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40 更新时间:2024/1/17 10:33:39

如何解释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黄绢幼妇

【拼音】:huángjuànyòufù

【解释】:“绝妙”二字的隐语。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脩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脩:“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脩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脩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轎’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脩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罄竹难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罄竹难书,拼音是qìngzhúnánshū,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出自《旧唐书·李密传》。那么典故罄竹难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

  • 历史文化探索:分道扬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分道扬镳,拼音是fēndàoyángbiāo,镳指马嚼子,扬镳即为驱马前行,意思是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出自《魏书·河间公齐传》。那么典故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史称南北朝

  • 如何理解成语"以强凌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强凌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强凌弱【拼音】:yǐqiánglíngruò【解释】:凌:欺侮。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成语故事】: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盗

  • 成语"​自毁长城"是什么意思?"​自毁长城"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自毁长城”是什么意思?“自毁长城”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的意思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于这个成语的最早记载在《南史·檀道济传》中。《南史·檀道济传》中的原文是:"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

  • 历史文化探索:脚踏实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脚踏实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ǎotàshídì,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问邵雍“我咋样”的“公”是司马光,就是小时候砸缸救人的那个司马光,字君实。他的名头太大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资治通鉴》的

  • 历史文化探索: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东山再起,拼音是dōngshānzàiqǐ,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那么典故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

  • 成语"顾曲周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顾曲周郎"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顾曲周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顾曲周郎”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顾曲周郎】故事的主人公: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 成语"一毛不拔"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拼音】:yīmáobùbá【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成语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

  • 成语"邯郸学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邯郸学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邯郸学步【拼音】:hándānxuébù【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成语故事】: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

  • 历史文化探索:长袖善舞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长袖善舞,拼音是chángxiùshànwǔ,意思是指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出自《韩非子·五蠹》。那么成语长袖善舞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拼音】:chángxiùshànw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