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谁能告诉我张旭的详细资料?
草圣张旭
唐代大书家张旭,字伯高,吴县人。开元年间曾来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所记,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沉“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
张旭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文宗时,诏以张旭草书、李白歌诗、裴?剑舞,并称“三绝”。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张旭称誉为“草圣”,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予他。我国古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的赞辞说到了张旭书法得益于药物刺激所引起的艺术灵感。除此之外,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国《幽闲鼓吹》中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就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以上这则张旭书法得益于常熟老翁的故事,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所编的《新唐书李白传》及北宋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中,都有类似记述,可见在唐宋时代,张旭与常熟老翁的故事已广泛流传。这则故事,在常熟地区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常熟人民为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曾留下过张旭的历史足迹而深感自豪和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