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中国海上航行的故事?
中国是古代世界的造船强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海上航行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远洋航海的国家之一,而且于唐代开创了延续约七百年、世界上仅有的古代大航海时代。
根据汉代王充《论衡》记载,周成王时有“越裳献雉,倭人贡畅”活动,越裳,为古南海国名;雉,一种珍贵的野鸟,倭人,指古代日本人;畅,一种宝贵的物品,该材料说明,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初海上往来已是常事。
现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航海活动,最初都是沿岸航行。从沿岸航行到远洋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进步。
世界上最早的远程离岸航行,现知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驾舟从古希腊的属地马西利亚出海,沿伊比利亚半岛、今法国海岸到了不列颠岛,再沿其东海岸向北至达奥克尼群岛,又折向东至易北河口。
公元前后王莽辅政时,又开通汉武航线南道:由黄支国出航,航行八月,至皮宗,行程一千七百海里;再行二月,经今新加坡、越南胡志明市,达日南或徐闻、合浦,航程至少为一千七百海里。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疆土广袤,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独占鳌头。据《旧唐书贾耽传》《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那时(公元8世纪)唐代对外交通有7条线路,其中海上交通线2条,一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由今广州出发,故称为广州通海夷道。
宋代300多年统治,鉴于北方有辽、金,西部有西夏,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而海上交通比唐朝更为发达,宋朝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开辟的古代大航海时代。
吴钩在《生活在宋朝》一书中说,宋朝经济繁华,非农业税接近85%,农业税变得微不足道,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间段就是宋元时期。
元代不但承继宋制,还大力收纳航海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曾任南宋提举泉州市舶三十年、拥有大量船舶的蒲寿庚。因此,元代的海上丝路在宋朝基础上更有发展,涌现多个航海家。
至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从1405~1433年。其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长44丈、宽18丈多,9桅12帆。锚重达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排水量达上万吨。一次出航船只达62艘,载将士27800余人。这是中国也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