动中的中心人物之一。王诜富收藏,筑有宝绘堂藏古今法书名画,又延纳韩拙等画家相与鉴赏,常悬李成、范宽画加以评鉴,谓李成“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画则“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喻二者为“一文一武”。王诜颇具眼力,是北宋重要收藏鉴赏家。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写出五个古代大书法家,和两个名人勤学苦练的事例?
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怀素答案补充1.囊萤映雪;2.悬梁刺股;3.王羲之勤学苦练把池塘里的水染黑了;4.高尔基用镜子月光反射到书页上看书;5.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肚子饿得厉害,他就随便吃点东西,困得睁不开眼,他就伏在桌子上打盹;6.李白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发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