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族建筑 汉族古典园林究竟有多美

汉族建筑 汉族古典园林究竟有多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5 更新时间:2024/1/17 13:24:37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题画竹石》)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探索: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由来及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大家除了会想到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不是还会想到一个香喷喷的粽子以及蛋黄流油的咸鸭蛋,很多人都是很喜欢吃这些食物的,特别是咸鸭蛋,那在端午节为什么吃咸鸭蛋?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及由来有哪些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咸鸭蛋是端午“五黄”之

  •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睽卦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意思就是:睽卦九二。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没有灾难。《象》: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是尚未失去道路的原因。这里为什么说“会在巷

  • "春分"的节名有何含义?春分时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1日5时24分,迎来了春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第十个节气。节名含义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中日”、“日夜分”、“仲春之月”。“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两个节气中间,正好平分了春季,所以春分;另一个含义是“

  • 汉族文化 汉族文化"和"的精神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致中和”“中庸”是古代先民孜孜以求的美德,其首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亦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系指“中用”,“中用”即“用中”,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曰:“用中即中庸之义是也。”中庸观念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

  •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宋文学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此外,南宋的杜诗研究也有较大的反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说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年)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

  • 柯尔克孜族民歌 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民俗歌曲等。不过,在新疆额敏县和黑龙江富裕县的柯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此类宗教音乐多与蒙古

  • 揭秘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对二月二龙抬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抬头(二月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别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我国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

  • 裕固族风俗 裕固族民俗风情有何特别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

  • 热瓦普是何起源?主要流行在哪些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

  • 乌孜别克族舞蹈 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乌孜别克族属绿洲民族,其生活习俗与维吾尔族十分相近,其文化与生活习俗均有沿袭承继的成分。乌孜别克族舞蹈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乌帕尔、加扎依尔、夏米来尔、迪尔哈拉奇、塔娜娃尔、木那捷特等。乌孜别克族舞蹈,舞步轻盈、身腰柔软、双臂优美、节奏明快。表演形式很多,有男、女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