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呢?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23 19:43:38

想知道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吗?一般故事画的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主要可分为6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入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4、佛教历史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狮子”等。

6、唐玄奘取经故事画: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有六幅《玄奘取经图》,是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大都不是独立画面,而是穿插在观音经变和普贤经变中的插曲。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寓言故事之割席断交,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割席断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

  • 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唿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保护传统该如何做?回归传统莫非就是回到古人过节的方式?在社会风气、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一句“回归传统”虽易,真正做到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琢磨。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妨先看看古人今人都是怎样过清明节的。祭祀“清明”从何而来?《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

  • 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和清明节、重阳节、除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祭祖在华夏以及海外华人地区都十分流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叫法,民间俗称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焚烧纸锭、祭祖,还可以说这个节日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节日,文化核

  • 汉族文化 汉族戏剧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

  •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它都有哪些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那肯定是筷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会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虽然只由两根简单的小细棒组成,但它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取汤外,可以说非常的全能了,并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那么筷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筷子的

  •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都佩戴哪些饰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

  • 中国寓言故事之涸辙之鱼,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涸辙之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

  • 李珣《渔歌子·柳垂丝》:全篇写景指事,颇为宛转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李珣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

  • 中国寓言故事之玉器和瓦罐,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玉器和瓦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

  •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有着怎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壮族文化中,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它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形象地真实地展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它表现了壮族的斗争历史和社会生活,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悲欢、希望和期待。《百鸟衣》这个故事就是在广西壮族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它最具有百越民族特色。故事通过一对顽强不屈的青年爱情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