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之是东普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法,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画破了。
<>中说:"普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深。王曦之这样出众的书艺,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谁给我写几个书法家的故事……
要写作文吗?柳公权心正笔正的故事最出名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笔力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书法家直言进谏的故事。唐朝出了好几位书法名家。如: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初唐时期的欧阳洵。人们将颜真卿遇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颜筋柳骨:指颜、柳两位书法家的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句是体态语。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借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律己清政。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再与柳公权等人谈话时说到自己的龙袍已经洗过三次,在场众人立刻赞颂文宗简朴的美德时,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当文宗问其原因时,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能,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此后,他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去世。“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