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因势利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因势利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1/17 23:05:09

因势利导,拼音yīnshìlìdǎo,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意思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出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那么典故因势利导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1、因势利导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因势利导成语的典故

战国时候,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立即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问大家道:“早去救好,还是晚去救好?”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不赞成:“我们不去救,韩国被打败了,必然依附魏国。我看还是早救好。”

孙膑说:“现在韩、魏尚未正式交战,早救,我国将代替韩国和魏作战,势必蒙受极大损失,不如晚救好。等他们实力消耗了,再出兵,可以受利得名。”齐威王认为是个好办法,打发韩使回国,答应出兵援救。

韩国仗着有齐国的支援,拚命抵御魏军的进攻,但打了五次仗,都失败了,只得再派人向齐国求救。这时,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

孙膑仍用十三年前围魏救赵的老办法,挥兵直指魏都大梁。

魏军主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把军队从韩国撤回来,不料齐军已经越过边界,进入魏国国境了。

这时,孙膑对田忌献策说:“魏国军队一向强悍勇敢,轻视齐国,以为齐国军队不敢和他们作战。会用兵的人,就要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现在我军进入魏国国境,可用减灶之计来蒙骗他们。”

他接着说:“第一天扎营时,要架造供十万人煮饭的灶。第二天架造供五万人煮饭的灶,第三天只架造供三万人煮饭的灶,让敌人以为我们的军队天天在减少。”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

果然,庞涓率军追踪齐军时,发现齐国军营炉灶天天减少,大为得意,“我早就知道齐军是胆怯的,知道齐军舰細,只有三天,他们的士兵就逃走了半了。”

于是,他不用步兵,只带了一部分轻装的骑兵去追赶齐军。

齐国军队已经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扎营。这里两旁是山,道路狭窄,形势险要,是埋伏军队的好地方。孙膑估计魏国军队在夜里会赶到这里。

孙膑叫人在一棵大树树干上削去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并在马陵道两旁山上埋伏了弓弯手,等见到火光时一齐射发。

夜里,魏军到了马陵。树木丛杂,道路崎岖。庞涓看到那棵树干露出白木,又写着一行字,便点起火把照看。

顿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纷纷倒下,其余的狼狈逃走。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临死时,叹道:这下成全了这小子的声名了!”庞涓一死,齐军乘胜前进,把魏军彻底打垮。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以逸待劳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以逸待劳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必恭必敬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必恭必敬,拼音是bigongbijing,形容态度十分恭敬。那么成语必恭必敬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

  • 成语"趾高气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趾高气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趾高气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ǐgāoqìyáng【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成语

  • 成语"高枕无忧"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高枕无忧”?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高枕无忧【拼音】:gāozhěnwúyōu【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

  • 成语"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釜底抽薪”?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釜底抽薪【拼音】:fǔdǐchōuxīn【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语故事】: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

  • 历史文化探索:兵贵神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兵贵神速,拼音是bīngguìshénsù,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孙子·九地》。那么成语兵贵神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这个成语来源于《

  • 横槊赋诗的主人公是曹操,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曹

  • 如何理解成语"一丘之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丘之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丘之貉【拼音】:yīqiūzhīhè【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成语故事】: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

  • 成语"磨杵成针"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磨杵成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磨杵成针【拼音】:móchǔchéngzhēn【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成语故事】: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

  • 成语"鸡犬升天"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鸡犬升天”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鸡犬升天的意思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2、鸡犬升天的主人公-刘安刘安(公元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