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一误再误"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一误再误"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84 更新时间:2023/12/24 3:39:44

【成语】:一误再误

【拼音】:yīwùzàiwù

【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成语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死。宋太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临终时,她把宋大祖和心腹大臣赵普叫到身边,嘱咐宋大祖将来要先把皇位传给老三赵光义,老三死后传给老四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普奉旨作了记录,由宋太礼祖珍藏起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时,他果然遵照母亲的遗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他使是宋太宗

还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骄横跋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知道母亲的遗嘱,现在见三哥赵光义做了皇帝,一心想三哥早点死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到宋太宗身体很好,自己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企图用阴谋手段夺取皇位。

一天,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商量,征询他对传位问题的看法,问他自己应该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他母亲的意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大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您,这样做已经错了;如果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打消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念头。不久,有人告发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可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方去,防止他发动叛乱。”

宋太宗听从了赵普的意见,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长驱直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长驱直入,拼音是chángqūzhírù。驱:打着马前进。意思是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那么成语长驱直入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长驱直入”这则成语的意思

  • 历史文化探索:瞻云陟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瞻云陟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瞻云陟屺读音瞻云陟屺的读音是:zhānyúnzhìqǐ。其实就是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比较不好念了,第三个字念zhì哦,第四个字念qǐ。“沾云至起”大家可以这样念。2、瞻云陟屺意思瞻云陟屺的意思也比较简单,起

  • 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得过且过"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déguòqiěguò【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虫。每当夏天

  • 成语"郑人买履"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郑人买履【拼音】:zhèngrénmǎi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成语故事】: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

  • 如何理解成语"未雨绸缪"?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雨绸缪”?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雨绸缪【拼音】:wèiyǔchóumóu【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故事】: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

  •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拼音】:yǐ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

  • 如何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yángbǔ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成语故事】:楚顷襄王

  • 成语"借花献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借花献佛”?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借花献佛【拼音】:jièhuāxiànfó【解释】: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

  • 成语"走马看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走马看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走马看花【拼音】:zǒumǎkàn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成语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

  •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夔已足【拼音】:yīkuíyǐzú【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成语故事】: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