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杂剧的意义是什么?戏曲在元朝是怎么发展的?

元杂剧的意义是什么?戏曲在元朝是怎么发展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1/15 20:25:25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元杂剧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其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它深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造诣两方面。

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但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如《窦娥冤》,《鲁斋郎》,《陈州粜米》等,大胆抨击了元代的专制统治和蹰败政治,使人们看到在民族、阶级双重爪迫下的黑暗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有的正面歌颂人民起义英雄,如《双献功》、《李营负荆》等。有的赞颂历史豪杰,如《单刀会》等。有的表现各种弱小人物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写寡妇窦娥大骂官府,沮咒天地;《陈州粜米》写农民张撇古对权豪的谴责与反抗;《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智斗花花太岁等。

3、描写爱情婚姻,反映妇女问题。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真诚相爱和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如被誉为"四大爱情剧"的《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以及神话剧《张生煮海》、《柳毅传书》等,都有着共同的反封建主题,表现了妇女的愿望和追求。有的揭露男子背义负心,反映妇女不幸遭遇,如《潇湘夜雨》和《秋胡戏妻》。有的反映妓女的悲惨命运和生活斗争,如《救风尘》、《金线池》等。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如《吴天塔》、《东窗事犯》、《赵氏孤儿》等,或寄寓民族感情,或歌颂正义。不少公案剧揭露了官场腐败,赞扬了某些清官。这类作品寄寓理想,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艺术方面,元杂剧形式新颖独特,在结构情节、人物塑造、戏剧语言等方面显示了很高的造诣,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是元杂剧创作的主流,但也不乏积极浪漫主义的描写。不少优秀的杂剧作品在描写了人民苦难的同时,还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并往往让他们获得胜利;而对那些气焰嚣张的权豪势要、奸佞之徒,则给予应有的惩罚,让他们以失败而告终,从而表达人们的理想。

2、在结构方面,优秀的杂剧作家多能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出发,精心地设置关目,使戏剧矛盾集中,主线突出,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因而许多杂剧作品都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元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这是它艺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关汉卿王实甫、康进之、纪君祥等优秀作家,都能遵循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去安排情节,然后又通过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4、元杂剧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元杂剧作品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并使之与文学语言融为一体,形成通俗流畅,质朴直率、生动活泼的特色。这是我国文学创作从文言向白话发展的一个显著变化。元杂剧多数作家的语言重本色,如关汉卿、康进之等,部分作家如王实甫、马致远等则较重文采。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喝雄黄酒真的能辟邪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吃喝喝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全民一起吃粽子(包括甜粽子和咸粽子)外,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这个习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在南宋绍兴年间,有一条千年修炼的白蛇,和一条青蛇,化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九计隔岸观火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原典】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注释】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

  •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有什么道理?为什么古人要这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的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杂谈,其中便包括了很多的俗语和谚语。中国人对后代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而古人之所以为我们付出之多,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

  • 现存的清明上河图是否完整?解析清明上河图!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现存的清明上河图是否完整?解析清明上河图!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最近,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

  •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家文化是怎么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家文化是怎么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子百家是一群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没落贵族,在这场奴隶制瓦解的大变革中献言献策,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也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啮指痛心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诗赞: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

  • 梁姓女宝宝怎么取名好听?梁姓宝宝三字名名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梁姓宝宝三字名名字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是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梁姓女宝宝的三字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对于即将来临的2020年,肯定有不少家庭制定了生宝宝的计划,那起名一事可以早点做些参考,说不定就能遇见夫妻都满意的名字。毕竟现代父母给孩子起名各方面的要求变

  • 《清明上河图》画的有多细致?有何尴尬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风俗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玉京曾忆昔繁华》——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是

  • 乐器"锵"是如何传播发展的?其形制结构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锵,又称新疆扬琴,是一种打击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传播发展扬琴于明代末年自波斯(今伊朗)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在广东沿海一带流传,后逐渐遍及闽浙、江淮和中原。而新疆的锵,则是由西亚——中亚一带经“丝绸之路”直接传入新疆喀什的,其时应

  • "相亲"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古人如何"相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由于现在婚姻成本的高昂,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剩男剩女”,本身的压力加上父母的督促经常让很多年轻人倍感烦恼,而“每逢佳节被相亲”更成了家常便饭,不过“相亲”这个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说起古人的相亲,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各种影视作品中的“父母之命,媒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