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39 更新时间:2024/2/3 6:30:05

丝绸之路的小故事一、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二、法显取经法显: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三、玄装取经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B。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四、鸠摩罗什传经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他的父亲是龟兹国的天竺(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的妹妹。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天资聪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别精通大乘学说。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公元382年,前秦名将吕光西征,迎罗什来中国,先在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西安)。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他在长安主持佛经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中国佛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准。他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观等。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五、班超定西域公元73年,40岁的班超在官府干些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当时,西域被匈奴再度控制,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于是,他把笔扔到地上,加入了西征的队伍。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于此。在与匈奴的第一仗中,班超仅带领36名精干的骑兵,一个偷袭就把匈奴军队打败。在伊吾建立了西域战局的前哨基地。卓越的军事才能使班超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派他出使西域,联络各城邦,共同对付匈奴。班超率领手下的36名壮士,南下五百公里,首先来到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咽喉的鄯善。他们刚刚到达几天,匈奴的使者带着130人也赶到了。亲匈奴的鄯善王派人将班超一行监视起来。危急之中,班超对手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日后也成为了著名的成语。夜里,他们分兵两路,利用沙漠的大风火烧匈奴军营,斩杀逃窜者,将130名敌军全部消灭。匈奴的使团被斩杀,鄯善王担心报复,只能依附汉王朝了。接着,班超来到西域三大城邦之一的于阗,于阗王与中央政权再次和好。班超和他的36名勇士继续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处DD疏勒挺进。当时的城邦疏勒就位于现在喀什一带。这里的首领被匈奴杀害,一个龟兹的将军被扶植成傀儡,疏勒百姓敢怒不敢言。班超一行出其不意地兵临疏勒王宫——盘橐城下。36勇士中一个名叫田虑的人主动向班超请缨,他只身进入盘橐城,劝说傀儡王立即投降。这个龟兹将军不相信眼前的事情,田虑发现身边的疏勒人与这个傀儡貌合神离,便一步冲上去,将傀儡王押出王宫。班超和勇士们旋风般扑向盘橐城,眨眼间便兵不血刃占领了疏勒。从此,被匈奴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再度开通。盘橐城的城墙经历2000年风雨至今屹立在喀什。这里有班超和他那些神勇的36壮士塑像。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他以这里为根据地,抗击匈奴,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

唐僧西天取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写一篇以我是电视谜400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你好起我的爱好,那可是数不清的多:画画、书法、看书……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电视,励志故事里每每都会讲到一些名人为了科学研究、发明而废寝忘食,例如《爱迪生煮怀表》、《爱因斯坦迷路》等等,而我却能为了看电视废寝忘食。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去看病,拿给我50元吃饭钱,爸妈妈他们走了,我可就自由了!

  • 有没有关于古代名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

  • 赵孟的书法有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不但是一位大画家,更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书法大家。赵孟书法上溯魏晋书风,兼采诸家之长。他篆、隶、楷、行、草无一不精,楷书和行书尤其精绝,其中又以小楷为最。他的书法先学钟繇等家,晚学李邕,疾笔如风,据传一日能书一万字,在当时书名极盛。赵孟频在书法上提倡实践中师古而创新,潜心研究二王和李邕之书,并加以借

  • 书法名家去事(往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笔冢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非常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之生,积了五大篓,于是他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他爱书惜物的襟怀。唐伯虎赖阁老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廉,这年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

  • 摹拓二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二王”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话说王羲之出身于书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七岁那年,王羲之拜他姨母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

  • 赵孟书法有哪些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在书法艺术上大唱“复古”调,不仅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向有一定的关联,更重要的还反映了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今体书真、行、草书的基本体式、形式法则在“晋人尚韵”的书美氛围中,由“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最后确定,而且形成一内撅、一外拓两种形式表现范型和书美意境。而前者成为后世之古典主义崇扬的

  • 赵孟在书法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幼即聪颖,为文挥笔立就,文章经济冠绝时流,旁通佛老之学,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声名远振,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妙绝今古,遂以书名天下。元杨载《翰林学士赵公状》云:“公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

  • 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 越短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跑得快晚饭男人的叫姐姐对吧大河坝惊喜吧考电话无限好擦几不行的话睡不好先回答我i想好吧这个点看图数据线估计得货已收到韩剧少废话空欢喜色==黄河河神冯夷么!但受字数限制,那长的故事不想说了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

  • 介绍一下颜真卿兄弟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

  •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一百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