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为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与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有何不同
你好,建议你可以找这个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部分书作来读读~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是怎样的?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井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f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就下决心要再练基本功,好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