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1/15 12:09:34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于汉唐,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下面就来说说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关于中国蹴鞠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传说为黄帝所作,据说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将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争胜利后,都会将敌人的胃取出当当球踢,以彰显部落战斗力。但黄帝、蚩尤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今已经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

蹴鞠运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时期是在战国,不过当时称古代足球为“蹋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段话在之后的《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曾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齐地已经发展出蹴鞠运动,此时鞠的结构十分简单,多用动物毛发搓成团,在外面缝上皮革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人们的参与度很高,是齐国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

而“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说西汉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身患重病还偷偷去蹴鞠,最后呕血而死。其后“蹴鞠”在《汉书》中多次出现。

先秦时期,蹴鞠可能只受到个别区域人们的喜爱,但到了汉朝魏晋时期,蹴鞠已经开始全面普及,汉朝是蹴鞠运动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由于边境外族的长期骚扰,在“汉以强亡”的穷兵黩武的背景下,汉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士兵们的军务训练,对士兵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活度有了新的要求。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此时蹴鞠作为一种有效的军事训练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队。

在《汉书·霍去病传》中也有名将霍去病利用蹴鞠练兵的记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在《汉书》中,班固把蹴鞠列为练兵的一种方法,视之为“兵技巧”。

到了三国时期,根据《会稽典录》记载:“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人人以弓马为要务,而蹴鞠是和弓马并列的项目,可见其之风靡。魏国曹操非常酷爱蹴鞠,其子曹植作了一篇蹴鞠的杰出之作《名都篇》,对后世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易经的大壮卦九二"贞吉"之道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的大壮卦九二“贞吉”之道表达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大壮卦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意思就是:大壮卦九二。正固吉祥。《象》说:正固吉祥,是居于中位的原因。九二是阳爻居柔位,说明是动力稍减。趋近于大壮卦宗旨“止

  • 汉族建筑 汉族古典园林究竟有多美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

  • 探索: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由来及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大家除了会想到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不是还会想到一个香喷喷的粽子以及蛋黄流油的咸鸭蛋,很多人都是很喜欢吃这些食物的,特别是咸鸭蛋,那在端午节为什么吃咸鸭蛋?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及由来有哪些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传说咸鸭蛋是端午“五黄”之

  •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睽卦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意思就是:睽卦九二。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没有灾难。《象》:在巷子里遇到主人,是尚未失去道路的原因。这里为什么说“会在巷

  • "春分"的节名有何含义?春分时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1日5时24分,迎来了春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第十个节气。节名含义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中日”、“日夜分”、“仲春之月”。“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两个节气中间,正好平分了春季,所以春分;另一个含义是“

  • 汉族文化 汉族文化"和"的精神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致中和”“中庸”是古代先民孜孜以求的美德,其首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亦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系指“中用”,“中用”即“用中”,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曰:“用中即中庸之义是也。”中庸观念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

  •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南宋的话本诗话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宋文学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此外,南宋的杜诗研究也有较大的反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说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年)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

  • 柯尔克孜族民歌 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民俗歌曲等。不过,在新疆额敏县和黑龙江富裕县的柯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此类宗教音乐多与蒙古

  • 揭秘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对二月二龙抬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抬头(二月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别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我国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

  • 裕固族风俗 裕固族民俗风情有何特别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