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端午为什么叫做"端午"?古代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端午为什么叫做"端午"?古代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41 更新时间:2024/1/7 22:52:33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端午为什么叫作“端午”?南宋有一本关于节日资料的书《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端午,又可以称为:端五、端阳、重五、重午,时间是在仲夏五月五日。

端午节吃什么?众口一辞都会说“粽子”。童谣里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入水喜洋洋。”粽子蘸白糖这是标配。不只民间,《红楼梦》里的贵族之家贾府过端午也吃粽子。林黛玉和袭人开玩笑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现代作家汪曾祺也写过过端午的习俗,尤其是吃的方面。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色的食物。有红苋菜,咸鸭蛋的红蛋黄什么的。樱桃、西红柿、红豆粽子、烧仔鹅、夹心红的萝卜等等和红色沾边儿的都算。

端午是个节,宫廷和民间贵族之前都要趁这个节大摆宴席热闹一番。《大明会典》所载,端午节的筵宴根据受赐者的地位分为上、中、下三等,菜品各有不同。比如上桌包括:按酒五盘,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碟,粽子一碟,菜四色,酒五盅。中桌则递减为:按酒四盘,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碟,粽子一碟,菜四色,酒五盅。这样的赏赐不只位高爵显者可得,就是教坊司的乐人也能得到。

贵族之家要互相宴请,借机娱乐。《红楼梦》里王夫人也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薛蟠也宴请了宝玉。所以除了粽子之外,山珍海味、时蔬新果也都是少不了的。时鲜果品,是端午节必吃的一个大项目。例如:宝玉散席回来,晴雯说“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

端午是夏天进入炎热暑期的标志,冰镇水果可以吃起来了。“端午”可以说是一个分隔点,端午之前属于夏天的前半段,虽然热,但是还到暑气蒸腾的程度。但是端午之后的夏天后半段,就进入了盛暑酷热的时节。《东京梦华录》里的宋代风俗:端午之前新鲜瓜果蔬菜是非常受欢迎的,吃的都是樱桃、青杏、茄子、瓠瓜、桃、李、沙果等等。而端午之后会吃很多冷饮类的食物,宋代的冷饮种类很多,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水木瓜、药木瓜、冰雪凉水、水晶皂儿、沙糖绿豆、黄冷团子、细索凉粉等等,等等……

除了吃的还有喝的,就是“茶”。茶能解毒、驱暑气,安神。端午节后天气渐热,湿气重而蚊虫多扰,需要解暑祛晦,茶是很好的饮品。因此皇帝也常将茶作为赏赐。乾隆五十一年的端午,皇帝赐妃嫔们以及十公主大普洱茶六个,女儿茶三十个。嘉庆皇帝也曾在端午节赏赐王子大臣普洱茶三瓶,花茶五瓶。

要说端午节的礼物,第一个常见的其实是扇子。在唐代,文人雅士互送节礼是端午节俗。《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八年的端午节,唐太宗别出心裁地颁赐扇子给当时的司徒长孙无忌和吏部尚书杨师道。唐太宗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朕今各赐君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也就是说,唐太宗送扇子不只是为了让大臣扇风取凉,是要让他们记得清廉的美德。

《红楼梦》里关于端午的节礼,明显的一处描写是宫里贵妃元春的赏赐。借袭人之口,把所有人得到的节礼都说了一遍:赏赐的基本款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宫扇和芙蓉簟都是纳凉用品,“簟”是竹席。红麝香珠里的“麝香”可以醒神开窍、袪邪辟毒。凤尾罗是有花纹的很薄的丝织品,衣料。

宝钗和宝玉的节礼完全一样。老太太多了“香如意”和“玛瑙枕”也是香药和纳凉之物。太太们只多一个如意。黛玉还有别的姑娘们则只有宫扇和红麝香珠。李纨和王熙凤的是纱罗轻薄衣料,还有香袋、锭子药这种袪邪去热毒用品。

麝香、冰片这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贵重药材在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是端午必备的节礼。贾芸在端午节前送麝香、冰片给王熙凤,而得到了大观园里花木工程的差使。因为王熙凤正需要这些香料药饵备办节礼。

过端午除了吃喝收礼物之外还要有活动。民间要赛龙舟,宫廷里也要在端午节大大地庆祝一番,演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一直从五月初一演到端午这一天,甚至到初六。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除了寻常戏文还要上演“节令大戏”。端午的节令大戏就是演绎民间端午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红楼梦》里写王夫人请薛家母女“赏午”也不是简单的吃喝,还包括应时应景地喝雄黄酒、赏花等等。而端午斗草也是一种活动。第六十二回写得很详细,提到了很多花草:观音柳、罗汉松、君子竹、美人蕉等等。香菱因为“夫妻蕙”引来哄笑,在打闹里滚进了泥塘,石榴红绫的裙子染污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朝时期法律制度开始走上"儒家化"道路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公元前206年,秦朝败亡。汉高祖刘邦在三年多的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汉,西汉即告结束。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从公元190年起,军阀割据混战,东汉名存实亡。至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东汉

  • 中国寓言故事之一枕美梦,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一枕美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

  • 有关于布朗族厚南节资料是什么 布朗族分布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布朗族的厚南节大家清楚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大家别看布朗族是一个很小的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却很丰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厚南节,看看他们这歌节日中都会做一些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布朗族的厚南节介绍布朗族的厚南节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

  • 兰汤是什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浴兰汤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要吃粽子,赛龙舟。可是你知道吗,古代在端午节这天要洗澡,而且不能用普通的水洗澡,而是要用兰汤洗澡,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屈原《九歌》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初学记》卷十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庙方四

  • 赫哲族礼仪 赫哲族都有哪些民族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待客礼居住在黑龙江同江、饶河一带的赫哲族,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业,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客人来访,常以凉拌

  • 元宵节为什么在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一、起源传说据传说,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入侵中原,百姓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往南方。其中一位名叫卢仝的文人,在逃亡途中写下了《临江仙·滁州西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后来,他来到了江南的苏州,结识了当地的官员和士人,并与

  • 元宵节还被称为什么节日?探索元宵节的来历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除了“上元节”、“小年节”等名称外,元宵节还有其他称呼。本文将介绍这些别名,并探讨它们的来历和意义。一、花灯节花灯节是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名称。这个名称来源于人们在这一天晚上赏花灯的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灯展览,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彩灯

  • 解密:"目的"一词起源于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古人眼睛为“目”,箭靶中心目标为“的”。这两个字如何组合成了“目的”呢?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北周高官窦毅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的女儿悲愤中骂道:“可惜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于是出榜招婿,条件是射中自己画于屏风上的孔雀眼睛。角逐之下,满城王公贵

  • 计姓起源于什么姓氏?计姓宝宝怎么取名好听?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计姓宝宝取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计姓在我国是一个小姓了,到2009年,计姓的人口总数还没有进入到全国姓氏排名的前五百位,人数是非常少的了。计姓起源也比较早,源于姒姓、有莘氏、己姓等,也有出于官位的,计姓的源流是非常多的。那么,计姓的宝宝要如何给他们取名更好听呢?

  • 姜诗简介:东汉时期孝子,是二十四孝中的"涌泉跃鲤"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姜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姜诗,字士游,广汉郡雒县泛乡(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东汉时期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