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颜真卿师从张旭的故事?

颜真卿师从张旭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79 更新时间:2024/1/23 6:32:18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谁能告诉我张旭的详细资料?

草圣张旭

唐代大书家张旭,字伯高,吴县人。开元年间曾来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所记,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沉“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

张旭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文宗时,诏以张旭草书、李白歌诗、裴?剑舞,并称“三绝”。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张旭称誉为“草圣”,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予他。我国古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的赞辞说到了张旭书法得益于药物刺激所引起的艺术灵感。除此之外,张旭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集纳各家之所长,也是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的重要原因。唐人张国《幽闲鼓吹》中记述过的一则关于张旭任常熟县尉时从一老翁处获得教益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这则故事说:张旭到常熟任县尉才十多天,有一个老翁为了一件小事到县衙内告状,张旭给他写了一张判决书,不料过了数日,这个老翁又来求判,张旭非常恼火,责备这个老翁道:“你怎么敢为了一件细小闲事屡次来求判。吵扰衙门!”这个老翁回答说:“我实在不是为了再来求判,而是因为看到你上次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想多得一些作为墨宝珍藏起来。”当张旭在谈话间得知这老翁家藏有其先父的遗墨精品时,就要他拿来观览。张旭看到老翁先父的墨迹时,惊呼“天下工书者也”,从此张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以上这则张旭书法得益于常熟老翁的故事,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所编的《新唐书李白传》及北宋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中,都有类似记述,可见在唐宋时代,张旭与常熟老翁的故事已广泛流传。这则故事,在常熟地区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常熟人民为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曾留下过张旭的历史足迹而深感自豪和振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逢曲车口添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敢于饮酒三斗以后才上朝觐见天子。路上看到装载酒麴的车竟然馋得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水味如酒的甘肃酒泉去。出处:杜甫、饮中八仙歌(《全唐诗》763页)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具体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东海丝路东海起航线最晚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南海丝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

  • 王羲之练习的故事,100左右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故事】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

  • 王安石黄河一诗中的两个典故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

  • 有关黄河的历史或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的神话源远流长,说也说不完。如果你非要我神话,那么我会告诉你:“黄河原先是条龙,后来老闹旱灾,老百姓天天求着下雨感动了这条龙,于是下凡人家变身为这条河,以造福老百姓。”感兴趣吧,要想继续听我神话,请加分。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

  • 海上丝绸之路有趣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1凯撒大帝与丝绸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凯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当时的罗马人一般都穿粗毛布制作的露着臂膀的披风式长衫,贵族则穿轻柔透明、亚麻织造的麻衣。但当他们看到美丽的丝绸后,就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它。丝绸很快成为风靡罗马

  •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

  • 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小故事】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

  • 丝绸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