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长驱直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长驱直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3/12/11 7:28:37

长驱直入,拼音是chángqūzhírù。驱:打着马前进。意思是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那么成语长驱直入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

“长驱直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它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瞻云陟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瞻云陟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瞻云陟屺读音瞻云陟屺的读音是:zhānyúnzhìqǐ。其实就是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比较不好念了,第三个字念zhì哦,第四个字念qǐ。“沾云至起”大家可以这样念。2、瞻云陟屺意思瞻云陟屺的意思也比较简单,起

  • 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得过且过"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déguòqiěguò【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虫。每当夏天

  • 成语"郑人买履"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郑人买履【拼音】:zhèngrénmǎi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成语故事】: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

  • 如何理解成语"未雨绸缪"?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雨绸缪”?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雨绸缪【拼音】:wèiyǔchóumóu【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故事】: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

  •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拼音】:yǐ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

  • 如何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yángbǔ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成语故事】:楚顷襄王

  • 成语"借花献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借花献佛”?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借花献佛【拼音】:jièhuāxiànfó【解释】: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

  • 成语"走马看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走马看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走马看花【拼音】:zǒumǎkàn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成语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

  •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夔已足【拼音】:yīkuíyǐzú【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成语故事】: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

  • 成语"不识时务"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识时务”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机,作为皇帝的子孙刘备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可是他始终找不到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当时很有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