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适所作的《醉后赠张九旭》,语言清新明朗,与诗中欢快活泼的情绪相适宜

高适所作的《醉后赠张九旭》,语言清新明朗,与诗中欢快活泼的情绪相适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52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3:09

高适,字达夫,著名盛唐边塞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高适在边塞诗上的成就最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是雄浑悲壮。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适所作的《醉后赠张九旭》吧。

醉后赠张九旭

高适〔唐代〕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注释

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玄宗时召为书学博士。

漫:随便。

闲事:无事。

几回眠:几回醉。

鉴赏

首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大意是,世上很多人即使天天见面,给人的印象也不深,而张旭这个人却不一样。“翁”,是对张旭的尊称,在这一抑一扬之中,张旭的形象如高峰突起,给人以强烈印象,令人肃然起敬。这一联好像漫不经心,随意道来,却起得十分有力。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诗人对张旭的总的印象,是虚写,那么,以下各联即转入了对张旭形象的具体刻画,是实写。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张旭无比钦敬的感情。

张旭有两个称号,一是“草圣”,二是“张颠”,为世所公认,实写时即先从这两个称号着笔:“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张旭精楷书,尤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新的风格,人称“草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张旭三杯草圣传”的诗句。又《新唐书·文艺传》说: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这一联对句互见,是写张旭在酒醉兴来之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言语也更加狂放不羁,一副天真情态。诗中表现了对张旭书法、性格的由衷的赞美,同时暗示了艺术重在性灵的自然流露。

接着进一步赞美了张旭泊然于怀、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青云”这里指隐逸。这一联写得十分传神,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垂垂、蔼然可亲的老者,不问世事,一身悠闲,轻松自得。正因为不乐仕进,具有隐者的风度和情怀,才能够性情旷放,因此也才能够时时保有天真之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同流俗的极高的成就。这一联乍看似与第二联平列,而实则深入了一层,将诗意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尾联承接上联,继续推进,描写张旭的醉眠生活。“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两句化用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典故:“孔文举(即孔融)有二子,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孔融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诗文皆善,为人恃才负气,狂放不羁。这里以孔文举比张旭,足见推重之意。但这一联写张旭生活情形,不是平直叙述,而是以问句出之,显得格外亲切。意思是:您老人家床头那壶酒,怕会被家中子、孙偷喝吧,能伴您几次醉眠呢?意思已略带调侃,但又极有分寸,包涵着丰富的意蕴。一方面,表现张旭平时经常醉眠,形象更为生动可感。另一方面,诗人在老前辈面前竟然开起玩笑来,这位老前辈的豁达可亲自然可以想见,而诗人自己的天真发问,也愈显得醉态淋漓。至此,宴席间的热烈气氛,宴饮者的融洽关系,皆如在目前。这是以醉写醉,以自己的旷放衬托张旭的旷放,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张旭的可敬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在章法上虚实结合,虚写处内蕴丰富,而不显得空虚;实写处形象具体,但笔调轻灵,而无板滞胶着之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使诗人的感情与诗中主人公的形象融为一体,产生出动人的艺术力量。另外,此诗语言清新明朗,与诗中欢快活泼的情绪相适宜,真切动人。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应征赴长安,落第。次年结交张旭、颜真卿等人,秋,营别业居淇上,写下此诗送与张九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开卷有益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开卷有益,汉语成语,拼音是kāijuànyǒuyì,意思是读书总有好处。出自《与子俨等疏》。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

  • 历史文化探索:韦编三绝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韦编三绝,拼音是wéibiānsānjué,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成语出处和典故《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2、故事介绍孔

  • 穷图匕见有怎么样的历史典故?穷图匕见的故事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穷图匕见有怎么样的历史典故,穷图匕见是什么意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来一起看看吧。穷图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源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它不断蚕食他国,公元前二二八年向北进犯

  • 历史文化探索:南柯一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南柯一梦,拼音为nánkēyīmèng,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比喻梦幻的事。出自北宋·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那么成语南柯一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chún)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

  • 成语"不因人热"出自于哪里?"不因人热"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因人热”出自于哪里?成语“不因人热”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因人热】故事的主人公:梁鸿,字伯鸾,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不因人热】是什么意思?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 成语"洋洋得意"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洋洋得意【拼音】:yángyángdéyì【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成语故事】: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相国,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婴有一个车夫,他很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而骄做。他每次替晏婴驾着有华丽的车盖、并有四匹马拉着

  • 关于孙膑膑膝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膑膑膝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削足适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削足适履,汉语成语,拼音是xuēzúshìlǚ,足:脚。履:鞋。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

  • 成语"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

  • 成语"覆巢无完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覆巢无完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覆巢无完卵【拼音】:fùcháowúwánluǎn【解释】: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成语故事】:“覆巢无完卵”这则成语的意